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初步研究分析.欧洲航天局的科研人员对欧洲”罗塞塔”彗星探测器5日晚间近距离飞掠2867号小行星”斯坦斯”进行的观测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表示满意,此次“罗塞塔”探测器收集到的数据能帮助科学家更深入地了解小行星的组成及其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2.
正(选自《百科知识》2015年1B)(1)小行星是天文学上的一个未解之谜,人类对这种天体的探索已经持续了200多年。发射小行星探测器是探测小行星最为重要的方法。(2)小行星探测器"尼尔·苏梅克"号访问的是433号小行星,这颗小行星更为人所知的名字是"爱神"。"爱神"是人类发现的第一颗近地小行星,它原是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成员,后来在木星和其他行星引力的扰动下,才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11月,"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释放了一个名为"菲莱"的着陆器于彗星的表面,这是人类的探测器首次在一颗彗星上实现软着陆。彗星来自太阳系的边缘,它们的组成通常是水冰和尘埃。科学家们之所以对彗星如此着迷,是因为在它们的物质组成中隐藏着一些有关太阳系和生命起源的秘密;它们还有可能撞击地球,是一种对地球文明存在威胁的天体,这一点又颇令人担忧。然而,彗星并不是唯一令人着迷又令人担  相似文献   

4.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对于1994年7月的社会热点——彗星与木星大碰撞,人们至今仍保持着相当高的热度,且有持续升温的趋势。一方面,像彗木大碰撞如此严重的宇宙事件确实千载难逢,人们眼看着“苏梅克-利维9号彗星”(1993年中被发现的第五颗彗星,按惯例称为1993e)的碎核频频撞向木星——太阳系里的最大行星,把它撞得伤痕累累。另一方面,不少人想知道:会不会有那么一天,另一颗彗星也这样撞到地球上来?人类将会怎样?科学家告诉我们,1993e彗星共有21块较大彗核碎片与木星相撞,所产生的能量总和约40万亿吨梯恩  相似文献   

5.
<正>在经历1542天的漫漫太空之旅后,日本小行星探测器隼鸟2号终于在2月22日首次短暂登陆距离地球约3.4亿公里的小行星"龙宫",完成预定任务。人们期待它能在2020年年底将小行星样本带回地球,帮助解答太阳系形成和生命起源等谜题。隼鸟2号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等单位合作研发,重约600千克,搭载  相似文献   

6.
尹怀勤 《百科知识》2011,(14):11-12
小行星被认为是处于萌芽期但未得到机会成长起来的“行星婴儿”,探测小行星将有助于了解太阳系的起源,这就是为什么一个正在奔赴灶神星和谷神星的小行星探测器被命名为“黎明”号的原因。5月11日,美国宇航局宣布,黎明号探测器拍摄到了太阳系最主要的小行星之一——灶神星的图片。接下来,黎明号即将开始对灶神星为期至少6个月的观测。然后,于2015年赶到谷神星继续观测,最终完成对两个小天体分别近距离绕飞探测任务。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是由无数的家庭组成的,而每个家庭又是由不同数量的人员构成,有四世同堂、人丁兴旺的大家庭,有只想长久享受夫妻之间甜蜜宁静的两口之家,而最为普遍的则是一对夫妻和一个孩子的三口之家。有趣的是,在宇宙间——特别是在太阳系的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也存在着我们这样的社会形态,它们的“家庭结构”也与我们人类社会有着惊人的类似,呈现着多元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一个名为“太空卫士”的观测项目正在对太空中游荡着的危险岩石天体展开详尽地扫描。虽然现已发现的小行星暂时不会对地球造成威胁,但太空中仍然隐藏着大量的危险天体。人类当前所面对的一个紧迫问题是尽快找出大部分的近地天体。  相似文献   

9.
正一颗直径约13米的小行星有1/4 166的概率在2022年5月6日撞向地球。不速之客2年之后造访的消息很快登上了微博热搜。对地球来说,任何一个不速之客的到来,都不能掉以轻心。未来如何抵御可能对地球造成较大撞击威胁的小行星?多年来,各国科学家都在积极寻找方法。例如,2005年7月4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深度撞击"号发射的撞击舱成功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以研究该彗核的成分,同时间接尝试防御小行星撞击手段。  相似文献   

