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城市诗歌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与城市的联系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兴起之初,从早期的《诗经》乃至汉乐府、大赋,进而到唐诗、宋词,其间都留下城市生活的斑驳投影。伴随着古代城市的发展,城市诗歌所表现出的情境也愈加充实:建筑风光、世态万象以及民俗风情皆可入诗,诗歌成为古代城市文化的记录者。同时,它又是诗人心理空间在城市中的投射,蕴涵着诗人的城市观念和文学理想。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地理环境角度探讨了中国古代城市的特征,论迷了黄土与中国古代城市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古代城市都是以农业生产力为基础的较大规模人口聚集起来的消费集团,不从事或很少从事物质生产活动。其经济特征是:城市赖以生存的物质财富来源于城市外部供给;城市发展规模受到限制,城市分布相对匀质化;城市发展多变不稳定。  相似文献   

4.
古代巴黎城市的形成 ;中世纪早期、中期、晚期巴黎城市发展与建设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古代城市的建设中,无论是建筑群,还是一个都城,都有一条贯穿其南北的中轴线,中轴线的发展伴随着我国城市的发展,具有悠久的社会历史。本文以中轴线的发展史为线索,说明中轴线发展到明清时期达到了最高水平,对我国古代城市的规划布局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古代,城墙和护城河将城市包围,并使其处于封闭状态。同时受中国古代宗法家族制意识的影响,导致中国古代特有的社会思想文化现象——城隍信仰的产生。城隍信仰的兴衰对我国古代城市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主要体现在城市居民的思想观念、城市经济、城市文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近日,刘勇强在《西湖小说:城市个性和小说场景》一文中探讨了以西湖为背景的白话小说的特殊性及其文学意义。作者认为,地域性是古代白话小说的重要特点,它除了可唤起受众的亲切感与现场感,也是小说历史与文化价值的见证。西湖小说在这方面具有代表性。一方面,宋以后西湖小说层出不穷,不但从一个侧面昭示了古代小说的嬗变轨迹,也折射出杭州独特的城市个性——即有商业气息,又有文化氛围。这双重性格自然地体现到了西湖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历史悠久且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从气势恢弘的皇家园林北京颐和园到风景秀丽的私家园林苏州拙政园,这些大大小小的园林别苑都是中国建筑史上璀璨的明星.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建设,如何将现代化的城市与古典园林完美的结合起来是现代城市发展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城市经济,一直是近几年来史学界倍加关注的问题,也是这几年高考复习的热点问题。在此,本人利用现行课本的一些知识点,将中国古代城市经济发展的特征做个简要的归纳。  相似文献   

10.
城市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一个人口集中、非农业各类产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通常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交通与文化的中心。在中国古代,传统的城市还以四周环绕有城墙为其基本的标志。依据“城市”的这一定义,中国古代城市最早源于距今6000多年的仰韶文化时期,而正式形成于西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城市文学长期以来在文学史发展的进程中未受到普遍关注,这种平面式的研究视角不能满足文学史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要关注中国古代城市文学的产生与发展,在重新认识和发掘城市文学资源的过程中关注时空架构,并完善中国古代文学史,进而打通中国古代与现当代文学史研究之间的"穴位",为文学史研究拓展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中国城市发展史,不能不研究邺城。我国古代城市虽然早在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间的夏代已经形成,但直到“西周都丰、镐二城”的营建,才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形成”,而邺城的营建则表明我国古代城市规划进入了“成熟时期”。因此,对邺城的研究,早已引起古代史学家的重视,有关邺城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文集千余年来不断,这在我国古代城市史中也不多见。仅从城市规划、城市建筑的角度,对邺城在我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一剖析。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城”与“市”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通过不断的“量变”积累到“质变”的飞跃,即从萌芽到形成,由各自独立、分离的个体发展成合二为一的复合体,在中国历史上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一,乡村式城堡阶段,大约从原始社会末期到夏初,城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军事及其他防御功能,这时“市”还没有出现;其二,城、市分离阶段,大致从夏初到西周前期,这时“市”虽已产生,但城的防御功能等与市的买卖交换功能等是各自分离、独立的;其三,城、市结合一体化阶段,从西周开始,城与市在逐渐有机地融合以后所表现出来的集合性特点与综合性功能日益显现,从而最终构成了一种区别于乡村的独特的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表明中国古代历史上具有真正意义的城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古代城市文学资源既为一座城市保存了许多永恒的文化记忆,也为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在当今特色文化城市建设中,如果充分挖掘城市中丰富的古代文学资源,把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学经典转化为现代城市的文化标志和景观坐标,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使城市更富有人文内涵、高雅意趣和地域个性,无疑对城市品位的提升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阴阳五行学说作为古代中国的哲学,不仅成为中医学的理论基础,而且影响着古代中国的刑法的立法、司法及法律意识等各个方面。在现代法治社会中,应该借鉴和吸收其合理的成分,如整体观、辩证法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等。  相似文献   

16.
17.
出土简牍为中国古代城市问题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时至今日,中外学者利用出土简牍研究中国古代城市问题已取得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出土简牍资料的梳理与利用,从三方面推进了中国古代城市问题研究工作的进展:一是出土简牍与中国古代都城研究,二是出土简牍与中国古代普通城市研究,三是出土简牍与中国古代城市理论研究。共计有二十余种简牍资料在中国古代城市问题研究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利用,城市分类与城市分级理论的植入,成为这些成果中的两个亮点。这些出土简牍的利用与城市理论的植入为中国古代城市问题研究注入了活力,带来了新气象。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建院读书,山林佳趣,儒学正传,先贤风范四个方面评介了白鹿洞书院的古代诗歌。  相似文献   

19.
城市是文化的载体,中国古代城市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列举几朝典型城市透视出"物象"文化在古代城市中的反映,从而认为独特的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所在.  相似文献   

20.
<正>在《孟子·许行篇》中,本来学习儒家学说的陈相,后来热衷于学习许行的农家学说,主张每个人都要亲自种地才能吃饭,亲自织布才能穿衣。这种观点受到孟子的尖锐批判。孟子质问陈相说:"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