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人的传统生活中,清明是节气,也是节日。它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时节,农民种瓜点豆,蚕妇祀蚕神、修蚕具。同时,它又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至清明,人们祭扫祖茔,也门前插柳,也乡野踏青,也竞放纸鸢……通过这些仪式化的节俗活动,表达着人们现实的和信仰的诸多诉求。  相似文献   

2.
多样种子     
《百科知识》2014,(12):2+65-F0002,F0003
正2014年5月下旬,有"种子奥林匹克"之称的世界种子大会在北京举办,大会以"小种子·大梦想"为主题。一粒小小的种子,孕育了地球的生机,承载了人类的希望。显微镜下的种子,其本身就是一个小"奇迹"。→岩蔷薇茅膏菜种子,这是一种产于南非的食虫植物。↑一种白花菜属植物的种子。↑毛茛科翠雀属植物的种子。↑一种海绿属植物的种子。←一种矢车菊属植物的种子。  相似文献   

3.
清明     
<正>清明,是一个诗意的日子。"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料峭春寒渐行渐远,明山秀水一路走来,天高云淡,风温和得像鸟羽拂过脸颊,连阳光也有了色彩。草木葳蕤,花儿们次第开放,黄莺燕子忙碌起来,清明了!清明两个字,从人们的嘴巴里一遍遍蹦出来,仿佛美丽的讯息在口口相传。有时候真佩服古人的造字,清明两个字,简直是妙手偶得:写出来,舒阔明净;读出来,清朗明澈;回味一下,如诗如画。恐怕只有我们中国人能把文字的音形义融合得如此浑然天成,一个字,就是一幅画,一首诗。又或许是因为千百年来清明文化的积淀,早已赋予了"清明"感情色彩,在我们的记忆里  相似文献   

4.
刘磊 《科学与生活》2009,(6):102-105
<正>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使人对花粉越来越过敏。这种被称为"春游病"的当代都市病,或许早就埋伏在人的基因中了。几场春雨洗礼后的清新,让春游成了最让人兴奋的话题。无论是攀山涉水的远游还是闲庭信步般地踏青,随着赏花的喜悦,身体上的不适却在悄悄地蔓延。踏青归来,有人开始鼻塞、流鼻涕,还有人止不住地打喷嚏;有人眼睛红红地、痒痒地流眼泪;有的人皮肤开始感到瘙痒;有人甚至出现了哮喘的症状。其实春意盎然的勃勃生机中也暗藏  相似文献   

5.
尧帝园公墓是桂林市目前正在经营的三个合法公墓中安葬人数最多的一个墓园。原有规划、征地工作根本没有考虑景观因素。尧帝园位于桂林市东北郊区,正好处于尧山风景区内。因此尧帝园也成为众多市民春开踏青、赏花、祭扫亲人的去处。尧帝园景观改造的目标也顺理成章地定为了打造郊野公园。2009年清明期间,桂林以及广西媒体、市民好评不断,桂林市公墓管理所还荣获了桂林市园林式单位称号。  相似文献   

6.
正甘蔗水多汁甜,营养价值高,长期以来备受消费者青睐。然而最近一篇名为《比毒蛇还毒,清明节后千万别吃这个》的帖子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称民间一直流传着"清明甘蔗毒过蛇"的说法,这是真的吗?"清明蔗毒过蛇"是说在清明时节,甘蔗容易变质。上海市食品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马志英分析,清明前后气温回升,空气潮湿,甘蔗若运输、储存方式不当,就可能导致霉菌生长,产红心甘蔗危害大  相似文献   

7.
正三月,阳光一天天明媚起来,在春意浓浓的日子里,创新院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国际劳动妇女节"。为增强创新院文化氛围,进一步激发女职工锐意进取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半边天"的作用,创新院组织女职工开展了"亲近自然,感受春意"踏青活动。希望在这个属于女性的节日里,让女职工通过爬山增强体魄,通过踏青放松心情,快乐工作,幸福生活!3月8日下午的百望山国家森林公园,  相似文献   

8.
《科学生活》2009,(3):76-77
南汇地处东海之滨、杭州湾畔,河港纵横、物产丰饶,田园风光宜人。有3000多公顷桃林,种植面积之大,品种之多,为华东之最,有"桃花源"的美誉。  相似文献   

9.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复杂,又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地各族都有自己丰富多样的风俗习惯,其中,许多习俗都具有鲜明的地域气候特点。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人们爱在美好的春光下踏青郊游。踏青习俗也就应运而生。由于气候不同,各地踏青的时间自然不尽相同。例如,四川成都一带,正月气候温暖,自然可以踏青。但我国长江以北地区,多以农历三月初为踏青盛日。古代春景诗文中经常提及“上巳踏青”,其中的“上  相似文献   

