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  相似文献   

2.
<正>【锁定考点】1.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3.掌握古今异义词的不同含义;4.理解并翻译句子;5.理解文章内容,概括内容要点;6.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或感情;7.评析人物形象;8.品析文章的语言、写作手法等;9.联系文章写启示、感悟。【新题演练】一、《陈太丘与友期行》阅读【甲】(选文略,见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乙】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着箄1,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2?”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着箄,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  相似文献   

3.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相似文献   

4.
【拼音】A n&#225;n xiōng n&#225;n d&#236; B n&#224;n xiōng n&#224;n d&#236;[出处]陈元方长子,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睨,季方难为弟。”(南朝&#183;宋&#183;刘义庆《世说新语&#183;德行》)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确实,在自然界,从来都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没有种瓜得豆、种豆得瓜的。可是,在一些成语的流传和使用过程中,还真有一些“另类”——明明当时撒的是瓜籽,收获的却是一把不折不扣的“豆”。稀奇吗?我们看看几个成语的流传过程就明白了。难兄难弟这个成语来源于《世说新语·德行》: 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相似文献   

6.
《陈太丘与友期》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中的一则文言短文,内容是说陈太丘与一朋友相约同行,超过时间了陈太丘才到,此时朋友已“舍去”.陈太丘找到朋友的儿子元方质问,元方指责他“无信”“无礼”,最后,当陈太丘认识到错误时,元方“入门不顾”.  相似文献   

7.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 ) ( ) ( )世说新语笺疏 谢道韫 陈突 ● - ● ( ) ( ) ( )何所似 暴风骤雨 无奕女 ( ) ( ) ( )屋舍俨然 太丘舍去 差可拟( ) 惭愧二、填空 1.《世说新语》是由——写的。 2.“公大兄无奕女”就是朝的——组织编时期著9.元方入门不顾( )10.下车引之( )(四、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白雪纷纷何所似?答:2.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答:3.待君久不至,已去。答:4.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答:——五、阅读《咏雪》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1.很显然,谢安更欣赏无奕女对飞雪所作的描名的才女 ,她的丈夫王凝之是著…  相似文献   

8.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乙]晋文公伐原,与士期七日,七日而原不下,命去之.谋士言日:"原将下矣,师吏请待之."公日:"信国之宝也,得原失宝,吾不为也."遂去之.明年复伐之,与士期必得原,然后返,原人闻之,乃下.卫人闻之,以文公之信为至矣,乃归文公.故日"次原得卫者",此之谓也.文公非不欲得原也,以不信得原,勿若不得也.必诚信以得之,归之者非独卫也.文公可谓知求欲矣.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非信则百事不满也,故信之为功大矣.  相似文献   

9.
《水浒》中,“武大郎卖炊饼”,“孙二娘卖馒头”,武氏的炊饼即今天的馒头,孙氏的馒头即今天的包子。炊饼原来称蒸饼。据《晋书·何曾传》记载:“厨膳滋味,过于王者,每燕几不食太官所设,帝辄命取其食。蒸饼上不坼作十字不食。”这里的蒸饼,即今天的馒头,  相似文献   

10.
运用NLTK等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对北京大学CCL语料库中含“炊”“烹”的语料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炊”“烹”经历了由词发展为不成词语素的历程;含“炊”的词语词汇化的时间要早于“烹”,二者大致在明清两朝以构词语素的形式大量出现;“炊”的词性由动词逐渐变为形容词性,而“烹”的词性仍以动词为主;“炊”的词频、词义数量以及搭配对象的范围均小于“烹”。  相似文献   

11.
原词迈陂塘元好问太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日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丘。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夭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相似文献   

12.
季方出生于1990年,现就读于山东省青岛市育才中学。季方的头衔一大串: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青岛市少年科学院副院长、2004年世界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国代表队选手……  相似文献   

13.
安静  少华 《语文新圃》2009,(7):34-35
《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形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相似文献   

14.
高一新学期的第一节课,牧炊欢推门走进教室,一本英语书突然冲她的额头飞奔而来,教窜里立刻鸦雀无卢,那个名叫潘军的扔书少年,惶恐地开始发呆。当班主任带着包扎好的牧炊炊同到教室里质问谁十的时候,没有人吭声。倒是牧欢欢说:“算了吧,刘老师,只是皮外伤。”  相似文献   

15.
快乐野炊     
“我来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这个星期五,我们要去野——炊——”“哇!太好啦!”教室里刚刚还风平浪静,转眼间波涛汹涌起来,一阵骚动。 终于到了范家桥头,华荫如盖的树木和从叶间抛洒下来的阳光,还有那叽叽喳喳的小鸟,都令我们陶醉其中。  相似文献   

16.
刘红辉 《初中生》2012,(23):24-2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初中生要能够写简单的议论文。” 拥有足够的事实和道理论据是“能写”议论文的保证。一些同学作文时,在审题后,常有无米为炊之感而无法下笔,写议论文也是如此。一时没有论据,千万不要望“据”兴叹,坐而待毙,下列妙计可以让你“巧手”能做“无米”或“少米”之炊。  相似文献   

17.
论李昉之诗     
王静 《现代语文》2006,(10):14-15
宋末元初元方回《送罗寿可诗序》曰:“诗学晚唐不自四灵始,宋划五代旧习,诗有白体、西昆体、晚唐体……白体如李正、徐常侍昆仲、壬元之、王汉谋。”。在宋初“白体”诸家中,李防可谓当时主要的宗白诗人,据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一云:“畴诗务浅近,效白乐天体。晚年与参政李公至为唱和友,而李公诗格亦相类,今世传《二李唱和集》是也。”  相似文献   

18.
光也能窃听     
一谈到窃听,人们就会想到安放在电话、饰物等物品中形态各异的电子窃听器。而绝对想象不到用光搞窃听。光怎么能窃听呢?其实,光窃听就是用光制成的窃听设备——“激光窃听器”。它是利用激光发生器产生的一束极细的红外光,射到被窃听房间的玻璃上,房间里的人谈话的声波冲击着玻璃,使玻璃发生轻微振动,红外激光从玻璃上反射回来,便带回了室内声波振  相似文献   

19.
在《归园田居》中有这么一句:“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课文将“拙”解释为“愚拙”,“守拙”就是“守住愚拙,这是谦虚的说法”。这种解释太笼统,没有解释出“拙”的具体内涵。其实.这里的“拙”就是上文“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中的“韵”、“性”,即作者的“本性、天性”。那么。作者的“本性、天性”是什么呢?那就是不“适俗”、“爱丘山”:不适合在世俗官场中交际应酬,热爱山川田园间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有趣的野炊     
郭宸 《家庭教育》2009,(6):43-43
我们跟着带队老师来到山上野炊。老师对我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到这儿野炊,肯定能烧出好吃的糯米饭。”大家欢呼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