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论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私塾改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柳琴  左松涛 《历史档案》2002,2(2):117-122
私塾教育通常认为从孔子兴私学开始 ,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千百年来 ,中国人在私塾中开始或完成自己受教育的生涯。 19世纪晚期 ,私塾教育开始为日益趋新的知识分子所反对 ,要求代之以仿效西方的学校教育。晚清政府、北洋政府以及国民政府在推广新式学校的同时都对私塾教育进行了干预、改造 ,其终极目的是取消被视为落后的私塾教育方式。不过直到 1949年 ,私塾凭借民间的支持仍在许多地区存在。近年来 ,有关近代私塾教育改良的研究一般既肯定私塾改良 ,将它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又对私塾的存在视为对学校教育的补充予以积极评价。笔…  相似文献   

2.
<正>私塾为古代中国民间社会私人开办的、主要以少年儿童为教育对象的教学机构。以私塾为主要教学场所,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教育模式称为蒙学教育。近代以来西学东渐,分年级、分班和分科教学的西方教育教学模式传入中国。有识之士一致认为:欲挽救近代中国的危亡,必先改革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向西方教育模式学习,全面引进西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晚清末代皇帝溥仪连同他的王朝已被历史尘封在故纸堆中.而他鲜为人知的"私塾"轶闻,却让我们见识了少年溥仪的可爱天性.他宛如邻家一位很"淘"的孩子,顽皮中透着率真,嬉闹中常惹事端.  相似文献   

4.
客家教育在客家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甚至是连接客家文化的一条线,而客家私塾教育则是客家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本文立足于客家私塾教育,着重分析了传统客家教育的内涵,并对其在当时背景下的历史功效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5.
明代,私学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文章对明代私塾和塾师群体的全貌进行了详细而真实的描述,以期能为中国教育史和明代私学教育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6.
清朝时期,私塾中数学教育已在"西学东渐"之风吹拂下,显示出了勃勃生机。相当一部分私塾已经开设算术或算学科目,并开始广泛使用含有丰富数学文化的启蒙教材,数学已经成为清代儒家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7.
刘瑾 《大观周刊》2011,(14):281-281
私塾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属于私学中基础教育部分。在中国“男尊女卑”的传统社会中,女性享受教育的方式主要来自于私学。明清社会女性享受的最常见的就是富贵家庭聘请塾师到家做馆,对自家女子进行单独的私塾教育。从《牡丹亭》的闺塾篇中我们可以看到明清时期的女性受到的私塾教育其过程有一定的模式,教育内容多是《四书》《五经》,其中以《诗经》为首选。  相似文献   

8.
清朝末年,新式学堂的纷纷崛起,带动了整个社会领域的变革,教育领域的革新,使得私塾改良成为教育改良运动中必须关注的问题。论文以光绪年间的私塾改良为例证,论述清末文化教育领域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20世纪30年代,私塾改良运动愈演愈烈,在教育发达的江苏更是如此。江苏多个地区改良取得一些效果,但总体来看仍然收效甚微。改良效果不甚明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新式学校学费昂贵,私塾收费低廉灵活等。  相似文献   

10.
漫画家丰子恺,年幼时极有绘画天赋.七八岁时,他在父亲创办的私塾读书,学《千家诗》.他诗歌还没有背诵多少,反而对书籍中的诗歌插图产生了兴趣.《千家诗》每页上端有一幅木版画,第一幅就是大舜耕田图,丰子恺觉得图画比诗句还有趣些,私塾里历来是诵而不讲,当然就显得枯燥多了.  相似文献   

11.
私塾改良是近代教育体制转型的一件大事。近年,私塾改良问题已经引起了学界重视,也已经有20余篇论文关注这一问题。这些研究成果或者把视角放在一个地区如浙江、江苏进行研究,或者作一全国视野下的私塾改良的宏观勾勒。前人的研究不可谓着力不深.  相似文献   

12.
因为不满既有的学校教育,因为憧憬童年该有的快乐。因为期待全新的未来……越来越多的家长在承载人类文明的经典著作中规划自己孩子的成长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上篇:走近私塾偏僻的山村有一座“蒙馆”平江乡村的私塾,隐存在那些偏僻的山村。南江镇五角村朱执中老先生的“蒙馆”,就设在自家的土砖老屋里。去年收的15名弟子,有的初中毕业,有的只念小学,也有高中毕业生。用朱老先生的话说,收学生“没什么标准的”。一名在北京念书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4.
在选择在家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多的背景下,正有一部分家长,不满足于独自在家上学的封闭与孤立,将孩子集合起来,共建理想教育的实验田。然而,这种联盟能坚持多久?模式可否复制?是否会不可避免地向小型学校转变?一切仍是问号在南京,2岁女儿的爸爸田志明,带领着4个持有共同教育理念的家庭开启了"魔法学校",以实践他理想中的家庭互助教育同盟。在石家庄,一位6年级男孩的妈妈耿彦红,在网上发帖征集同伴,构想着一所  相似文献   

15.
我们的民族不缺乏经典,只是缺乏推广经典的人。近两年活跃在合肥肥西路上的“小筛子私塾”就用实事证明了,热爱经典推广经典的大有人在。创办人是一对年轻的夫妇,他们凭着对传统文化的一腔热情,租用场地,聘请老师,免费教授孩子们诵读经典著作,凭着责任和年轻人的热血为自己的人生添上了绚丽的一笔。  相似文献   

16.
新书推荐     
《父亲的脚印》作者:戴问天出版:华文出版社定价:52元一位中国教师的个人史从旧私塾、改良私塾到新式小学堂的演变,从民国幼稚园的创建到中小学施行教改,展现了中国教育百年之沧桑巨变《中国文化史通释》作者:余英时  相似文献   

17.
张静 《兰台世界》2012,(3):24-25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发展阶段,蒙学教育臻于成熟,在继承历史遗产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本文即是通过对明清时期蒙学教育组织主要存在的社学、义学及私塾三种形式的考察来体现明清蒙学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8.
在说话的过程中,有没有一种既能表达自己的某种见解,又能使语言显得幽默、含蓄、耐人寻味的方式呢?有的,这就是所谓的隐含判断. 从前,一个财主养了个笨蛋儿子,请了私塾先生教其学文识字,但却很少长进,而财主本人又偏爱听好话,不爱听坏话,家里的佣人,谁要是说了他儿子的坏话,轻则挨一顿臭骂,重则要丢饭  相似文献   

19.
史静宜 《大观周刊》2012,(44):195-196
当今社会,网络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毫不夸张的说网络已经改变了人们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模式。网络环境中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也凸显其“双刃剑”的功效。一方面,网络给中小学生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色彩,扩展了他们的知识宽度和广度,也增加了人际交往层面;另一方面,网络中信息纷繁芜杂,网络虚拟的环境和与现实相悖的交往空间也令部分缺乏现实沟通的孩子迷失方向,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成人的眼中,童年是美好的,孩子是天真烂漫的,但其实成人对孩子的世界并不了解,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孩子的世界有其单纯的一面,但更多的是成人化的一面。本文以纪录片《幼儿园》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纪录片的艺术创作手法和深层寓意分析,力图深入了解编导的创作意图。研究认为纪录片《幼儿园》以儿童为主题无疑为中国的纪录片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纪录片的选材和创作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在人们想当然的群体其实有着不同的生活和心理,近距离的观察可能会有着不一样的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