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难忘它和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及神舟十号的"天神之吻"。4年多来,"天宫一号"完成了多项试验任务,超期服役两年半,为中国空间站任务积累了宝贵经验,并于2016年3月21日正式"退休"。令人期待的是,"天宫二号"将于今夏接力"上岗",并将开创更多的"第一次"。航天争霸赛,中国借"天宫二号"快速"超车"飞离地球,邀游太空,是人类的伟大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前苏联于1957年10月4日把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送入太空,并率先在太空建设了人类的第一个空间站——礼炮1  相似文献   

2.
正俄罗斯《观点报》网站2015年10月5日报道:俄设计师宣布研制出空天飞机发动机。这是一种新型的航空航天动力装置,它显露了军民两用的空天飞机即将问世的曙光,因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早就定名的空天飞机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就提出了研制空天飞机的设想。顾名思义,空天飞机是一种身兼航空与航天两种职能的飞行器。它既采用飞机使用的吸空气式发动机,可在大气层中飞行,又采用航天器使用的火箭发动机,能在太空中环绕地球运行。它的突出特点是,可从普通机场跑道起飞,不断加速,使飞行速度达到高超声速,不仅能冲出大气层进入太空遨游,而且能在完成军民两用航天任务后再入大气  相似文献   

3.
载人航天活动已有近40年的辉煌历史,自从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首次在太空度过了108分钟,至今已有300多人完成了宇宙飞行。航天员波利亚科夫在和平号空间站上度过438个昼夜,成为人类在宇宙中持续停留时间最长的人。香农·露西德在太空持续停留188天,是女航天员中世界纪录保持者。77岁老翁航天员格伦重返太空,使普通人到太空旅游由梦想变成现实。 1999年11月21日,中国“神舟”号试验飞船,首次飞行获得圆满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国人,大长了民族志气。中国航天员何时能上天?谁当中国第一位航天员?当航天员需要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4.
太空农场     
<正>人类从掌握了空间技术开始就拥有一个梦想,在长期飞行的空间站和太空城中建立“太空农场”,在月球和火星居住地建立室内的“宇宙农业基地”。现在,“太空农场”的梦想要实现了。一个名为“Veggie”的装置被送入国际空间站,航天员利用这个装置将进行一系列“太空农场”的雏形实验,生产出可食用的蔬菜。  相似文献   

5.
谭德凯 《知识窗》2002,(5):18-18
能够自由遨游星际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特别是在人口不断增长、生存空间逐渐缩小的今天,更需加快开辟外星庄园的步伐.然而,星际间的遥远距离让人类望而却步.现在,航空材料已经可以制造出高性能的宇宙飞行器,但必须有一条可以瞬间到达外星球的捷径,才可使梦想成真.太空中的异常想象--虫洞,就很可能成为太空旅行的航道,让太空人能于瞬间纵横宇宙.  相似文献   

6.
当前,世界航空航天大国都在大力发展高超声速飞行器,但在发展过程中均经历了多次失败和挫折,如HTV-2、X-51等计划及项目数次飞行试验失败,均与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等气动问题的认知与理解不足密切相关.我国在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研制方面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对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的机理认识尚不透彻,直接造成高超声速气动力或热...  相似文献   

7.
<正>高空高超声速是下一代飞行器发展的重要方向,高空高超声速飞行器具备更快的响应速度、更强的突防能力因而生存能力更强,能够执行侦查、攻击和损伤评估等任务,成为航空大国重要的角逐方向,如图1所示的美国高空高超声速飞机SR-72。相较传统高超声速飞行器未来应用场景更加复杂灵活,因此智能化成为必然趋势。可达域是指飞行器在初始状态、过载、热流、控制量、末端状态等约束限制下能够到达的区域,可达域的计算是进行高超声速飞行器任务规划、高超声速武器防御必须具备的能力,因此实现可达边界的自主在线快速预测是实现飞行器智能化的重要一环,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飞翔,鸟类最美的姿态。飞行,千百来年人类最深切的渴望。自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以来,人类执着于追求飞得更高更快更远,高超声速飞行器也因此应运而生。这种飞行速度超过5倍音速的飞行器在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同时也面临着技术突破这一难题,而难题的关键在于地面试验装备能力的提升。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针对这一问题迎难而上,于2012年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激波风洞——JF12风洞,该团队发展  相似文献   

9.
人类自古以来就梦想飞翔。当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这种梦想就一步一步的变为现实。现在人类已经可以制造出飞机和太空船,这些运载工具可以把人类送上天空。然而,飞机和太空船的设计从来都是各成体系的,因为飞机在大气层内飞行,而太空船在太空中飞行。前  相似文献   

