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权衡 《科学生活》2008,(10):6-7
开学短短几天,申城就有4名12至15周岁的学生,相继选择跳楼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有资料显示,在我国青少年死亡的各种原因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自杀。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悲剧不禁让人深思——为什么他们要用如此过激的手段应对人生的苦恼和挫折?为什么他们对于自己的生命如此轻率?  相似文献   

2.
<正>"今天不想跑,所以才去跑,这就是长跑者的思维方式。"村上春树在作品中如是说。长跑似无目的,故令人觉得枯燥。会有人发问:我们为何要跑?为何要去那远处?汪国真言之有理:"尽管人生苦短,道路漫长,但我们总要走向远方。走向远方是为了让生命更辉煌。""让生命更辉煌"可暂且简单划为两层意思:一是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升华;二是以己之力,推动世界承重的车轮前行。古希腊哲人德谟克利特曾让自己的足迹印  相似文献   

3.
王辉 《科学中国人》2022,(16):18-23
<正>如果人生就是一首歌,那么,就会有很多种谱写的方式。冥冥之中,每个人都在默默谱写自己的人生之歌,那起伏婉转的曲调似在诉说人生的种种。人生总有很多问题留给我们去解答,从何而来,去往何处的人生议题将始终伴随我们的一生。“为什么要学医?”“为什么要关闭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美国的实验室?”“功成名就,却又为什么要回国再次创业?”…………国际知名神经科学领域科学家吴杰教授身上藏着很多个“为什么”,而当你读懂这背后的答案,也就读懂了一位纯粹科学家的风骨与担当。  相似文献   

4.
大脑有个"体验模拟器"想象一下,假设你的生命只剩下最后1小时了,你会用这1小时做什么呢?你会不会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到最奢华的饭店大吃一顿呢?或者冲到上司面前细数你对他的种种不满,将这些年积压在心中的怨气全部发泄出来?或者拿着把刀将你的仇人大卸八块?你具体会做什么很难说,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人生的最后1小时里,多数人会做一些平时不敢做或不能做的事。与想象自己的生命戛然而止不同,当我们知道自己前面的路还很长的时候,我们会为将来做很多  相似文献   

5.
夕阳与落叶     
<正>有人曾说,夕阳是一种美,是一种隐痛,是一种欲罢不能的轻叹。夕阳染红了小桥流水,箫声、琴韵,丝丝撩人。有人曾说,落叶是一种美,是一种哀愁,是一颗漂泊无依的心灵。落叶飘拂起点点涟漪,残荷、旧棹,样样触目。当夕阳洒尽最后的余辉,当落叶化为春泥,在它们消失的一刹那,我们想到了什么?是痛?是愁?是得?是失?痛是生命的一种形式,愁也是生命的一种形式;得是生命的一种属性,失也是生命的一种属性。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得与失的过程。夕阳忍痛,奉献了自己全部的余辉,温  相似文献   

6.
杜秀春  黄永秀 《科教文汇》2008,(31):102-102
生命是一个严肃而有神圣的话题,作为一位中学老师,我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时值在北京召开的第28界残奥会讲授《生命·生命》这篇课文,引发我基于生命教学,从五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人生。  相似文献   

7.
生命是一个严肃而有神圣的话题,作为一位中学老师,我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时值在北京召开的第28界残奥会讲授《生命·生命》这篇课文,引发我基于生命教学,从五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人生。  相似文献   

8.
宇宙何处惹尘埃?只要一段时间不擦拭,桌上、地上、窗台上就布满了灰尘。这些无孔不入的脏东西到底是从哪儿来的?"这还不明白?当然是空气从土里带来的了。"你或许会这样回答。倘若局限于地球范围,这么回答诚然是不错的。但是,倘若要从整个宇宙范围来回答这个问题呢?因为要知道,像我们地球这样  相似文献   

9.
追踪癌细胞     
郭兴 《百科知识》2002,(3):10-12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但是,对待癌细胞,我们决不会这么浪漫和洒脱,相反,需要弄清癌细胞来自何方,将要流窜到何处,并且在什么地方生长,同时要弄清它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了解了这些问题,也就向征服残害我们生命的恶魔迈出了一  相似文献   

