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中国百年师范,以开放的文化视野和心态,借鉴世界先进经验,根据我国国情和教育理解进行了“中国化”的创造。体现了师范课程建设者自觉的专业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形成了百年师范教育课程独特的文化传统与精神命脉,为今天的师范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富于启迪的经验参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徐州高等师范学校的发展史为参照。对百年师范的发展作简要梳理,大致分为三个发展时期:文革前的弘扬新学、奠基师范时期;文革后的开拓创新、续写华章时期;进入21世纪的迎难而上、负重前行时期。反思严谨务实的教风学风、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训练、严格的管理制度、浓郁的师范文化等优良传统。指出师范学校应该与时俱进,保持自己的特色,尽早融入高等教育序列、大师范行列。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徐州高等师范学校的发展史为参照,对百年师范的发展作简要梳理,大致分为三个发展时期:文革前的弘扬新学、奠基师范时期;文革后的开拓创新、续写华章时期;进入21世纪的迎难而上、负重前行时期。反思严谨务实的教风学风、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训练、严格的管理制度、浓郁的师范文化等优良传统,指出师范学校应该与时俱进,保持自己的特色,尽早融入高等教育序列、大师范行列。  相似文献   

4.
文化传统与课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传统与课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文化传统往往决定着课程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人们对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而课程则具有保存、传递、活化与选择、整理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功能。对我国目前课程建设进行文化学意义上的反思表明,如何处理好文化传统与课程之间的关系将是迎接新世纪挑战、建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之关键  相似文献   

5.
顺应世界课程改革的潮流,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改革的方向正从单一的国家课程模式走向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模式。新模式的诞生是基于我国现有的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为蓝本而做出的适应性变化。随着我国基础教  相似文献   

6.
1903年建校的韩师是我国第一批、广东省第一所专门培养师资的学校。百年韩师办学传统与经验可以高度概括为四个方面,即:以校训"勤教力学,为人师表"为贯穿始终的办学理念;传承潮汕文化教育的地方特色;与时俱进的科类与专业设置;侨资、社会各界、海外校友的捐资助学。  相似文献   

7.
南京现存校龄在八十年以上的中小学和幼儿园达90多所,它们分别源自教会学校、新式学堂,并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家国之爱、民生之念、改革之志、物华之灵等传统文化特征,为今天的学校教育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8.
体现高师数学系师范特色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体现高等师范院校数学系师范特色.应开设现代数学观点下的初等数学等三方面课程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我国物理课程发展各个历史阶段特点的研究,发现文化传统中的某些因素对我国物理课程起着消极的影响.要分析、认识某些文化传统对我国物理课程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方式,促进物理课程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我国物理课程发展各个历史阶段特点的研究,发现文化传统中的某些因素对我国物理课程起着消极的影响。要分析、认识某些文化传统对我国物理课程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方式,促进物理课程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课程改革遭遇文化传统是必然现象,本文在厘清文化传统的内涵的基础上,着力剖析课程改革中文化传统的迷失与症结,认为课程改革在借鉴西方教育理论的同时,无视或忽视了文化传统的在场,为此,笔者指出课程改革应扎根于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实际,把改善文化传统的不足和薄弱作为课程改革的基本路向。  相似文献   

12.
儒学传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理念,从人的个性品质的熔炼到天下太平的终极理想,这种内容及形式都值得现今中师语文教育界同仁加以特别关注.中师语文教育的师范功能,更加强调学习者内在品质的净化及升华,因此,中师语文教育的未来必须秉承儒学传统,同时也要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3.
课程价值取向是影响课程活动的核心因素.它贯穿于整个课程活动之中,并直接决定着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运行.文化传统是制约课程价值取向的主要因素.分清不同文化传统对课程价值取向的影响特征对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中课程价值取向的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关怀文化传统:课程改革的又一使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课程改革无时无刻不以各种方式“遭遇”着文化传统,同时课程改革也以各种形式被传统所“文化”。然而熟知并非真知,课程改革却在课程目标、理论资源和改革阻力等方面刻意地回避和忽视文化传统,基于关怀文化传统的视角,笔者认为关怀文化传统即弥补文化传统的薄弱和消解文化传统在课程改革中的抗拒应作为课程改革路径追索的着眼点和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   

15.
文化记忆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每个社会和时代都借助文化记忆的凝聚力维系身份认同。学校仪式是文化记忆的重要组织形式,它在存储文化传统、强化集体成员的身份认同,以及引导正确的文化行动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在现实情景中,学校仪式出现外表形式化、内容空泛化、价值导向媚俗化等问题,表明学校仪式的文化记忆功能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彰显学校仪式的文化记忆价值,遵循学校仪式的文化记忆逻辑,并对学校仪式进行动态重构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模块是我国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核心概念。模块课程包含体、势、态三大要素,体倾向于具有系统性、典范性取向;势主要指人类的心智逻辑及其势能;态主要指基于课程开发的情境规划。体、势、态的兼备和融合,既是模块课程价值表征系统,也是模块课程价值赋予途径。只有通过情境规划,才能使模块课程的实施真正进入到教育现场的体态、势态之中。  相似文献   

17.
文化传统有着自己固有的制度范围和价值取向,体现着独特的民族心理和经验。文化传统对数学课程设置有很大影响。一、中国数学教育形式上完全运用了西方数学教育模式,然而文化心理上却不自觉地运用着中国传统的数学文化观。二、中国文化传统强调文化中的德育精神,强调德智统一、以德统智,以及寓德于一切文化中。这是我国数学课程在内容和目的设置时值得注意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高等师范学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文章对高等师范学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阐明现行课程设置中存在三大问题,即课程内容的体系缺乏整体优化,课程计划的制定缺乏认知心理学基础,校际间缺乏合作;并结合国外的经验和特殊学校正在进行的课改的需要,提出一些建议和改革措施,以供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人类生存生活的一种存在方式,而文化的世代传承、创新和进化需要借助教育机制。教育与文化两者之间形成一种互为因果、互为条件和互动发展的共生关系。从解析"文化传统"与"教育传统"两个概念及涵义入手,分析了二者作为特定术语所蕴涵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