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技术科学是自然科学(或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它不但为工程技术服务,而且能领导工程技术前进,因而它是技术更新和创造新技术所不可缺少的一类知识。自然科学一般不直接作用于工程技术而是通过技术科学来作用,所以技术科学在科学技术总系统中占有一个独特的地位。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那么技术科学应该是现代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自然科学相比较,自然科学是基础,技术科学是应用;和工程技术相比较,技术科学又成了基础,而工程技术是应用。所以技术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时又称为应用基础研究。与自然科学研究以追求人类认识自然为目标不同,技术科学研究是以解决实际(特别是本国)所面临的经济和军事等发展需要的应用基础性知识为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2.
钱老的技术科学思想是着眼于国家科技政策、立足于工程教育、统筹科学技术整体知识体系,有着深邃意义的国家创新理论思想。但由于科技界和学术界对相关术语和概念的理解存在混淆,使得该思想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创新政策指导功能。文章在试图厘清技术科学词源的基础上,明确技术科学的内涵及其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的地位,阐释技术科学在建设科技强国中的作用,以呼吁社会各界弘扬钱老的技术科学思想,建设以技术科学为重点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加强自然科学基础理论教育,启动技术科学建设科技强国的强大潜能。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经济振兴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正确回答了三者之间内在的关系。为保证它们之间有效地协调发展,就必须紧紧抓好两个结合点的工作。第一个结合点是科学技术内部本身协调发展的问题,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发展研究三个层次的协调发展,而保这个协调发展的结合点,是大力发展应用研究,建立我国雄厚的技术科学体系。技术科学是联系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的纽带,是科学转变为直接生产力的桥梁。它  相似文献   

4.
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对促进我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发明创造,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国家赢得了荣誊。这些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技术科学或工程科学技术所作的贡献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5.
从21世纪以来诺贝尔科学奖得主的专利数据出发,依据钱学森的技术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体系层次结构思想,对诺奖成果的科学性质进行判断和分类。诺奖数据显示,近15年来,物理学领域呈现出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平分秋色的局面,而化学、生理学或医学领域明显地出现了趋向技术科学一边倒的局面。这意味着,仅从基础科学层次出发不足以实现接近诺奖和提升科技实力的宏伟目标,必须重视技术科学在建设科技强国过程中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重视和加强工科大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独特的创新理念、人才质量的培养、发展优势学科、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本文阐述了工科大学发展成高水平大学的对策,分析了工科大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讨论了提高工科大学建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技术科学是与国计民生联系很密切的科学,在整个科学技术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但是,对技术科学,特别是在我院如何发展等方面的问题上,长期以来意见不一,影响了这门学科的更好发展。周光召院长最近数次指出,今年我们重点要抓好技术科学方向的讨论,研究清楚我院技术科学如何发展的问题。为促进百家争鸣,并供领导部门决策时参考,本期特刊登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所长蒋新松和力学研究所所长薛明伦就这方面问题发表自己见解的文章,期望能引起大家的讨论,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未来研究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已受到我国科学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的重视,不仅对它进行理论探讨和学术研究,而且开始在某些领域里进行较为广泛的实际应用研究。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关于“二○○○年的中国”的研究。未来研究在很大程度上,着眼点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例如预测未来科学技术新的发明和新的发现,这些发明和发现可能应用的领域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等等。但是,未来研  相似文献   

9.
陈立新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2):255-258
技术科学思想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德国哥廷根大学的克莱恩。受此影响,钱学森提出技术科学是科学基础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的中间环节,是基础科学与工程技术之间的桥梁。在钱学森的基础上,许多学者对技术科学作了深入的研究,进一步阐发了钱学森的技术科学思想。钱学森的技术科学思想就是技术科学的强国之道,对我国的科技强国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四百多年的历史,科学作为“历史的有力的杠杆”,以“最高意义的革命力量”,不断促进社会的向前发展。进入二十世纪以来,现代科学技术更是突飞猛进、一日千里,取得了划时代的巨大发展,实践证明:最近三十年出现的科学技术成果,远远超过了人类历史两千年的总和。今天,科学技术已经形成了由基础科学、技术科学与应用技术三部分组成的庞大而有机的体系。  相似文献   

