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南阳火车站西边,有个地方叫百里奚。其实这“百里奚”原本是个人名。姓百里,名奚,字井伯,春秋楚国宛人。初仕为虞臣,故又以其为虞人。奚家贫,在齐国游学时曾乞食于人,为其友蹇叔收留。奚欲事齐君无知,被蹇叔劝阻。奚又闻周王子颓好牛,即养牛以作为晋见阶梯。当王子颓任用他时,又被蹇叔劝阻。后奚欲投奔虞国,蹇叔仍加以劝阻。奚因怠于仕进,没听劝告,做了虞国大夫。周惠王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年),虞君不听奚言,贪图晋国白璧、骏马之贿,误中“假途灭虢之计,为晋所灭,虞君与奚都作了俘虏。秦穆公求婚于晋。晋献公把奚作为其女儿的陪嫁奴,禁送秦  相似文献   

2.
羊皮换相     
<正>从大夫到亡国奴,后被用五张羊皮换出,又官居上大夫,成为一代名相,这个人就是——百里奚。百里奚,原是春秋时期虞国大夫。他博才多艺,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诗词歌赋,无所不精。可是,公元前655年,虞国被晋国灭掉,百里奚被俘,被晋献公作为女儿陪嫁的奴仆送往秦国。后来,百里奚逃到楚国。楚国国君楚成王只听说百里奚善于养牛,就让百里奚给他喂牛。在人砧板之上,百里奚只好屈尊做起了牛倌。  相似文献   

3.
百里奚是秦穆公当政时期(公元前659—前621)的重要谋臣,曾与蹇叔、由余等人一起协助穆公建立霸业。故历史上赫赫有名,《辞海》《辞源》都收为词条。但都说他是姓百里名奚,或说他姓百字里名奚。这都是不对的,因为奚不是他的本名,只是他的诨名,由出身而来?正像张三是木匠出身,人们便一直称他为张木匠,李四是裁缝出身,人们便一直称他为李裁缝。 百里奚原是虞国的大夫,公元前655年,晋献公假道于虞以伐虢,回程时突然袭虞,执虞公,百里奚也在俘虏之列,成为战败奴隶。不久,秦晋交好通婚,  相似文献   

4.
《新作文》2006,(3)
秦穆公的上卿百里奚原为虞国大夫.被晋国俘虏后以奴隶身份入秦,又逃往楚国。后经公孙枝介绍,穆公知其多才,欲以重金去求。公孙枝献计,若重金求之,楚国必自用,不如以惩治逃奴为名追回。穆公依计而行,仅以“五羖”即五张黑羊皮的代价,就赎回了百里奚。  相似文献   

5.
厉兵秣马     
厉兵秣马,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杞子,是秦国的大夫,驻守在郑国。有一天,他派人密报秦穆公,让他趁秦军掌管郑国北门的便利条件,趁机来偷袭郑国。秦穆公接到密报后,觉得机不可失,不听大夫蹇叔劝阻,立即派孟明、西乞术、白乙丙三将帅领兵远征郑国。蹇叔的儿子也在这支远征军中,送别时,蹇叔抱住儿子  相似文献   

6.
《殽之战》是高中《语文》传统篇目,但注释与标点疑问仍多,今择四题试析之,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人也。” 课文注释“孟子”:对孟明的尊称。 今按:课文注释非是。孟明是秦国贤臣百里奚的儿子,蹇叔与百里同辈,且素与之善。孟明当是蹇叔子侄辈,今唤其为“孟子”,并非尊称。这里的“孟”,即“大”、“排行第一”;“孟子”即“老大”之意。这样理解,方能与人物关系相吻合,  相似文献   

7.
正《青少年日记》典雅厚重,富有文化底蕴,启人心智,耐人寻味。如2013年第7期封面图文并茂,描述秦穆公用五张羊皮赎回百里奚。这个美丽动人的历史故事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值得品味。春秋时期,秦穆公为朝廷缺乏贤士而烦恼不已,谋臣公孙枝向他推荐了百里奚。百里奚在楚国喂牛,秦穆公想用重金赎他,公孙枝却说:"楚王一定不知道百里奚的才能,所以才让他养牛。如果用重金赎他,就等于告诉他人,  相似文献   

8.
《殽之战》秦穆公所用的三帅,是孟明、西乞、白乙。此文前面写“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后面写晋“败(?)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课文注解⑧:“百里孟明视和西乞术、白乙丙是秦穆公派出的三帅的全名。”我在备课时,参阅了一些古籍,知道百里孟明视是百里奚的儿子,特别是弄清楚西乞术,白乙丙和蹇叔的关系,对“蹇叔之子与师”那一小节,就讲得比较确切了。三帅之名在《殽之战》中先略而后全?倮锩厦魇?“百里”是氏,“孟明”是字,与他的名“视”相应,那末,西  相似文献   

9.
<正> 一、秦、晋韩原之战《秦、晋韩原之战》见于《左传》鲁僖公十五年。秦原为西方附庸小国,到公元前八世纪七十年代秦襄公时,因为夹犬戎、立平王、辅佐周室有功,才被封为诸侯。公元前七世纪中叶,秦穆公任好任用由余、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等人,对政治进行一些改革,由此国势逐渐强盛,开始向东方扩张,谋求称霸中原。不幸当年遇到了晋献公诡诸,他也是一位想成霸业的野心  相似文献   

