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收集2009—2017年长三角26个城市经济一体化的相关数据,构建综合引力指标体系,运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计算经济联系值,通过网络分析法对其一体化演变的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准确测度。发现:1.长三角城市间的经济互动越来越频繁。2.长三角地区省会及发达城市对其它城市的影响较大、受其他城市的影响也较大、在经济关联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3.长三角城市形成了以上海、南京为核心的、浙江省内经济相对较弱城市的、皖南沿江一带的经济圈。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促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运用重心模型,计算出1991-2011年间南海周边国家及地区经济重心及经济发展重心坐标,揭示南海周边国家及地区经济特征演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①总体上看,以区域几何中心为参照,经济重心大体呈南北狭长型分布,全部落于区域东北部位置,经济发展重心大体呈团聚状分布,有11个落入东北部,10个落入西北部;②在整体移动轨迹方面,经济重心比经济发展重心表现出更为简洁的特征,2000年后经济重心稳定向西南方向移动,经济发展重心在短时间内会呈现急剧的变化,这说明经济重心存在来自于区域特定方向上的力的强烈作用,而经济发展重心来自于经度和纬度方向上的力都较为均衡;③1999年以后,来自区域西部方向的力持续稳定地拉动经济重心的移动,区域南部的力对经济重心移动极为显著。同时,对经济发展重心而言,1999年后东西方向上的力对其移动作用不显著,在南北方向上有悄然北移的态势;④从区域经济总量和经济发展水平均衡性来看,经济重心在总体上趋于稳定态势,经济发展重心的不均衡性逐渐加强并稳定,且来自于南北方向上的力是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正在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阶段向创新阶段转变,创新对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体,研究制造业创新的结构特征和空间格局演化,对于深化创新地理理论和优化地区经济结构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制造业大省广东省为研究对象,从制造业创新研发和制造业创新转化两个环节构建制造业创新指标评价体系,运用三次经济普查数据,对广东省制造业创新的结构特征和格局演化进行深入探讨。本文发现:广东省大型企业的制造业创新能力高于中小型制造企业,但小型企业的制造业创新活力较强;外商投资企业的制造业创新能力最强,而内资企业中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创新能力较好;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烟草制品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行业的创新能力较强,而纺织服装、家具制造、造纸印刷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创新能力较弱;广东省制造业创新在新产品开发环节强于基础研发环节,呈现显著的“中心-外围”格局,从业人口规模、GDP规模对广东省制造业创新有较显著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服务外包与社会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价值链中原本由自身提供的具有基础性的、共性的、非核心的IT业务和基于IT的业务流程剥离出来后,外包给企业外部专业服务提供商来完成的经济活动。服务外包中涉及的服务性工作(包括业务和业务流程)可以通过计算机操作完成,并采用现代通信手段进行交付。服务外包使企业通过重组价值链,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了成本并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服务外包从软件开发外包和测试外包开始,逐步发展和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5.
10年改革使中华农村的繁荣举世瞩目。同时,国际上迅猛发展的新技术革命,为农村未来展示了光辉的发展前景。虽然农村的发展极不平衡,新技术革命的成果在农村发展中应用具有跳跃性,对预测2000年农村发展目标的准确性有不利的影响;但根据国外农村的发展趋势,既有可能更有必要对2000年农村发展远景进行科学展望。科学预见2000年农村发展的目标,对制订本世纪最后10年的农村发展总体规划及相应的政策措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全面加速农村经济及社会的繁荣,将会有着深远  相似文献   

