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景曙 《新闻窗》2011,(3):14-16
就形态而言,"新闻作品"与"文学作品"都由文字组合而成,所谓"码字"。但是,这两者不仅存在很大的内在差异,甚至某些核心技术还是反向的。简而概之:新闻作品绝对不允许虚构,而文学作品却可以虚构。  相似文献   

2.
周红军 《新闻世界》2012,(3):176-177
孔子的"仁"并不只是向内心去寻求,他也要到人的本心外部世界去寻找资源,所以孔子非常重视学在仁中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和认知可以发现生命的根源和价值所在,最终把这些"能量"转化为人的内在的生命和本质;在现实生活中,人只有自觉地意识到自己本身就具有内在的人格,然后自己才能在生活中打造自己,成就君子的风范,成就善的事业。  相似文献   

3.
本文立足于党报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双重职能,从历史发展和传播活动现状,分析党报将"改文风"视为自我革新、自我发展的优化选择的现实必然性,并根据党报的特质,提出其"改文风"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4.
何立 《新闻实践》2010,(12):65-66
"动感"一词,在词典里的解释是:指绘画、雕刻、文艺作品中的形象等给人以栩栩如生的感觉。把"动感"这个词移植到电视民生新闻中,就是要让静态的民生新闻"动"起来,让动态的民生新闻鲜活起来,从而进一步增强民生新闻内在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外在的冲击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5.
《四川档案》2015,(3):10-10
5月20日,四川省档案局召开"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全省"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座谈会精神。局党组书记、局长丁成明作题为《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档案干部队伍》的党课报告。丁成明在党课报告中指出,"三严三实"贯穿着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内在要求,深刻指明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政治品格、做人准则、涵盖修身、用权律己、谋事创业做人等方面,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内在自律和外在约束的有机统一,为加强新形势下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元素看中国广告对外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玮 《东南传播》2010,(8):157-160
本文首先对"中国元素"进行解读,认为"中国元素"并不仅是一种符号,且应该更注重其所蕴含的动态的文化内涵,把"中国元素"本身发展成一种文化。其次分析了广告的跨文化传播的模式以及与"中国元素"内在的关联。最后针对中国广告如何运用好"中国元素"对外传播的问题提出策略。  相似文献   

7.
征鹏 《今传媒》2013,(2):73-74
近年来在出版业"转企改制"进程中出现的跨媒体、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泛主业化"现象,是出版产业形态多元发展的结果。"泛主业化"是出版品牌延伸的内在需求,出版单位应正确认识其与"多元化经营"的联系及区别,积极努力创新产品、拓展渠道、整合营销,为打造出版品牌族群、强化出版品牌优势、提升出版品牌价值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宋艳春 《大观周刊》2011,(50):136-136
近代以来,世界教育史上曾经有几次规模宏大的倡导人的内在体验,反抗目的论和机械论的运动。第一次是以卢梭、裴斯泰洛齐和福禄贝尔等为代表的对儿童内在经验的发现,他们反对教育的外在约束和人的盲目行为,而强调人的中心地位;第二次是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思潮,他们将教育的中心彻底地转向儿童和儿童的经验,强调经验的亲历性和真实性;第三次是以布鲁纳为代表的"发现学习"和"探究学习",强调儿童的内在过程、内在建构。我国的主体性教育哲学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了对受教育者体验的关注,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更是明确地强调了受教育者的内在体验,这既是我国教育改革对世界改革潮流的适应,也是我国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关注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9.
刘瑜  孙晓雷 《新闻世界》2011,(7):158-159
本文以《点石斋画报》为例,探究印刷语言与建构民族国家"想象的共同体"的内在关联。大众传媒以其印刷语言持续作用于国民意识以及国家的具体想象,使国民把自己与民族国家这一"想象的共同体"联系起来,从而塑造国家主义的意识形态,建构近代国民"想象的共同体",形成近代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10.
对"后现代图书馆"和"复合型图书馆"的含义、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比较研究。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二者产生的年代基本相同,二者产生的社会背景相同,二者存在的模式和内在含义基本相同。分析了二者的区别:二者产生的语境不同,二者审视的着眼点不同,二者的价值趋向不同。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研究谈话类节目中的"话语场",探讨隐藏在背后的文化和社会等深层次因素,揭示"场"效应的内在运作机制。同时,通过与国外电视谈话类节目作对比,以期谈话节目能更好地做到本土化与国际化的承接与融合。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公共理念和现实政策两个层面讨论了媒介公共性和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问题。作者首先对"公共领域"、"公共性"和"媒介公共服务"等概念进行批判性地重新审视和评价,以此拓展对"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丰富内涵和内在矛盾性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现实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政策可能涉及的产权、参与机制、政治理念和社会文化等各种问题,以此提供一种理解媒介公共服务的理论视野与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13.
职业意识是报人的观念体系和新闻价值观,是影响其新闻工作的内在因素。民国初期,因社会的动荡和转型,知识分子报人的社会地位及职业意识都发生了相应转变。为了实现通过言论控制社会舆论来接近"政统"、影响"政统"的目的,知识分子报人开始寻求一种新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4.
"被时代"是时下流行的社会现象与大众传播事件,其出现绝非是偶然和荒谬的。本文借助传播学发展史上的"魔弹论"观点,从传播过程各要素呈现强弱对比的态势、大众传播媒介发展对受众心理的影响、大众传播是其本时代社会背景折射三方面,对"被时代"现象进行了另角度解释,以探究其深层原因和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发展规律,挖掘福建区域经济发展和福建电大发展的内在关系,探寻有助于促进福建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课题组承担了学校立项的重点课题"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教育与福建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汶川地震中,电视媒体以其优异表现显示了突发事件中电视传播能力的提高。本文从媒介生态学的视角出发,从宏观语境、中观生态和微观运作等几个层面探讨了电视灾难报道中的和谐传播生态内在动因和现实表现。本文认为,电视媒体在汶川地震中以"和谐"对公众、国家、社会负责,以"和谐"面对市场竞争,以"和谐"规约自身存在和发展,实现了其"和谐传播"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7.
传记文学可以追踪生活的热点人物,但是生活中仍然存在"冷"的对象需要传记文学家投以热情的观照,尤其是那些沉潜着历史的深度、文化的厚度的对象,更需要传记文学作家去开掘其内在的"热能",为我们喧嚣时代繁华遮蔽下的贫困给予文化热能的冲击。  相似文献   

18.
张伟 《新闻爱好者》2010,(8):162-163
本文借鉴结构主义叙事理论和批评方法,系统解析和概括了贾平凹长篇小说《秦腔》的叙事结构和内在模式。以生养作者的一条名为棣花街上的生活为背景,把"过去"、"记忆"、"往日的遗迹"的存在作为叙述故事的依据,在绵密的叙事中梳理出大小叙事单元层级、隶属、镶嵌、环环相扣的叙事关系,从中我们可以揭示出作家独特的艺术思维和认知范式。  相似文献   

19.
邵丽敏 《大观周刊》2012,(17):262-262
本文简要阐述了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几种方法:精心筛选,以"典"激趣;创设情景,树立学生主体思想;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引导质疑,激发探索问题的热情。  相似文献   

20.
尽管舆论的形成有着极其复杂的机理,却总有其内在的规律可循。今年初春在全国各地骤然发生的"抢盐"风波,给我们新闻舆论工作者又一重大警示。透过这一案例寻幽探微,不难看出社会舆论的形成与经典力学原理的关联,解析"抢盐"风波乍起骤落的动力机制,或许有助于我们妥善驾驭舆情,提高引导舆论的应变和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