10.
太空观景     
<正>一家名为"世界景观"的廉价太空旅游公司近日成功完成氦气球吊舱模型30千米高空的试飞试验,令其2017年载人太空边缘观光成为可能。吊舱可搭载6位乘客,行程5小时。早在2001年,国际空间站就迎来了首位观光客——美国人蒂托。他是花费巨资搭载俄罗斯"联盟"号飞船升空的。↑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计划利用可重复使用的火箭来大幅度降低太空旅游成本,不过其"猎鹰"9号回收试验尚未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1.
黟县地处皖南山区,拥有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自然风光旖旋,田园景观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古老的村落与青山、绿水、稻田、桑园融为一体,素有"桃花源里人家"和"中国画里乡村"之美誉。近年来,黟县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大力  相似文献   

12.
《科学生活》2009,(4):52-53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公元581~907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现在的清明节。而今,人们在清明节中不再是怀着沉重的心情去祭奠先祖,有时候更是带着一份轻松的心情和家人在扫墓之余一起踏青游玩,而在这万物复苏的时节,更是少不了美食来勾芡生活。  相似文献   

13.
诗歌翻译一向是翻译中的难题, "形"、"神"兼备的原则可说对诗歌翻译有特殊意义.唐朝杜牧的<清明>诗,诗意悠远,清新明快,传诵千古,当代不少翻译名家都曾翻译此诗.本文将从诗歌翻译的原则出发.对<清明>诗的几个译本进行对比,分析"牧童"与"行人"的译法,以祈对更好地翻译此诗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在古人的观念中,北极星是天的中心,是群星之主、天帝的居所;而靠近北极星的七颗星,人们用想象的线条把它们串连起来,形如勺水之斗,称作"北斗星"。其中,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星为斗身,称为"魁";玉衡、天阳、摇光三星为斗柄,称为"杓"。古人以北斗星斗柄指向的变化来确定季节的转换:"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为了更有利于农事活动,古人在观天识象的基础上,对每个季节又进行了精细地划分:"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故一岁有二十四  相似文献   

15.
<正>山东省科学院史勇春,汉族,1961年出生,毕业于山东大学(原山东工业大学)热能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研究员。现任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干燥设备分会理事长,中国化工学会干燥专业组副组长、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专家、济南市拔尖人才;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重大装备)先进个人、山东省"十大"低碳学者、济南市创新团队带头人等多项殊荣。  相似文献   

16.
除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之外,"清明"还有清澈、明朗之意,用来形容天气、月色等.而清澈、明朗的天气最容易让人想到的时节是天高气爽的初秋.王维的名诗《山居秋暝》和《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就是明证,前者有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后者写道: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后,临风听暮蝉.  相似文献   

17.
马亚伟 《科教文汇》2021,(10):I0001-I0001
一直觉得,二十四节气里,清明最富有诗意。清明不仅是节气和节日,还是一个生动的形容词,有声有色,有香有味。清明一到,春寒就无影无踪了。清明,是大自然最优美的形容词,生动地描绘出一派暖意融融、生机勃勃的景象。清明节是祭拜先人的日子,杜牧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渲染了清明的伤感和悲凉,所以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清明都是凄凄惨惨戚戚的。  相似文献   

18.
四月物语     
四月是播撒希望,生机勃勃的季节。在四月里有“清明”和“谷雨”这两个节气;清明、谷雨是指天气清澈明朗,降水量增加,五谷得雨而利于生长的意思。  相似文献   

19.
清明     
马亚伟 《科教文汇》2013,(10):I0001-I0001
清明,是一个诗意的日子。“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料峭春寒渐行渐远,明山秀水一路走来,天高云淡,风温和得像鸟羽拂过脸颊,连阳光也有了色彩。草木葳蕤,花儿们次第开放,黄莺燕子忙碌起来,清明了!清明两个字,从人们的嘴巴里一遍遍蹦出来,仿佛美丽的讯息在口口相传。有时候真佩服古人的造字,清明两个字,简直是妙手偶得:写出来,舒阔明净;读出来,清朗明澈;回味一下,如诗如画。恐怕只有我们中国人能把文字的音形义融合得如此浑然天成,一个字,就是一幅画,一首诗。又或许是因为千百年来清明文化的积淀,早已赋予了“清明”感情色彩,在我们的记忆里烙印下了冷暖的温度。  相似文献   

20.
邵凤丽 《百科知识》2021,(10):56-58
墓祭何时出现 俗语云:"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自然知道感恩.中国历来有慎终追远、报本返始的传统.白居易在《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中云:"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中桥车马长无已,下渡舟航亦不闲.冢墓累累人扰扰,辽东怅望鹤飞还."清明是一个悼亡的日子,"三月清明雨纷纷,家家户户上祖坟".每到清明,人们都忙着回乡上坟扫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