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后现代主义时空观是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基石,后现代主义思想家通过对传统时空观的批判建立了后现代主义的时空观,并在此基础上对现代性的社会治理模式进行批判.本文尝试以后现代主义的时空观为方法论基础,探讨后现代主义社会治理观的研究视角和理论主张.  相似文献   

2.
新公共服务理论赋予公共服务型政府新的价值内涵,这种全新的价值诠释在公共性话语的解读中应被理解为公共领域的主体性界定与公共理性的诉求,因此,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价值维度应体现在以公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建立沟通对话机制的服务职能、公务员角色的重塑与定位、多中心合作的社会治理模式、公共精神的培育等方面,因而也是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核心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3.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美国,是在对现代性进行批判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它坚持整体有机论、后现代创造观、有序的时间观、平权多样论和生态后现代主义等观点,其理论诉求在于丰富后现代主义哲学内涵,实现科学和人文的统一,扭转思维定式,重塑人与自然、社会和他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核心是民主治理,其思想来源于民主公民权理论、社区与公民社会理论、组织人本主义与新公共行政和后现代公共行政,其基本观点包括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本文从新公共服务的价值体系出发探析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提出和建立了一种更加关注民主价值与公共利益,更加适合现代公共社会和公共管理实践需要的新的理论选择。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当前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指称19世纪50、60年代以来体现在西方后现代艺术、社会学、哲学等在内的社会、文化、哲学思潮,它表征一种价值取向、一种思想态度、一种思维范式,是启蒙时代以来所确立的现代精神的反动与转向。后现代主义若干精神主旨对我们当前的德育工作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启示我们建立对话交流的新型师生关系;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消解以及呵护自然的情怀,启示德育内容向生态伦理扩展,倡导普遍关怀。一、后现代主义的若干精神主旨后现代主义存在的价值,在于现代主义弊端的一一暴露,对现代性和现代世界的批判与超越构成了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理论内容…  相似文献   

6.
褚松燕 《红领巾》2004,(6):19-21
政府治理陷入危机实际上是风险社会的一个表现,其核心是社会资本的高度离散.当前中国所处的是以工业化为特征的现代性风险与以全球化为特征的后现代性风险混合在一起的双重风险社会,化解政府治理危机的关键在于以推动公民有序参与为契机来构建新型公共治理结构,将政府治理危机化解为增强政府社会资本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关系角度分析<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部后现代主义作品中意义产生的偶然性与意义的繁杂和多元共存,以及这部作品形式上的后现代文化策略对现代性特征的不断消解,说明现代性的建构与后现代性的解构是同时进行的,现代性中孕育着后现代性的因子,同时证明用经典叙事学理论分析一部后现代主义作品的可行性以及两种叙事理论的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教育学者开始借助后现代主义的有关思想来审视教育,在对教育的"现代性"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形成了后现代的教育观。后现代教育理念并非全盘否定现代教育,而是在  相似文献   

9.
现代性视野下的技术创新实践呈现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分裂,表现在技术创新价值取向的唯经济性与单一性及价值危机的凸显。后现代主义从"关注他者"、"深生态"等角度对技术创新价值取向提出新的诉求,即后现代技术创新应该是追求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人文价值的"三位一体"的实践活动,并且在"真善美"的统一性中体现着技术创新价值取向的和谐性。基于此,可以从"经验"的方法、"游戏"模式、社会文化的形塑、程序的民主性等视角对技术创新价值取向进行合理建构。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在发展阶段上存在着时间差异 ,当中国文化从传统向现代转化时 ,西方文化已经进入后现代阶段。后现代主义的兴起 ,使中国文化由于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张力而陷入两难困境 ,但同时后现代主义的传播也为中国文化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重新进入人类文化的现代历程及未来走向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契机。中国文化不应轻言丢弃和颠覆现代化 ,更应充分注意后现代主义的警示性意义 ,实现价值系统从前现代向现代的转换和成就更为合理的现代性 ,才能真正摆脱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左冲右突的两难境地。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政府治理模式向新型政府治理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契约制作为主要的革新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政府治理领域。展望我国政府未来改革发展方向,一种以契约为基础的政府治理模式,将为我国实现善治的目标带来新的前景。在对契约的政治学、经济学与管理学渊源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契约型政府的治理模式,最后探讨该模式对于我国政府改革的借鉴与启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是中国式现代化引领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蕴含着治国理政的重大实践价值。打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要从优化政府治理的角度出发,探索尝试“互联互派互学”,实施政企双方合理有效嵌入治理,不断优化合理的机制设计,助推政企关系从“单向维护”向“双向互动”的转变,推动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新型健康政商关系的实践生成,为民营经济活跃地区优化企业营商环境、培育良好政治生态提供实践经验和有效遵循。  相似文献   

