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情景下,高温热浪、极端降水、极端干旱和风暴潮事件在"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区域均呈增强趋势,严重威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文章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极端气候事件风险识别与评价工作中存在的评估尺度粗且单一、应对策略薄弱等问题,围绕极端干旱、极端降水、高温热浪、风暴潮4类代表性极端气候事件,建立了多尺度极端气候风险评估技术体系,完成了千米、百米和十米尺度的风险评估工作,实现了对"一带一路"沿线区域4类极端气候风险的空间分布、发展趋势、主要影响因素的把握,为更合理、有效地应对灾害,减少和转移灾害风险,减少人身和财产损失等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2.
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旅游业是全球变化影响下的敏感和脆弱的产业之一,科学分析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各种影响,提出旅游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措施,有助于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简要叙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格局与游客行为、旅游产品、旅游服务体系、旅游效益等5个方面分析气候变化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正在成为未来几十年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威胁。如何准确监测极端气候事件和灾害,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灾害防控提供强有力的数据和科学支持,成为亟待回答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决策命题。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第13项——"气候行动: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SDG 13),就是要通过各国的实际行动,减缓气候变化威胁,增强人类适应能力。然而,目前SDG 13相关指标都缺少空间数据和信息的支撑。地球大数据具有高度协同性和集成性,有利于减小研究和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同时也能满足气候变化和灾害风险研究对科学数据提出的迫切需求。文章围绕减缓气候相关灾害影响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两大主题,通过地球大数据平台,综合多源空间数据,研究获取灾害时空分布、碳收支变化趋势的方法;并依据该方法获取具有空间信息的数据集,以支撑SDG 13实现,为气候减灾和碳减排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国家气候中心陈鲜艳研究员多年来在重大工程气候监测和影响评估、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等方面开展业务和研究工作,带领的三峡工程气候效应评估研究小组主要针对三峡工程的气候监测、局地气候效应评估、气候变化对三峡工程影响及应对措施等进行研究,研究分析了水库区域主要气象灾害和极端事件规律,阐述了三峡库区气候基本观测事实,初步揭示了库区气候效应,为三峡水库对气候影响评估提供了科学结论,通过建设三峡库区气候监测系统,提高了三峡库区气候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5.
近日,在Nature Climate Change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十分引入注目。报告称,由于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影响,中国东部现在发生类似于2Ot3年破纪录的炎热夏季的可能性比上个世纪50年代增加了60倍。最新研究成果指出了气候变化对区域极端高温事件的影响,指出气候变暖会增加发生极端高温事件的风险,为气候变化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基础,同时也为人们认识当前的气候变化提供了参考。作为研究报告的第一作者,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气候专家孙颖研究员在气候变化科学研究领域曾取得多项重要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最近五年,她的研究中有一些重要的科学发现在国内外引起一定的反响和关注,对揭示气候变化背景下季风的变化及其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揭示人类活动和自然因子对中国地区极端温度的变化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持续暴雨、特大干旱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呈增加趋势,导致了更为严重的气象灾害。在气象防灾减灾形势日趋严峻和应对难度日趋增大形势下,开展10~30天延伸期预报技术方法研究,建立延伸期网上预报业务,是大势所趋。从大量观测资料中合理识别和提取影响区域极端天气的主要简化动力过程,基于新的近似动力学规律,构建带有较高预测能力的简单模型,成功提前10天以上预测2013年6-8月长江下游地区的3次主要的强降水过程。  相似文献   

7.
1961-2013年东北三省极端气候事件时空格局及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洋  王玉辉  吕晓敏  叶永昌  汲玉河 《资源科学》2015,37(12):2501-2513
东北三省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本文基于东北三省1961-2013年71个台站逐日气温、降水资料,选取了“欧洲地区极端事件统计和区域动力降尺度”(STARDEX)项目提出的57个极端指数中的8个核心指数,分析和揭示东北三省极端气候事件的空间格局及变化,研究结果可为降低东北三省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制定应对气候风险的策略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年和四季的高温阈值、低温阈值与最长热浪天数均随时间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年和春、秋、冬季的霜冻日数随年际表现为下降趋势;②东北三省西南地区易发生极端高温事件,北部易发生极端低温事件。同时北部亦是年和春、秋霜冻日数的高值分布区,且高温热浪的天数相对较长(高温热浪的季节);③年和秋季强降水阈值随时间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而春、夏和冬季强降水阈值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年和春、夏、冬季强降水比例和强降水日数亦随年际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秋季强降水比例和强降水日数则表现为下降趋势;年和春、秋、冬季的持续干期呈现下降趋势,夏季呈现上升趋势;④东南部是极端降水事件的高发区,夏季与春季、秋季为极端降水事件易发的季节,极端事件增多,且向西部蔓延。年与四季的持续干期的分布均呈现西长东短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Z2):29-31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民生活、农业和生态等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中亚、东南亚等地也是影响我国天气气候异常的上游区域,但第一手观测资料缺乏,开展“一带一路”气候变化和观测研究不但对相关国家也对我国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主动开展“一带一路”国家气候变化的事实、成因及应对策略研究,是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徐冰 《金秋科苑》2013,(2):54-56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多哈召开之际,世界气象组织2012年11月28日发布了《世界气候状况年度临时声明》,认为2012年是极端气候现象频发的一年。《声明》说,今年全球各地频现极端气候事件,北半球尤为明显,主要表现为热浪、干旱、洪水和低温。  相似文献   

