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提倡"快乐体育"的全新体育教学理念,游戏活动在体育教学中变得不可忽视,作用变得举足轻重,参与新课程实验的体育教师可以让游戏在体育学习活动中贯穿始终.在长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积累了许多体育游戏,学生自己也有许多游戏活动,但是游戏的数量还是很有限的,时间长了,必然会出现"无米下锅"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在新课程实验推进过程中,学生的操作、探究等活动愈来愈多,这似乎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俨然成了学习活动的主人.但透过这些"繁华"现象,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活动不是真正意义上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教师主导作用的缺失.下面,从课堂教学中采撷几个镜头供大家反思.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中倡导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同时 ,倡导把学习过程转变为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 ,并且能够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 ,选择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丰富多样的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 .而学习方式的转变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因此 ,我们在实施物理新课程标准中 ,必须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分析法 任何客观事物或现象 ,都是由许多要素、许多属性组成的统一整体 .而人们对这种统一整体的认识 ,只能从对其各种要素、许多属性的认识开始 ,然后才能…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在数学教学中力求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是数学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教学的根本保障.在新课程实验推进过程中,学生的操作、探究等活动愈来愈多,这似乎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俨然成了学习活动的主人.但透过这些"繁华"现象,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活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教师的主导作用的缺失.下面从课堂教学巾采撷几个镜头供大家反思.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核心素养作为中学生必备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四个方面.目前高中地理学习主要针对教材知识进行系统性学习,极少关注地理知识中的"相悖现象"和生活中的"反常"地理现象,部分学生无法对生活中地理现象进行合理解释,还有部分学生缺乏地理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低下.由此可见,学生在区域认...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的实施,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学生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而变成主动学习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在自己的数学课堂中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一、在游戏中互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简便计算"时,可以设计这样两组题,让学生在  相似文献   

7.
教学手段先进性的挑战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管理者的管理方式发生转变.而这些转变顺利实现的一个前提就是需要有现代化教学硬件做支撑.但是,目前农村学校在新课程实施中普遍面临着教学硬件"跟不上"的现象,有许多学校甚至连一台微机也没有,更谈不上互联网的运用.教师的教学还停留在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上.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地理课堂要精准、精细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但是目前地理课堂教学中仍有部分学生存在"假学习"现象,致使课堂深度学习难以落实,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文章从设计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设置有质量的探究问题、使用科学的提问方式、引领"假学习"者真心学习四个方面论述了地理教学中"假学习"现象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程理念的春风吹拂下,<历史与社会>课堂比以前鲜活了许多.学生们的发言自由空间大了,讨论参与度高了,学习合作性强了,老师们鼓励的话多了,期待的目光柔了,学生们正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里愉快、宽松、平等地学习着知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前所未有、值得庆幸的教学好现象.但在看到教改带来喜人变化的同时,我们也应冷静地反思课堂中出现的一些"不正常、不正规"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邓云 《华章》2010,(22)
传统课堂教学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非常宝贵的实践、体验、感受的过程不同程度被忽视,从而造成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社会脱节现象.新课程标准中采用.经历、体验、感受、探索"等词语描述学习过程,明确了体验学习作为数学教学的过程性目标之一.通过创设情境、自主探究、活动实践、深化拓展等途径实现新课程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博客在线     
开启从错误中学习的新视角吴卫东在2009年3月6日《中国教育报》上撰文认为,错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新课程背景下,许多错误是学习者在主动构建知识时形成的,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从错误中学习"的教学原则并非每一位教师都认同,  相似文献   

12.
一、课堂教学中"活"而不"实"现象之系列 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探究能力,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于是,在课堂中出现了大量的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和探究学习.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的存在,这些学习方式被异化了,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下列情景:  相似文献   

13.
<正>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为数不少的课堂气氛沉闷,过程乏味,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效率低下,效果不佳。即使现在新课程得以有效实施,教学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许多,也仍然存在高耗低效、缺乏策略的现象,表面上学生积极性提高了,实际上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如何让新课程的理念渗透于教学,从而有效地进行教学,才是教学中必须面对的问题。"有效教学"是指教师教学过后,学生获得具体的  相似文献   

14.
陈宜建 《新教师》2019,(8):47-4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不断改进,但在实际教学中仍不免看到学生学得被动、学得浅,没有真正理解知识,不会灵活应用知识的现象.展开深度学习是实现学生"在学习",促使每位学生发生"真学习",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妨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展开.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展开,如何实现新课程的理念要求,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是每一位高中政治教师都需要认真面对的课题。以往的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政治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对政治课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消极厌学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呆板僵化、形式单一,要么是“满堂灌”,要么是“满堂问”,加上许多教师在课堂中只顾完成教学任务,却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漠视了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真正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从而导致学生对政治课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那么在高中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克服以上弊端,提高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积极性,使高中新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呢?我认为真正上好政治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键在于要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笔者结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点滴经验,进行一番粗浅分析,望与同行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一、问题的提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差异,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在数学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旨在强调数学教学中要注重以学生为本,是多元智能理论在新课程中的体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精讲多练"可谓是被大部分数学老师认可的一种教与学的方法.实施"精讲"可以减少"满堂灌"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如皋市教育局推出的"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展示)很好地践行了这一理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课堂效率.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需要反思.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的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前瞻性无可置疑,但在使用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许多传统课堂所没有的新现象,如课堂乱哄哄,学生高谈阔论,情绪高扬;数学课象物理、化学课一样,做起了实验;学生常制作一些工艺品,小制作等。另一方面,许多学生在学习上出现问题,如计算能力差、易出错,表达能力不强,思维不严密等等。这些与传统课堂情景和效果形成鲜明对照,让许多家长忧心忡忡:学生到底学到些什么?其实,新与旧的分歧,最根本的还是体现在基本理念上。新课程数学学习  相似文献   

19.
李国斌 《考试周刊》2013,(95):24-24
<正>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问题,将教学工作的着力点放在知识点的教学与巩固方面,而对学生语文基础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较为忽视,导致学生频频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这样的状况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严重相悖,必须在教学中进行纠正,以更加扎实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的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性质.特别是在自然地理方面,高中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现象和规律,超出了学生的生活感知范围,在教学中很难形象地讲授,学生很难理解,是学生学习上的障碍和教学上的难点,而这些又是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是高考中对学生能力考查的重点.怎么解决这些矛盾呢?地理新课程理念为我们解决问题探索出有效的途径.笔者认为地理实验教学有助于改变传统教学的口述,摆脱"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方式,创造动态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实验中培养技能,开发智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