10.
光荣与梦想     
38年前的年月24日,一曲悠扬的《东方红》乐曲从深邃而神秘的太空传来,划破夜空,回荡大地。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2003年,当杨利伟走出“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的时候,中国,一跃成为国际“太空俱乐部”的第三位成员。60万公里的太空之旅,在浩瀚的太空中只是咫尺之遥。然而,它却是一个民族等待了几千年的梦想和期盼;两年之后,“神舟”六号的升空.标志着中国完成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载人飞行。  相似文献   

11.
吴凯,一位执着的民间发明家,2005年3月,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防撞防沉安全轮船》专利证书.2006年元月获得了《磁浮力发动机》专利证书;如今,又申报了《人造天梯及太空列车》发明专利,正式向人类社会的梦想发起进攻.  相似文献   

12.
到外星开矿     
晓阳 《发明与革新》2011,(12):38-39
人类对探索太空的热情越来越高,一方面源于人类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一方面也源于人类对外星资源的渴望。许多科幻片都曾描述过人类到外星球开矿致富的故事。虽然要实现外星发财的梦想尚需时日,但是这样的故事并非空穴来风,因为天文学家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太空矿藏。  相似文献   

13.
2001年,美国富翁蒂托支付了2000万美元之后,搭载俄罗斯"联盟"号载人飞船游览了国际空间站,开创了太空旅游的先河。至今,全球已有5人实现了太空旅游的梦想。然而,这几次的太空旅游都是依靠国有企业完成的,载人飞船和运载火箭也都是国有企业研制和生产的。近年来,随着  相似文献   

14.
尹怀勤 《百科知识》2013,(17):13-15
近日,中国科学家成功制备出单根长度达半米以上的碳纳米管,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围绕对这项成果的评论,无不汇聚到一点,即人类离搭建太空天梯的梦想又进了一步。不久之前,日本一家公司更是提出,要在2050年之前建造一座太空天梯,送游客去太空观光。作为美国宇航局世纪挑战的首选项目,太空天梯本世纪真能实现吗?太空天梯能有多高?搭建太空天梯将会采用哪种方案,又有什么难题要解决呢?  相似文献   

15.
高超声速技术是未来航空航天领域的制高点,具有重要的战略性和前瞻性意义。文章采用文献计量/综述、国内外官方机构/权威网站调研等方法对全球高超声速技术发展态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针对高超声速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军事领域,其中动力推进技术、制导与控制技术、新型材料和热防护技术等是该领域的研究重点方向。通过梳理各国研发态势发现,未来涉及高超声速武器研发的相关核心技术仍是研究的重点,同时各国正加快优先布局高超声速防御系统,加强与合作国在技术研发、联合防空和导弹防御等方面的合作,以提升地区防御力和威慑力。  相似文献   

16.
第一章 从梦想到现实 夜。朗空如洗。满天星体:恒星、行星、卫星都在自己的轨道上运行,放射出绚丽的光芒,恰如无数金的珍珠、光的宝石,镶嵌在渺茫的太空之中,使人感到宇宙的高远、深邃、莫测和神秘。 人类向往太空。夸父追日、女娲补天、嫦娥奔月、苏轼“我欲乘风归去……”古人遨游苍穹的梦想之翅啊,早已搏击在那令人神驰的世界,展现了人类先觉征服太空的希冀和情怀。 果然,1957年10月4曰,前苏联在哈萨克草原的拜科尔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信息》2003,(13):52-53
《韩非子·外储说左》记:“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一日而败”。 遥望蓝天,人类自古以来便梦想如同飞鸟般在天空自由翱翔。墨子看来是个勇敢而且伟大的人,三年为鸢,虽一日而败,但已在蓝天印下足迹。人类早期的飞天之梦是单纯而又美好的,那就是对自由的渴望。墨子花三年迈出的一小步,或许已经是人类的一大  相似文献   

18.
人类在太空中完成了一次又一次伟大的壮举的同时,纯净的太空越来越不洁净了,“太空垃圾”便是这场征服外层空间的产物。运载火箭把航天器送到太空后,就完成了它的使命。星箭分离之后,火箭的剩余部分就在太空中游荡。各类航天器除可回收的一类之外(比如返回式卫星),其他的在太空中度过了设计寿命、丧失了功能之  相似文献   

19.
正英国物理理论学家史蒂芬·霍金再发警告:"我们必须在未来一百年内离开地球"。地球空间即将用尽,太空移民或是唯一解决方案!而月球和火星正是人类的首要目标。虽然这种说法被主流媒体抨击,但太空生活一直是人类的梦想,而且人类早已向太空迈出了第一步。但是迈出去后,在浩瀚的太空,宇航员的饮食问题如何解决?他们在微重力环境下如何进食,又该吃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20.
本世纪初,一位思想家曾预言:“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人类决不会永远躺在这个摇篮里,而会不断探索新的天体和空间。”今天,人类已一步步地实现了征服太空的梦想。明天,航天技术不仅用来开发宇宙,它还将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