6.
李景正  马海群 《情报科学》1999,17(4):352-355
本文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角度,考察了黑龙江省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建设黑龙江省信息产业的战略思想和具体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7.
数字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大趋势,也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在数字化浪潮下,数字经济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度就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基于我国31省市区2011-202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综合评价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用核密度估计深入分析数字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变趋势。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东强西弱、中部居中的特征,东部和西部区域内各省份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逐渐明显。根据各地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数字经济的词频统计结果,提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楚国从建国初期的一个偏僻小国,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代强国,其中科学技术的成就和社会经济的进步是众所周知的。本文主要分析了楚国取得这种成就和进步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9.
近40年浙江省梅雨的年际与年代际演变规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应用东亚季风指数与浙江省各个站点的梅雨降水进行相关分析 ,选出浙江省梅雨代表站 ,然后将各个梅雨代表站的梅雨降水总和得到一个时间序列 ,对该序列进行趋势分析和小波分析 .结果表明 ,90年代是气候多雨期和洪涝多发年代 .浙江省梅雨降水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 ,而年代际变化则表现得比较稳定 .因梅雨持续天数的周期振荡具有较强的规律性 ,这给浙江省梅雨总量的预报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社会建构论的思想演变及其本质意含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文章通过考察建构主义的历史发端与其当代话语分流,澄清了社会建构论的思想演变历程。同时揭示了建构主义的基本特征和社会建构论的本质意含,并指出了社会建构论尚需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逝40年浙江省梅雨的年际与年代际演变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波  钟元 《科技通报》2001,17(6):56-61
应用东亚季风指数与浙江省各个站点的梅雨降水进行相关分析,选出浙江省梅雨代表站,然后将各个梅雨代表站的梅雨降水总和得到一个时间序列,对该序列进行趋势分析和小波分析,结果表明,90年代是气候多雨期和洪涝多发年代。浙江省梅雨降水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而年代际变化则表现得比较稳定。因梅雨持续天数的周期振荡具有较强的规律性,这给浙江省梅雨总量的预报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基于社会建构理论政策研究范式的应用,可以发现中国交通政策的目标旨在实行"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以保障广大居民出行的利益。但是在追求高效率配置交通资源,以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实践层面上,"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没有落到实处,广大居民的出行利益,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出行需要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和保障。相反,私家车使用者在占有较优越的交通资源的同时,却让占人群大部分的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交通方式使用者承担着不应该承担的负外部性效用。如何加强对私家车交通方式的管理和控制,以确保广大居民的出行利益,从而充分体现社会的公平,无疑决定着交通政策进一步变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逐步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和决定性因素,信息技术包括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识别等内容。本文重点讨论了信息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而分析了信息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浙江省科技期刊近十年发展现状,研究科技期刊与科技经济发展的相关性与不协调性,提出浙江省科技期刊发展方向、重点和策略。  相似文献   

15.
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分析是研究区域科技进步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以综合发展度与同步系数等定义为基础,建立区域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利用浙江省11市2010年相关统计数据,从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两大子系统出发对浙江省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行实证分析,剖析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各种模式及其绩效。  相似文献   

16.
以2014—2017年度浙江、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山东6个省市数据信息为基础,结合国内外区域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从创新资源、创新过程、创新产出三大维度,构建区域创新型经济发展评价分析框架,对比六省市创新型经济表现,并对浙江省的创新型经济表现进行纵向与横向比较。研究发现,高新技术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成果市场价值不高、技术商业化能力匮乏是制约浙江省创新型经济发展的重大瓶颈。最后,本文基于当前数字经济环境,提出适合浙江省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迟福林 《学会》2010,(10):20-25
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是中国3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背景。30年来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变化,相当大程度上得益于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8.
回顾近代科学发生以来的历史,无论持什么观点、信奉什么主义的人都会承认,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她推动人类社会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她引领着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走向知识经济时代,她成为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保持领先地位的重要砝码,她也是后发国家追赶的重要动力和手段。  相似文献   

19.
回顾近代科学发生以来的历史,无论持什么观点、信奉什么主义的人都会承认,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她推动人类社会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她引领着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走向知识经济时代,她成为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保持领先地位的重要砝码,她也是后发国家追赶的重要动力和手段。  相似文献   

20.
公共政策价值取向体系的要素构成、排列组合及类型是否科学、合理,对公共事务的治理及一定时期一国的主要任务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考察了建国三十年来中国公共政策价值取向体系变迁,找寻其变迁的原因、动力,可以审视此段历史时期公共政策价值取向体系的合理性程度,评判其变迁的得失,从而为中国当今及未来科学、合理地选择公共政策价值取向体系提供历史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