11.
高校图书馆如何为高校科技创新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勤 《现代情报》2009,29(8):143-145
随着高校的发展模式从教育型向研究型转变,高校图书馆为高校科技创新的服务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不仅进一步强调了高校图书馆在科技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提出了一些为科技创新服务的新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袁继红 《科教文汇》2014,(19):30-31
科学技术史是大学通识教育常设课程之一,在课程安排上,包括科学史、技术史和STS,然而其学科归属却是科学史。这种课程内容和学科归属的不对称源于“科学”概念之内涵的扩展,从古代科学的哲学家传统和工匠传统,到近代科学的哲学家传统定义,再到二战后大科学时代的来临,科学内涵从与技术分离转变为和技术合体,最后变为同一个概念“科学技术”,而整个转变和发展的过程总是依循科学的历史发展和其社会建制形式的转变,故科学技术史是广义的科学史。  相似文献   

13.
在国家创新体系中,高校是及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作用贯穿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成为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现实推动力量。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创新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发挥我国高校的创新功能,使之逐步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骨干和中坚,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有必要认真研究和切实加强当代中国高校创新体系的建设。基于上述考虑,笔者在文中针对我国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构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创新体系中,高校是及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作用贯穿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成为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现实推动力量。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创新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发挥我国高校的创新功能,使之逐步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骨干和中坚,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有必要认真研究和切实加强当代中国高校创新体系的建设。基于上述考虑,笔者在文中针对我国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构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5.
程胜利 《科教文汇》2020,(12):13-14
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国家大学科技园对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推动产学研有机融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作为宁夏唯一一所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宁夏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在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勇于破解自身在建设和发展中的矛盾与问题,采取有效应对策略,将其打造成各类创新融合、汇聚和聚变的大平台,更好地服务于区域发展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6.
我国科技政策执行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全球经济危机逐步消除的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需要强大的科技予以支持,科技政策又是科技发展的重要保障力量。在科技政策研究系统中科技政策执行力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视角,科技政策执行力决定着科技政策执行过程顺利的进行。对科技政策执行力的研究主要涉及到科技政策制定、科技政策执行和科技政策评估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科学学与科技管理合著网络特征及大学团队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我国科学学和科技管理领域10本重要期刊1994-2006年间的22 459篇合著论文为载体,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思想和方法,对我国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合著网络的整体属性及其特征、大学团队在合作网络中的地位进行了分析,揭示出我国科学学与科技管理合作研究的特征、主要研究力量分布和重要领军者的地位,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试论"超大科技"时代——后D.普赖斯时代科技发展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律 《中国软科学》2006,271(10):55-63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正从过去的小科技时代、大科技时代转向超大科技时代。这种新时代的转变是不随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从小科技到大科技再到超大科技,世界科技发展模式正在经历一场变革.这场变革表明现代科技发展的规模、结构、功能、性质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对这场变革以及这场变革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的充分认识和研究,将对我国未来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制定以及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关于加强中国科学技术国际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科学技术的国际活动,不仅对于促进科学技术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安全和外交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面对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出台了科学技术国际活动的战略。中国缺乏一个全面的科学技术国际战略,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和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应该加强科学技术的国际战略。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专业知识的强烈需求,公共决策越来越需要熟悉科技发展趋势、懂得科技运行规律的科学家提供专家咨询,科学家和科技智库得以广泛而深入地介入决策过程。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科学与政治的关系、科学家和科技智库在公共决策中的角色与作用、科学家和科技智库开展决策咨询的制度和程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推动科学家及科技智库有效开展决策咨询工作的建议:保持科学家及科技智库的独立性以提升决策咨询质量,增加科学家及科技智库与公众的互动以提升决策咨询水平,完善科技智库运行管理机制以提升决策咨询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