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边疆地区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域,随着旅游活动的深入,边疆旅游以及开始被很多学者所关注。文章通过对边疆旅游文献的梳理、归纳、总结,从宏观视角和微观视角两个角度,将已有学者的研究概括为6个方面:边疆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规划、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边疆旅游运营模式、边疆旅游区域发展、边疆旅游区域合作以及边疆旅游市场。并对这6个方面的已有研究进行分析概括。以期通过对边疆旅游已有的研究进行综述来为日后此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支撑。  相似文献   

2.
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这两个概念,由于其含义的多解而容易造成使用上的混乱。在不少文章中,这种将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相混淆的情况比较普遍,说明很多研究者尚对这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认识模糊,所以常常把旅游文化和文化旅游理解为只是"旅游"与"文化"这两个不同概念的一种简单的叠加。因此,通过对旅游文化和文化旅游进行深入探讨,来厘清这两个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对规范学术用语和发展学科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晋陕豫三省14个乡村旅游案例地的居民感知情况,验证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实效。借鉴国家政策文件和已有研究成果构建乡村旅游的四个维度和乡村振兴的五个维度,对晋陕豫14个旅游乡村开展问卷调查,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验证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效果。结果表明: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旅游资源开发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形象塑造、旅游保障体系等要素对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均有促进作用。旅游保障体系对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促进作用显著,旅游形象塑造对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促进作用显著,基础设施建设对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促进作用显著,资源开发水平对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促进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4.
林东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27(12):70-74,105
在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海岛旅游地本底刚性生态足迹、海岛旅游地旅游刚性生态足迹、海岛旅游地生态承载力为生态足迹法评价海岛旅游地旅游生态安全的三大关键要素.根据海岛旅游地特点,建立这三者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海岛旅游地旅游生态安全系数与海岛旅游地旅游生态效率指数这两个评价海岛旅游生态安全指标,并确定了这两个指标不同状态下的临界值.据此,从两个维度对海岛旅游地旅游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程度进行较为准确的度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两个角度谈了对旅游文化和旅游环境关系的初步认识 .首先从文化和环境的关系为切入点来谈 ,然后把旅游文化和旅游环境的关系放在整个社会大众文化背景下加以认识 ,初步从大众文化的商业性和产业性、选择性及发展趋势三个方面涉及了它们对旅游文化和旅游环境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流域的视角,对近年来的乌江流域旅游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评价,以期对该区域的旅游研究和发展奠定基础.文章分别从乌江流域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区域合作、区县旅游发展、信息化与湖泊旅游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今后研究需要重视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现行休假制度自实行至今已经五个年头之多,其间潜在和现实旅游者的假日旅游认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文章阐述了假日旅游价值的含义、影响旅游价值认知的因素、假日旅游价值认知的变化对旅游经济的影响表现,并从旅游消费者、旅游企业和政府三个角度提出了如何改善假日旅游价值认知以促进旅游经济良性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反映了城市旅游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的空间组织关系.对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有利于合理利用城市旅游资源、合理规划布局城市旅游空间,为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通过分析兰州城市旅游的节点、域面、路线和出入通道等四个主要要素,由此将兰州城市旅游空间划分为三个旅游区,构建出兰州城市旅游空间结构模式,最后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考察安徽省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整体表现,利用2020年安徽省16个城市的截面数据,使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公因子,从旅游基础投入、旅游公共交通、旅游环境提升三个方面计算各市的因子得分并按照得分进行排名,作为衡量旅游竞争力的量化数据。