10.
萧宇 《科学中国人》2012,(21):58-60
您知道人类迄今为止面临的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挑战之一是什么吗?您知道影响未来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重构全球政治和经济格局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什么吗?答案是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深远影响,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引起了愈来愈频繁的极端气候和极端水文事件。近十年来,中国频繁发生该类事件,如连续几年发生的西南特大干旱灾害等。如何应对这些危难事件,做到防微杜渐?成为当今许多科学家绞尽脑汁向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森林火灾和气候的变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已经成为几年来森林防火工作的一个热点问题。森林火灾的产生受到气象条件等多方面的影响。全球变暖的气候致使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强度和频率剧增,给森林防火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本文主要阐述了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防火工作的形势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推动和深化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是中国气候外交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维护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利益,树立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深入分析比较了美国、德国和日本开展的气候援助,总结归纳了三国的重点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国际气候援助的历史演进以及2012年后的发展趋势。本文最后结合研究发现以及中国的现实国情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国今后深化和加强气候变化领域的对外援助和南南合作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海岸带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脆弱带",未来可能面临更高的气候变化风险,在海岸带地区开展气候变化适应举措更具现实性和紧迫性。本研究基于"感知-适应"分析框架,以胶州湾地区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数据,结合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该地区1980-2010年气候变化及极端气候事件变化的事实、当地居民的感知及其与气候变化事实的偏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胶州湾地区近30年气温显著上升,降水变幅增大,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增加。当地居民对气候变化有较高的认知度,但对具体气候要素的感知与实际变化存在一定的偏差。考虑到参考时段的关系,居民对极端事件的感知与事实一致性程度较高。居民对气候变化的感知与适应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但对极端气候事件的感知与适应措施的应用程度表现为负相关关系。总体而言,胶州湾地区气候变化适应措施的采用程度不高,适应措施的采用比例和适应措施的多样化程度仍有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4.
西藏气候和环境变化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慧林  傅平顺  杜军 《西藏科技》2009,(6):55-58,80
利用西藏1961~2008年平均气温、降水量等资料,分析了气温、降水变化趋势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西藏年平均气温以0.32℃/10a的速率上升,高于全国平均气温增暖速率;西藏绝大多数台站年降水量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加,增加速率在1.8~38.7mm/10a之间.未来西藏气温继续升高,降水量趋向增多,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也将出现变化,对西藏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深刻影响,建议大力加强西藏乃至整个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变化适应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5.
徐冰 《今日科苑》2013,(2):54-56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多哈召开之际,世界气象组织2012年11月28日发布了《世界气候状况年度临时声明》,认为2012年是极端气候现象频发的一年。《声明》说,今年全球各地频现极端气候事件,北半球尤为明显,主要表现为热浪、干旱、洪水和低温。冰火两重天极寒:低温暴雪造成欧洲600余人死亡  相似文献   

16.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旅游业的影响——以2008年雪灾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广泛收集数据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不同类型极端天气气候对旅游业的影响,按影响机制将其划分为3个类型,并借助本底趋势线理论完成了2008年雪灾对旅游业影响的分析。结果显示:①高温热浪等主要通过降低气候舒适度,大雾等主要通过阻断交通,降低景区的可进入性和可观赏性,暴雨洪水等主要通过危及人们生命安全,来影响旅游业的发展;②2008年雪灾对各省区入境旅游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其中,贵州、江西等受灾严重,旅游损失率最大,损失率在1.48%~4.98%;广东、江苏客流损失量较大,分别为11.7×104人和5.6×104人;③雪灾对各城市入境旅游的影响较小,其中,桂林、黄山受灾严重,旅游损失率较大,损失率分别为2.25%和1.79%;深圳、桂林客流损失量较大,分别为4.0×104人和3.4×104人;④2008年雪灾对旅游业的影响,其游客损失量与客流量基数(本底值)成正比;游客损失率与2008年本底值(基数)成反比;损失量和损失率两者均与受灾程度存在一定的成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17.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旅游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在广泛收集数据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不同类型极端天气气候对旅游业的影响,按影响机制将其划分为3个类型,并借助本底趋势线理论完成了2008年雪灾对旅游业影响的分析.结果显示:①高温热浪等主要通过降低气候舒适度,大雾等主要通过阻断交通,降低景区的可进入性和可观赏性,暴雨洪水等主要通过危及人们生命安全,来影响旅游业的发展;②2008年雪灾对各省区入境旅游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其中,贵州、江西等受灾严重,旅游损失率最大,损失率在1.48%~4.98%;广东、江苏客流损失量较大,分别为11.7×10~4 人和5.6×10~4人;③雪灾对各城市入境旅游的影响较小,其中,桂林、黄山受灾严重,旅游损失率较大,损失率分别为2.25%和1.79%;深圳、桂林客流损失量较大,分别为4.0×10~4人和3.4×10~4人;④2008年雪灾对旅游业的影响,其游客损失量与客流量基数(本底值)成正比;游客损失率与2008年本底值(基数)成反比;损失量和损失率两者均与受灾程度存在一定的成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利用锡林郭勒盟1958年~2013年的9个气象站点数据分析了气候和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特征及其极端气候事件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结果表明:极端气候事件对气候变化有很大的贡献。极端降水对降水的年际响应关系明显好于极端气温对气温的响应关系。其中极端最低气温对平均气温的贡献大于极端最高气温的贡献,降水强度对降水量的响应也明显好于日最大降水量的响应,而且极端气候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都存在明显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19.
《科学生活》2008,(1):16-19
2007年12月上旬,各国代表正在前往如天堂般美丽的热带小岛巴厘岛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但他们一定不要被眼前的美景蒙上了眼睛。如今的巴厘岛正遭受着海平面上升、海水温度升高和不断增多的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这个被我们说了无数遍的词,是不是需要以一个天堂的消失作为代价,才会让我们有切肤之痛?  相似文献   

20.
在查找已有科研成果和大量历史气候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通辽市近45年(1971年~2015年)强降雨的影响特点、变化趋势和变化成因,并从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科学和技术能力建设、防灾减灾科普等方面提出了应对强降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