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入新世纪以来,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广为社会各界关注,学校体育备受质疑.体质健康是一个复合的概念,也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论域,文章从体质、健康等基本概念入手,讨论其定义,梳理其关系,推论至学校体育与体质健康的关系,提出学校体育的基本使命,以及应该承担的具体责任.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成年人生活方式中合理的饮食结构、科学的生活行为、适量的体育健身运动三个主要方面对健康的影响的分析与研究,得出成年人生活方式与体质健康之间的关系,即思维决定生活态度,生活态度决定生活行为,生活行为决定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方式是成年人体质健康下降的主要原因。笔者试图用此结论指导人们树立健康理念和形成合理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3.
相关研究显示,国内外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核心因素是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变化。针对行为和生活方式问题,近年来健康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发展迅速。本文从健康管理的视角出发,介绍了国外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管理的现状,并对我国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管理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上海教育》2007,(12A):6-8
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07青少年体质健康上海论坛”日前举行。来自全国教育、体育、卫生领域的专家学者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论坛期间有14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教授作主题报告。 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全国各地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采取了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等一系列措施以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举办“2007青少年体质健康上海论坛”对落实中央7号文件,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人民生活富裕了,文化水平提高了,但青少年的体能和健康素质如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学生健康文明的生活行为和方式如何培养,什么是科学的人才观、教育观,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工作机制如何建立,所有这些课题,都亟需加强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本次论坛搭建了青少年体质健康学术交流的平台,邀请国内外教育、体育、卫生、社会等方方面面关注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专家与同行相互交流,共同探讨改善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对策措施,为教育部门和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提供决策咨询。 论坛围绕“现代社会新形势下学校体育和健康促进研究”“发达国家学生健康比较研究”“现代学生生活方式与健康行为探讨”“城市体育设施对青少年体育素质发展影响探析”四个方面开展研讨,一些前沿性强、应用性广的研究成果对指导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增强学生体质都起到了实质性的推动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安徽省6所普通高校1108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和体育生活方式之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内容涉及体质健康和体育生活方式及其关系、影响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因素。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体能、体质、健康的概念进行了简要的综述和定性分析,得出了较合理的定义和范畴,指出"体质"概念中不应包括心理因素和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从而论述了体能与体质、体质与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划分了三者之间的层次,以指导体育工作者的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7.
体育教学的目的或本质功能就是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提高学生的各项运动技能,同时养成学生终生从事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在体育教学中,从学生体质、健康、体质与健康关系、体育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学生的体质与健康关系出发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从而提出了一些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体质健康程度的优良与否对于一个国家与地区的兴盛与衰败有着直接的影响。但是据相关研究,最近几年我国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日益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一问题的出现亟须得到国家的深度关注。对于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实施调查研究,首先对体质健康的概念做了简要介绍,进而具体从学生自身、老师及学校等方面对于影响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做出分析,最后提出了加强小学生体质健康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王永丰 《考试周刊》2008,(6):166-167
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各学校对体育学科也越来越重视.但应试教育的阴影仍旧影响着各学校,追求升学率仍是各校办学的中心工作.学生面对多方面的压力与竞争,对于体育教育概念和意义无暇顾及,对于这方面的认识也是知之甚少,有的学生则从根本上就忽视体育,从而导致了学生体质的持续下降.如何统一文化学习与体质健康间的关系就成为我们体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随机抽样选取的镇江中学生进行体质测试和健康素养调查研究,获取数据进行相关关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镇江市中学生健康素养和体质健康存在正相关关系,体质健康与健康素养相互作用,提高中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是一种改善中学生体质健康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1.
张晖 《考试周刊》2007,(49):100-101
本文通过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两者之间所有测试项目的分值增减幅度对比的变化情况,以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并就笔者认为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存在的不足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尽管我国不断地大力支持和落实城镇化进程,但现阶段我国城市与乡村在生活质量、生活环境、教育水平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使得城乡学生的体质健康存在差异,相应的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参差不齐.为了提高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一定要全面、详细、准确地了解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对此,本文就城乡初中学生体质健康对比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调查问卷、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通过一系列数据和表格,对武汉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大一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对“阳光体育”背景下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主观、客观因素进行了调查问卷和分析,并针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水平偏低、影响学生体质健康因素的现状提出了五点合理化建议和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14.
校园体育文化与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降原因的分析,剖析了家庭、学校应试教育和传统社会文化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制约和影响,指出校园体育文化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与体育发展、培养良好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并提出要缓解学生体质健康危机还需要教育与体育等部门形成合力,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实现对学生体质健康的良性干预.  相似文献   

15.
体质健康状况是与学生日常锻炼密不可分的,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身体骨骼和肌肉的发育,从而健康成长。国家对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历来都很重视,教育界和体育界为增强学生体质和加强学生体育锻炼推出了《中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等多种政策。学校通过开设各种体育锻炼课程,新增多种体育锻炼设施,并组织各类课外活动为学生体育锻炼提供充裕的时间和场地,为学生健康发展搭建多种平台。小学正是学生成长的最佳时期,学生的身体各部位的发展都需要通过体育锻炼来实现,因此,体育锻炼与学生体质健康的关系日益紧密,本文就小学生体育锻炼方式与体质健康的关系作了简单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欧秀伶 《双语学习》2007,(6M):49-50
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体质健康标准未达标学生的体质状况也是由诸多相关因素造成的,如遗传、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心理健康状况等。本文通过调查未达标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来探究其体质差的部分根源,力求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寻找增强学生体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学校体育要长远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一个平台。围绕体质与健康,更加科学、合理的丰富学校体育。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以广东培正学院学生为例,对毕业生的体质状况进行收集及评价,通过对广东社会经济发展与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关系,以及高校毕业生的体质健康与广东国民体质健康的关系进行分析,说明了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而高素质人才需要良好的体质健康做后盾,提出了改善广东高校毕业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9.
杨帆 《华章》2011,(25)
体育与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整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今天接受学校教育的小学生,将是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健康的体魄、健康的体质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所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体质是人存在的第一属性,是素质的物质载体.没有健康的体质、体魄,素质教育也就无从谈起.本文主要阐述体育与健康教育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及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西安文理学院7860余名在校生实施体质健康测试,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陕西省相关指数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西安文理学院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身体形态方面“豆芽型”和超重、肥胖比率高,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方面差异显著.《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制定有待完善.加大体育教育教改,重视课外体育运动俱乐部和高年级体育选修课的开设和引导,是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