使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将旅游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因子得分作为解释变量,考察公因子对旅游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旅游基础投入因子和旅游环境提升因子对旅游收入有显著的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运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csQCA),选择旅游吸引物、人口基数、旅游区位、目的地管理、政府政策、外资注入、区域经济、网络平台、国内旅游总收入等9个相关变量建立影响乡村旅游特色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选取湖南、湖北、安徽、浙江等4个省份的18个具有旅游发展影响力和旅游特色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作为案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政府政策和目的地管理2个影响因素对于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对乡村旅游地具有无差别影响,旅游吸引物、人口基数、旅游区位、外资注入、区域经济、网络平台、国内旅游总收入等7个条件变量均不能构成形象乡村旅游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要进行多因素组合,才能有效促进乡村旅游的高效率发展,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创意经济的兴起,创意旅游成为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旅游创意人才的培养符合旅游发展的本质,是对我国传统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与优化。在阐明创意旅游提出背景的基础上,指出了培养高校旅游创意人才的重要意义,进而通过"两个环节、三个阶段、四个平台、一个保障体系"深入剖析了高校旅游创意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在区域旅游开发中,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定位与塑造至关重要。从娄底旅游的地理文脉、受众基础及旅游形象现状分析入手,对娄底旅游形象进行定位和设计,定位包括作为国内旅游城市的定位、作为省内旅游城市的定位、作为本市居民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定位三个方面,设计包括人—地感知形象设计、人—人感知形象设计两个方面。而娄底旅游形象的传播策略包括形象广告策略、公共关系策略、网络媒介策略、旅游节事活动策略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继中国5.12汶川地震后,2011年3月11日日本仙台地震使学界又再次掀起了旅游危机研究的热潮。借此机会,文章立足于混沌理论对旅游目的地危机管理的思想启示,总结出旅游危机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机制,从旅游危机预警和危机应对两个层面构建旅游目的地危机防范体系,并分别阐述了两个层面构建的内容,最终建立旅游目的地危机防范的一般模型。  相似文献   

14.
在综合分析石棉县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石棉县旅游的主题及形象,制定了旅游区划分与开发的五个原则,结合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进行了旅游空间布局.根据石棉县旅游资源的特色及分布特点将其分成七个旅游功能区,并对每个功能区的开发内容与形式做出了详细的安排.对山地滨水中小城市旅游功能区划与开发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具有天然的旅游资源优势和人文资源优势。研究文化旅游融合机制及实现路径对民族地区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提升旅游发展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必然涉及多个要素部门、多个利益主体的协同互动,仅靠单个部门或主体很难实现文化旅游融合走向深入。对此,通过对文化旅游融合机制的研究,提出机制构建与调适的基本思路以及其实现路径,以确保文化旅游融合机制能够保持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6.
运用灰色关联方法,选取地区经济、生活水平、旅游交通、环境质量、旅游服务、城市文明等6个方面12个指标,根据甘南州2005~2015年的旅游收入数据,对影响甘南州旅游收入的相关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并运用回归分析法对甘南州旅游收入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7.
太白山旅游资源开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太白山旅游资源的分析,认为太白山旅游资源具有原始性、丰富多样性、分布的相对集中性三个特点。在旅游资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按5个旅游小区,3条旅游线路开发太白山旅游资源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以湖南省14个市州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内外有关城市旅游竞争力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构建了包括旅游核心竞争力和旅游基础竞争力2个一级指标,旅游产品竞争力、旅游市场竞争力、旅游接待能力、经济竞争力、城市文化氛围竞争力、交通及通信业竞争力、环境质量竞争力7个二级指标,38个三级指标的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再通过TOPSIS法利用逼近理想解的技术确定评价对象的排序,划分为三级梯队,对湖南省14个市州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基于长江中游城市群23个城市有关旅游的统计数据,从经济社会发展、旅游配套规模、旅游环境和旅游创新这四个维度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竞争力统计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利用改进的TOPSIS模型,对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的城市群的旅游竞争力进行评价并对比。结果表明,武汉在23个城市中旅游竞争力处于领先地位,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发展不均衡,整体上环潘阳湖城市群旅游竞争力高于环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因此应协调旅游区域发展,全面推进全域旅游。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业发展不平衡,各市旅游竞争力差异较大.文章以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城市旅游竞争力作为研究个案,建立了安徽省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各项指标进行定量分析与研究,得到安徽省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综合排名,在此基础上通过层次聚类法进行分类,把安徽省16个城市的城市旅游竞争力水平分为四类,并对其城市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