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与美”是方敬作为一位现代诗人、散文家、翻译家、教育家一生的人生追求目标与价值取向原则,更是他诗歌创作一以贯之的“诗之思”的集中体现。他是“凭着爱的名义写诗”的,因爱而求“真与美”,为求“真与美”而担当而奉献。方敬诗歌创作生涯,呈现“真与美”寻绎过程。透视方敬诗歌精神之旅,不仅易于贴近方敬诗歌意义世界,同时也对于把握20世纪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人生追求与20世纪中国现代诗歌发展脉络,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
作为被20世纪后半叶中国诗坛渐渐忘却的现代诗人之一,方敬在生前跨逾半个多世纪的诗歌艺术生涯中,逐步总结提出了属于诗人自身认知的论诗的本质及新诗的本质属性的观点。方敬论诗的观点主要包括“诗是真的化身”,诗是爱(善)、美、新的结晶,“生活才是诗的女神”,“抒情是诗的本分”等,且自有其理论品格特点。方敬论诗的本质及新诗的本质属性的观点是值得关注、重视和言说的,是不应被忘记的现代诗学资源。  相似文献   

3.
方敬一直是沿着新诗现代化的道路前进的。他的赋体诗深刻地反映了现实生活,跳动着时代的脉搏,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赋体诗创作反映了方敬积一生的创作经验所达到的新的高度,是其晚年为新诗现代化所作的最后努力。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最能抓住读者眼睛的眼睛,无疑是卡夫卡的眼睛.   卡夫卡的眼睛充分宣示了他内心的柔弱和恐惧.也许你会像触电一般被他唤醒了自己内心同样的柔弱与恐惧,也许你内心苏醒的是对于一个柔弱而又恐惧的孩子的怜悯与关爱.……  相似文献   

5.
老子哲学与其它哲学的一个不同之处 ,在于他提倡柔弱精神 ,并提出了“柔弱胜刚强”的思想。老子的柔弱哲学是对自然现象、社会政治、军事斗争实践和人们为人处世经验进行高度概括和总结的结果 ,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方敬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从30年代到90年代,一生勤奋创作并沿着新诗现代化的道路前进,为我们留下了《雨景》等8部诗集。他的诗执著于现实,又耽于沉思默想,以深切的内心体验外化于诗,创造了由真挚清丽、柔韧细腻到睿智深邃、广博优美的艺术风格,教人常读常新。  相似文献   

7.
姚军 《文教资料》2006,(11):221-222
老子的兵事思想包含在他的哲学思想之中,作为修道和无为的例证。主要可拈出如下观点:反对战争;以奇用兵;后发制人;善胜者不与;哀兵可胜。他的兵事思想与其哲学思想是一致的,倡导无为,力主柔弱胜刚强,将致胜之道归之于“天救”与“慈卫”,柔弱有余,刚猛不足,以此来观照当今之世,还是有着很好的借鉴价值的。  相似文献   

8.
<正>剧情简介:女生张小萌成绩优秀,但性格较为柔弱。在一个早晨,她被班里的男生阿强欺凌,陷入情绪崩溃的边缘……但她意外地发现,自己进入现实重启了。在一次次情景循环中,张小萌从选择逃避到学会面对,-从柔弱到坚强,从寄希望于他人到开启内心力量……最终,张小萌重启自己的命运,成为命运的主人。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唐高宗的性格、个性心理及行为方式,揭示了高宗以柔弱为特征的内向型性格以及与此相应的行为方式——仁孝和好内。探讨了仁孝行为产生的社会因素与实际作用;好内行为的渊源、内容及其对政治的影响。指出,他是以仁孝的行为方式作为自己安身、立命和施政的保护伞;以好内的行为方式弥补自己性格之缺陷,增强施政的力度。因此,唐高宗是一位虽然柔弱但并不糊涂的帝王。  相似文献   

10.
有人告诉我们说,现代人的麻烦,是他一直在试图使自己同自然相分离.他高高地坐在一堆聚合物、玻璃和钢铁的顶端上,悠晃着两腿,遥看这行星上翻滚扭动的生命.照这样的描绘,人成了巨大的致命性力量,而地球则是某种柔弱的东西,像乡间池塘的水面上袅袅冒上的气泡,或者像一群娇小柔弱的鸟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