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作文应表现出对生活的正确认识《2004年中考记叙文评分方案》:中考高分作文应“题意理解正确,中心鲜明;选材恰当,有新意;对生活的认识正确,且有自己的见解;感情真挚,想象力丰富”。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近几年的中考作文也都有这样一个导向:让学生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作文所涉及的都是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家庭、学校、社会方面的内容。这类作文常常能触发学生流露出真  相似文献   

3.
黄宝航 《现代语文》2008,(7):124-125
《考试大纲》《考试说明》都要求中学生作文要“感情真挚,思想健康”。所谓的“感情真挚”,就是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能够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思想健康”,就是在作文中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健康、积极。可是,近年来一些学生的高考作文恰恰忽视了这两个最重要的方面,文中有太多牵强附会,太多急功近利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作文,是中考“重头戏”,也是中考的“得分大户”。如何掌握和熟悉中考规则,快速而高效的完成作文,是考生们应尽快掌握的应试技巧。何为好作文呢?《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对此有明确要求:一是在作文中要有话可说,有事想写,有情欲抒;二是感情要真挚,感受要独特,体验要真切;三是能抓住人和物的特征,充分表现他们的个性;四是要敢于创新,在文章风格上体现作者的个性。  相似文献   

5.
作文,是中考“重头戏”,也是中考的“得分大户”。如何掌握和熟悉中考规则,快速而高效的完成作文,是考生们应尽快掌握的应试技巧。何为好作文呢?《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对此有明确要求:一是在作文中要有话可说,有事想写,有情欲抒;二是感情要真挚,感受要独特,体验要真切;三是能抓住人和物的特征,充分表现他们的个性;四是要敢于创新,在文章风格上体现作者的个性。  相似文献   

6.
有的中考佳作富有哲理,蕴含深刻,令阅卷教师玩味沉思;有的中考佳作感情真挚,富有诗意,使阅卷教师沉醉其中;有的中考佳作机智幽默,出语诙谐,阅卷教师会慷慨地打出分数。江苏盐城市2002年中考作文的话题是“靠”,有位考生拟题《战“痘”记》,叙写治疗令人烦恼的青春痘不能“靠”乱投医,只能“靠”科学疗  相似文献   

7.
程秀丽 《教育现代化》2005,(11):107-107
狄德罗有一句名言:“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叶圣陶先生认为:“作文形式为文字,其内容不出感情两端。”《课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年级段的习作要求也都有“感情真实”的要求。因此,训练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真挚的感情。是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古人云:“凡为文以意为主”。意,就是文章的主旨,是文章的核心、灵魂和统帅。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直接影响和决定文章的优劣。一篇考场作文立意是否深刻、高远、新颖,是拉开考场作文档次高低的关键。《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写作更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近年各省市中考作文的有关提示中,也明确提出了记叙文“立意要健康”、“感情要真挚”,议论文要“观点正确”等写作要求,可见作文立意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一)初中作文语言的要求 对作文语言的要求,《语文新课程标准》是这样表述的:感情要真挚,做到能条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按照中考考试大纲的要求即语言要通顺、连贯、得体、生动。“通顺”即做到文从字顺,“连贯”指能够强调语句间的顺序,注意前后照应和衔接,语气通畅顺达.丝丝入扣。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的
  1.了解中考作文在“情感”方面的具体要求。
  2.引导学生分析作文在“情感”方面失分的原因。
  3.掌握作文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挚感情。  相似文献   

11.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唯情能动人,唯情能感人,情在文学作品中是必不可少的因素。所以,在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感情真挚。唯有真情,才是作文最重的砝码,才能拨动那难以触动的心灵之弦。  相似文献   

12.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好的文章要做到以情动人。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出师表》《陈情表》之所以流传千古,很大程度上在于文章抒发了至真至诚的情感。因此.感情真挚也是衡量考生作文的一个重要标准。它要求考生在文章中自然地抒发真情实感.不无病呻吟.不矫揉造作。感情真挚的记叙文往往能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获得高分。下面笔者谈谈记叙文怎样做到感情真挚。  相似文献   

13.
《初中生》2012,(25)
1.怎样写出真情实感(栏目:“作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也即希望我们在习作中能表达真情实感,摒弃虚情假意或“无情无意”,让习作打上“我”的鲜活感情印记,有“事”更有“情”。那么,我们如何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呢?  相似文献   

14.
对2002年中考作文命题趋势的预测 2002年中考烽火即将点燃,写作是中考语文中赋分比例最大的考查内容,因而它的命题趋势备受广大考生的关注。要对此做出科学的预测,必须苜先了解国家教育部2001年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的要求;其次要研究近几年全国中考作文命题的总趋向和特点。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初中阶段的写作要求共有10条,其中第2条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  相似文献   

15.
任丽凤 《成才之路》2013,(29):48-48
近几年来,无论是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还是试卷中的作文要求,都强调一点“自然流畅表达真情实感,抒发真挚的感情”。可见,叙写自己的经历体验,表现真实的自我的作文才会令人赏心悦目。这正是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的要求。然而,我们平常在教学中所看到的学生的作文却极少有让人为之心动的。这些作文有的是记叙小学时代,幼儿园时期的事情,情感中还带着几分稚气,有的似流水账,感情苍白,毫无感人可言,有的是模仿范文,矫揉造作,甚至为了感人,胡乱编造事实,可谓“为赋新词强说愁”。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抒发真挚的情感,写出真实的自我呢?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写自己说的话,要情感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创意的表达。”刚刚出台的广州市初中作文评分标准已明确增加了“情感真挚”的评分要求。本人认为,“情感真挚”的本质就是感情真实、自然。当然,感情真实、自然不是说不允许虚构,而是要求作文应该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加工提炼,艺术地展现出真实动人的效果,达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境界。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人生的独感受和真切体验.”但是现实情况是多学生写作不是来自自己的真实认识和感受,而是感兴趣于看一些所谓的中考满分作文,然后来模仿,甚至是完全抄袭,所写的作文离自己的生活甚远,因此作文内假、大、空的现象较严重,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如凤毛麟角.基础较差的学即使看了中考满分作文,也因为满分作文语言和立意要求太高的原因,他们无法模仿,更严重的是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差生,大都对写作毫无兴趣,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水平呢?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作文部分阐述的第二条中指引道:“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和体验。”深圳市近十年来中考作文命题方向非常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初中生》2012,(27)
1.怎样写出真情实感(栏目:“作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也即希望我们在习作中能表达真情实感,摒弃虚情假意或“无情无意”,让习作打上“我”的鲜活感情印记,有“事”更有“情”。  相似文献   

20.
徐蓉 《中学文科》2005,(11):47-47
叶圣陶先生在《论写作教学》一文中指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论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到:“作文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的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