13.
"政府失败"的新政治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失败”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在进行政府干预所产生的一种普遍现象,建立在公共选择理论基础上的新政治经济学,为分析政府失败提供了新的视角。这对完善政府的管理经济职能及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依据<政府论下篇>,洛克以政府的产生、政府的法治和内部分权原则、政府与政治社会的关系等为主要内容构建了自己的政府理论.洛克的政府理论既包含了合理、进步的一面,即为创建有限政府和保障消极自由提供了理论资源;又由于他难以驾驭从自然状态到政治社会的变迁而遭遇了理论困境,即具有理想主义的色彩、在政府产生问题上不具有解释力以及无法落实人民主权.  相似文献   

15.
服务型政府的本质内涵决定了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离不开公民参与。公民政治参与增强了政府的合法性基础,是服务型政府发展民主的核心内容,与服务型政府的治理模式相契合。针对现实实践中公民政治参与的困境,树立民本执政理念,塑造理性的政治参与公民,建立健全公民政治参与制度,支持引导公民社会良性发展,是今后服务型政府加快自身建设、推动公民政治参与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6.
服务型政府是在道德选择的基础上对传统行政体制的重大改革,这不仅是全新的公共治理理念,更是一种新的政府管理模式。服务型政府蕴含着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公共服务市场化及有限政府的治理理念。在公共治理理论视野下,通过加快分权改革,培育发展公民社会,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执行力、推进电子政务等途径实现服务型政府,使服务型政府的建设逐步向公共治理模式发展。这将是我国政府管理的一种创新方式,能够寓政府的管理于服务之中,能够更好地为基层、企业和社会公众服务。  相似文献   

17.
理论界对基层政权建设研究的进路不同,从而形成了反差鲜明的政策主张。但是系统内解决国家与社会、权力与权利、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制度设计就不可避免地具有内生的先天缺陷。本文提出从宪政的视角思考基层政权,运用宪法学思维方式、分析方法来研究基层政权这个在公权力领域带有基础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政府职能转变是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和关键所在。戈德史密斯教授和埃格斯教授所提出的网络化治理理论强调在公共服务供给中更深层次的公私合作及政府更高水平的网络管理能力,对我国的政府职能转变有重大的借鉴意义。结合网络化治理理论,需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结合"控权—服务论",促进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地方大学治理:特征、理念与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大学治理是指在地方大学、地方政府、社会和市场的互动与合作中谋求地方大学的善治,其治理结构和功能均呈现独特性,相应的治理模式也展现出复杂性。地方大学的治理模式应当是基于治理理论和办学特色基础上的价值选择,选择行走于认识论和政治论高等教育哲学之间的第三条道路——现实主义价值观。地方大学的治理条件包括健全保障大学治理的法律法规系统,规范地方政府在大学治理中的角色,变资源配置的行政主导型为市场引导型,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相似文献   

20.
整体政府理论为政府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要求在行政组织运行机制、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三方面达到高度整合.研究在总结整体政府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大部制改革要摆脱单纯的部门合并,继续推进学习型的工作机制、多元合作的组织结构和整体价值的组织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