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秋时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群雄并起。继齐桓公之后,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相继称霸。秦、晋与楚国之间的长期征战让双方及中原地区的各个诸侯国都疲惫不堪。位于东夷之地的昊国趁机壮大起来,并有了称霸诸侯的野心。于是,吴国向天下招揽人才。孙武本是齐人,到吴国之后成为大将,  相似文献   

2.
背景链接 春秋时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群雄并起。继齐桓公之后,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相继称霸。秦、晋与楚国之间的长期征战让双方及中原地区的各个诸侯国都疲惫不堪。位于东夷之地的吴国趁机壮大起来,并有了称霸诸侯的野心。于是,吴国向天下招揽人才。孙武本是齐人,到吴国之后成为大将,为吴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把...  相似文献   

3.
<正>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力衰微,权威不再,各诸侯国为了能在政治和军事上占据主导地位,开启了激烈的争霸战争,相互之间合纵连横、东征西讨,前后共有数位诸侯依次称霸(霸,诸侯之长,即伯,音转为霸),史称"春秋五霸"。  相似文献   

4.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已经失去号令诸侯的能力。齐国经过改革后,国力大增,首先称霸,并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以达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其他大国也相继称霸,诸小国夹在大国和周王室之间,不知所从。周天子虽说徒有虚名,但其声望还是能起一定作用的。周王室与小国之间是既相互利用又相互依存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5.
春秋五霸     
《历史学习》2006,(3):11-11
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力日渐衰落。一些强大的诸侯,无视王室,互相攻战,甚至攻打周天子。比较明智的大诸侯则提出“尊王壤夷”,争取周王和别的诸侯的信任、服从,从而成为霸主。霸主成了周天子的代表,其他小诸侯要向他进贡。霸主发动战争,其他国要出兵帮他打仗。这个时期先后称霸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被称为“春秋五霸”。另有一种说法认  相似文献   

6.
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任政齐相,辅佐桓公于诸侯间称霸.在经济上他对齐国进行改革,尤其在农业税制、分配形式、多种经营、重视技术学习等方面进行一系列革新.  相似文献   

7.
曾祥辉 《考试周刊》2010,(36):43-44
晋文公重耳是先秦时期的重要诸侯,其从早年流亡到即位、称霸的历程亦是先秦历史上重要的一页。虽然晋文公的功绩和过人之处历来得到广泛赞许,但是文献中的许多细节亦揭示出晋文公性格中所欠缺的一面。  相似文献   

8.
在先秦诸子中,《管子》将人才培养提高到了富国强兵、称霸诸侯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认为人才培养和使用是富国强兵的前提。《管子》的人才培养主要有礼义廉耻的素质教育、四民分业定居的环境教育和学校教育等三种方式。  相似文献   

9.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已经失去号令诸侯的能力。晋国经过改革后,国力大增,继齐之后称霸。晋文公也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以达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晋国既想摆脱周王室控制,又想利用王室达到号令诸侯的目的;周天子虽说徒有虚名,但其声望还是起一定作用的;周王室与晋国之间是既相互利用又相互猜忌的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春秋时期,诸侯称霸,战争频繁。诸侯王为了自己的霸业,广纳贤良,行人应运而生。特殊的时代背景使行人的语言和角色别具特色。本文主要收集了春秋时期有关行人的资料,在此基础上对材料进行分析,为研究《左传》的人物语言提供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11.
春秋时期,社会等级秩序发生改变.周天子权力衰落,诸侯、卿大夫实力上升,原有的等级规范被破坏,失去了原本的约束力.诸侯国之间在交往中逐渐产生了新的国际秩序准则,财富与实力成为称霸的基础,而礼实际上就是旧的社会秩序向新的社会秩序过渡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2.
"盟"在先秦时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外交活动,它是霸主称霸的象征,是诸侯间相互妥协的产物。盟在其起源、形成、发展、衰落中对当时的社会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暂时止戈,共同应对自然灾害,协调利用水利,文化交往,经济交流等等这些都是"盟"带来的巨大好处。同时也应注意到,大国诸侯为争当盟主而发动的战争,既盟之后针对弱小国家的奴役,加重贫苦百姓负担等等,都是"盟"带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3.
殷商已有“德”的概念。从周公颁布的话命中更明确体现了德治思想。《左传》中,德治思想已形成了较完备的行政伦理体系。作始终把德治思想视为诸侯称霸的重要条件;治国修政的思想支柱;荐才立身的最高准则。  相似文献   