10.
<正>自从本刊刊登了文章《鸡啊,你从哪里来?》(2017年3月刊),很多小读者就来问:那人是从哪里来呢?人类的祖先是什么样的?本文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人类诞生的秘密吧地球上所有物种,都是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而来的。地球形成之初,是没有任何生命形态存在的。大约在36亿年前,第一个有生命的细胞产生在深海里。随着漫长岁月的不断演化与变迁,才有了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地球。  相似文献   

11.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人生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意义的构成部分."并提出要"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语文课程是以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的精神领域产生深刻影响的课程,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呢?下面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们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这个科学命题一直困扰着我们,特别是前者涉及生命起源的难解之健。几个世纪以来,人类几乎穷尽了自己的手段和能力,苦苦执着地探寻着,时刻期待着水落石出的那一天……海绵:地球生物的共同祖先  相似文献   

13.
死亡,对于人生而言,既普通又异乎平常。它标志着生命的终结,是对生命的最大的否定;然而,也正是有了死亡的终结,才标示了生命的完整,只有死亡才能为人生这一长句划上句号。德国著名存在主义大师、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海德格尔对我们说,正是死亡这一任何人都无法替代、任何人也都无法避免的“终结”,迫使我们把目光落到自己身上,更好地筹划自己的生存。伴随着死亡“活着”“这里讲述的是关于死亡的故事,但是要我们学会的是如何去不死。”余华的小说《活着》向读者展现了一种坚忍“活着”的生存状态,尽管历尽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  相似文献   

14.
所超 《百科知识》2013,(9):8-11
众所周知,吸烟有害健康,但一支普通的卷烟到底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呢?其中什么物质会危害我们的健康?这些有害物质从何处来,对人体有哪些具体的损伤呢?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这些问题恐怕很难回答。本文就将带你一起剖析烟草,揭开"一支烟"里的秘密。  相似文献   

15.
近来,大家对土壤盐碱化问题很关心。盐碱化到底是怎么回事?有的说:“盐随水来,盐随水去”,这话该怎样理解?到底怎样来,怎样去?从何处来,向何方去?来、去与盐碱化的关系怎样?搞清这些问题,就可搞清土壤盐碱化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其演变过程,也就可为防治盐碱化指出方向和途径。因此,在这里我们先简要地说明一下什么叫盐碱化,然后就从地质上和土壤盐碱的运动上来分析上面所提出的问题,把问题弄个水落石出。  相似文献   

16.
超越死亡—海明威死之哲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建芳 《科教文汇》2008,(19):235-235
人是有智慧的生物,人不仅是要活着,而且是要活的有价值。而死亡造就了人的生命价值的失落,如何面对死亡。让生命更有价值是人类持续不断的思考。海明威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表现的死亡哲学,对我们的人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告诉我们要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就要让自己的生命与整个人类的生命联系起来,让个体的生命在整个人类中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17.
流水不仅给圣人孔子一个悲怆又古典的感叹,而且也给了他一个深沉的人生顿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多么绝妙的比喻。在这人世间,谁不渴望拥有生命?拥有了生命,我们才能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苏轼的“人格”研究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对生命的体验,提高我们的人生品味,不断完善自己,培养自己“豁达大度”的美德。  相似文献   

19.
自杀已成为我国青少年死亡的第一原因,且低龄化严重。此现象折射出了当今部分青少年情感的荒漠,时生命的漠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纵然是多方面的,但是,我们认为,它与我国长期缺乏生命教育有关。那么,什么是生命教育?如何教育大学生珍爱生命,善待生命?如何引导大学生走出对生命理解的误区?如何在更高层次上升毕生命的境界,追求生命的真谛?而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对大学生走向社会,勇敢面队各种挑战和压力,拥有一个幸福健康的人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歌,那么,人的生命就是跳动的音符。然而生命的坚韧与脆弱也如音符一样起起落落,甚至于中断,所以生命的宝贵在于时间老人只给予每个人一次。谁能重塑生命?谁能给芸芸众生带来生命的第二个春天?谁能把人生之歌弹奏得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