10.
<正>百里奚是我国春秋时期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在虞(yú)国做官,后被晋国俘虏。公元前655年,秦穆公迎娶晋国公主,百里奚被当作陪嫁奴仆随行。他自觉羞耻,半路逃了。不承想,却被楚国当奸细抓了去,罚他去做看马的奴隶。秦穆公成亲后,发现百里奚的名字在陪嫁礼单上,  相似文献   

11.
《殽之战》选自《左传》。《左传》本是编年体史书,以记事为主。笔者在叙述事件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中,生动地记叙了人物的语言、行动,维妙维肖地刻画了不少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文学特色。其中,《殽之战》中的蹇叔是比较突出的形象。蹇叔,他是同僚百里奚荐给穆公,共襄国政的秦国老臣。笔者塑造这位人物,始终以执迷不误的秦穆公作为陪衬。从文中得知:他深受朝中文武官  相似文献   

12.
下面的文字选自《史记·秦本纪》: 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郑人有卖郑于秦曰:“我主其城门,郑可袭也。”繆公问蹇叔、百里傒,对曰:“径数国千里而袭人,希有得利者。且人卖郑,庸知我国人不有以我情告郑者乎?不可。”缪公曰:“子不知也,吾已决矣。”遂发兵,使百里傒子孟明视、蹇叔子西乞术及白乙丙将兵腥?百里傒、蹇叔二人哭之?姽?怒曰:“孤发兵而子沮哭吾军,何也?”二  相似文献   

13.
礼仪之重     
"礼器是故大备;大备,盛德也。礼释回,增美质;措其正,施则行。"我想就礼仪这个话题引用《礼记》的头两句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它取意"礼的功用是于完备,功用完备就是德性之最高表现。礼可以消除邪恶,增加美质,安置起来则稳当,放用起来则圆通"。这所阐示的正是自周公制礼乐至清朝的诸多礼节礼仪一直被先辈们所重视的原因,也许这样讲来还稍嫌抽象和笼统,那么我们便一一分辨礼仪的好处。大夫百里奚与秦穆公的故事里,百里奚因穆公先他一步下车且未曾  相似文献   

14.
古文今解     
文力 《初中生》2007,(3):1-1,15
万章问日:“或日:‘百里奚自鬻①于秦养牲者,五羊之皮,食牛,以要②秦穆公。’信乎?”孟子日:“否,不然。好事者为之也。百里奚,虞人也。晋人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百里奚不谏。知虞公之不可谏而去,之秦,年已七十矣,曾不知以食牛干秦穆公之为污也,可谓智乎?不可谏而不谏,可谓不智乎?知虞公之将亡而先去之,不可谓不智也。  相似文献   

15.
蹇叔故里考     
蹇叔,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因帮助秦穆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而闻名于世。蹇叔在隐居宋国铚邑之前,曾经是“干国”的一位大臣。关于蹇叔故里,我国著名的历史文献《括地志》云:“蹇叔,岐州人也。”比较可信。通过考证,我们认为,蹇叔故里在岐州,铚邑是蹇叔的“故地”,这样更合适些。  相似文献   

16.
高中第五册语文有一课书:《殽之战》。这课书的末尾有秦穆公郊迎殽山被俘侥悻脱逃的秦军三帅所说的一段话,新旧课本标点迥然不同。旧课本是这样标点的:穆公素服郊次,向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新课本则是这样标点的:穆公素服郊次,向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立罪也。不替孟明,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标点虽然仅只变动了两三个,但文章内容却有着很大的差异。旧标点穆公的谈话分作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在郊外对着孟明等三人引咎自责,承认这  相似文献   

17.
《殽之战》篇末有这样一段话: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上面这节文字中的“不替孟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古代,见诸文字的自我批评的典型是春秋时期秦国的国君秦穆公。由于称霸心切,秦穆公派孟明视、西乞木和白乙丙三位将领率大军偷偷越过晋国攻打郑国。蹇叔、百里奚苦谏而不能止。结果,不但郑国没能打下来,回师途中还在一个叫崤山的地方中了晋国的埋伏,几乎全军覆没。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古代,见诸文字的自我批评的典型是春秋时期秦国的国君秦穆公。由于称霸心切,秦穆公派孟明视、西乞木和白乙丙三位将领率大军偷偷越过晋国攻打郑国。蹇叔、百里奚苦谏而不能止。结果,不但郑国没能打下来,回师途中还在一个叫崤山的地方中了晋国的埋伏,  相似文献   

20.
《殽之战》叙秦晋殽之战,象《曹刿论战》一样,不是为记事而记事,而是通过秦晋殽之战的过程的记述,着重反映秦师必败的原因——“贪”和“轻”。《曹刿论战》明确地以齐鲁长勺之战的结果印证曹刿对战争的议论;这篇文章标题虽非《蹇叔论战》,实际上以蹇叔对战争的预见为纲,全文叙事纲举目张,脉络分明。事件的开端是秦穆公利令智昏,不听蹇叔的劝告,出兵伐郑。蹇叔在秦师出发之际对这场战争的议论是全面而深刻的,他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