14.
春秋时期中国的政治地理格局发生变化,在中原地带、弧形中间地带和周边地带形成了华夏与东夷中小诸侯、争霸列强、戎狄蛮夷三股政治势力。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社会环境对各国的经济、政治及民风的影响,使弧形中间地带的列国得以崛起称霸,超过了鲁、卫、郑、宋等中原地带的旧日望国。  相似文献   

15.
《中国漫画》2020,(3):16-17
译文春秋时期,晋文公和楚庄王先后称霸。战国时期,赵国和魏国受困于张仪的连横政策。春秋时,晋献公去讨伐虢国时向虞国借路,回来的路上顺便把虞国也消灭了。后来,晋文公召集各路诸侯在践土会盟,约定要一起为周王室效命。汉朝时,萧何主张律法要简约扼要,并以此为宗旨制定实用的法律,而战国时法家代表韩非子主张刑法要严苛,最终却惨死在自己制定的酷律之下。  相似文献   

16.
佚名 《今日教育》2010,(2):54-54
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诸侯割据称霸,民不聊生。当时的思想家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不同的主张。比如:儒家主张“仁”治,法家主张以“法、术、势”三者结合,墨家主张“兼受”“非攻”等等,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百家争鸣”。这些思想随着历史的发展对后来的社会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秦人是居于陕西西部和甘肃东部被古人称为“西垂”之地的一支古老的赢姓部落,由东海之滨迁徙而来。秦人立国始于襄公,是因西周末年,幽王遭受犬戎之乱,襄公率部救援,十分卖力。后又护送平王东迁洛邑有功,才被正式封为诸侯。所以,史圣司马迁有“秦起襄公”之说(见《史记·秦本纪》)。 在春秋时期,秦人除在穆公统治下称霸西戎外,在关东(古代称涵谷关以东为关东,以西为关西)诸侯眼里,他们依然是“戎翟小邦”,诸侯会盟不堪坐上席,其落后状态是可想而知的。 然而,地处关西且落后的秦国,也有十分耀眼的闪光点,当时秦国的医学事…  相似文献   

18.
晋文公即位前曾有过十九年的政治流亡生涯,饱尝颠沛流离之苦,但是,由于他身边始终有一批忠实且颇具能力的追随者,所以他历难弥坚,流亡生涯反而成为他政治磨练的课堂,为他最终归国即位、称霸诸侯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其追随者中,为后世史家津津乐道的是“五贤士”,他们的忠贞、才干不仅成就了晋文公对君位的追求,而且还塑造了春秋一代霸主。  相似文献   

19.
春秋时期齐鲁关系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桓称霸是春秋史上的大事,对齐鲁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故以齐桓称霸为界,把春秋时期分为齐桓称霸前、齐桓称霸时、齐桓称霸后三个时期,来分别论述两国关系的发展变化。在此三个时期中,齐鲁关系的发展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齐桓称霸前,由和到战;齐桓称霸时,齐主鲁从;齐桓称霸后,时斗时和。  相似文献   

20.
李翠珍 《教书育人》2005,(10):31-32
孔子所生活的春秋末期,公室卑弱,大夫兼并,社会处于大变动之中.经济上,宗族制度为家族制度取代的趋势已不可逆转;政治上,王权衰落,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周礼遭受严重破坏,社会动荡不安;思想意识上,一些适应时代变化的新思想正在萌芽,“人道”思想、“民本”思想、“尚贤”思想都有发展.对这种天子名存实亡、诸侯称霸争雄的动乱形势,孔子深表不满,斥之为“天下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