10.
现在,我们进入21世纪已经快8年了,但是美国航空航天局所能实现的最激动人心的载人任务也不过是前往国际太空站——仅仅距离地球340千米而且,在美国航空航天局当前的计划中,最野心勃勃的载人航天项目也只是前往一个几十年前就曾经造访过的天体——月球而航天员和那些对航天充满激情的公众要的不是这样平淡无奇的计划,  相似文献   

11.
正法国和巴西科学家利用超级计算机,对位于木星和海王星之间的半人马小行星的运动轨道进行了精确模拟,发现有19颗小行星在加入太阳系之前是围绕其他恒星运行的。这表明星际天体在太阳系中可能比我们想象得更为普遍。迄今,科学家在太阳  相似文献   

12.
尹怀勤 《今日科苑》2011,(20):51-52
2010年7月10日,欧空局的"罗塞塔"彗星探测器在飞往目标星体的征途中,成功飞掠"鲁特西亚"小行星,并对其进行了拍摄。这是它第二次顺路探测小行星,且具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安利 《百科知识》2013,(21):26-27
在“时间囊”这个词出现之前,美国人就于1936年在佐治亚州奥格尔索普大学着手建立了一处“文明的地窖”。地窖其实是一处密封、防水、与空气隔绝的地下空间,保存了一系列当时那个年代的收藏品。  相似文献   

14.
每年年底,美国Science杂志都会按惯例评选出十大科学突破。2019年12月19日公布了其评选的2019年十大科学突破:人类历史上首张黑洞照片问世;青藏高原的古人类;谷歌宣称成功演示"量子霸权";改善儿童营养不良;"小行星撞地球"新证据;迄今探测的最遥远太阳系天体;古菌或为人类终极祖先;囊性纤维化新药获批;抗击埃博拉病毒;人工智能在多角色游戏中获胜。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这十大科学突破的科学价值和背后的科学故事,本刊特邀了各领域著名的科学家分别对其进行逐项解读,以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思维,促进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5.
<正>大家好,我是地球,今天我在这里要跟大家讲一讲关于我和小行星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已知道,2019年7月底,在我身上发生了一件过程很惊险、结局很美好的事,没错,我想说的就是已经被各大新闻媒体争相报道的有一颗小行星跟我擦肩而过的事。为什么一颗小行星从我身边经过会引起这么大的轰动?小行星靠近的过程又为什么要用"惊险"来形容?下面,就给大家讲讲——  相似文献   

16.
《知识窗》2007,(3):58-58
一种名为“快乐助手”的电子产品,近日在欧洲市场大受欢迎。  相似文献   

17.
正生于1930年的屠呦呦发现了抗疟药青蒿素,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拯救了数百万生命。她赢得许多奖项,其中包括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出版的小行星公告上,距离太阳约2.63个天文单位的第31230号小行星被命名为"屠呦呦星"。  相似文献   

18.
太阳系中飘游着许多小小的星球,它们各自成为一个小小的世界。这些小天体也像地球和其他大行星一样地在绕着太阳旋转,它们绝大多数都在火星和木星的轨道之间。若用普通的望远镜看去,这些小行星形似恒星,因为它们都很小,看不出像木星等行星那样的光盘来。小行星因为身体渺小。不像漂亮的金星或是稀奇的土星那样地引起一般人注目,然而它们的数目很多,火星与木星轨道间相当大的空间,都是它们活动的天地。假使把全部小行星都结合起来,倒也是一个不顶小的力量呢,所以难怪许多天  相似文献   

19.
<正>每年夏天,我都要去公园看荷花。它高雅脱俗、亭亭玉立的姿态以及粉嫩的色彩,让我十分喜爱。天气渐渐热起来,我来到荷花池边,定睛往莲蓬中一看,发现了它那黑不溜秋的种子——莲子,我心里盘算着,能不能收集几颗,自己种荷花呢?在征得公园管理员的同意后,我小心翼翼地取出五颗种子,心里默默地与这还未出世的荷花许下了约定。  相似文献   

20.
夏威夷大学天文研究所的杰蒂克等人通过对10万多颗小行星进行长期观察研究后,发现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事实:小行星的颜色会随时间的延续变得越来越红。这些小行星年龄一般在600万年到30亿年之间。这些太空中的小行星为什么会发生变色呢?有天文学家提出“太空风化”效应,试图解释小行星颜色的变化。该理论认为:从太阳系形成至今数十亿年来,小行星不断受到来自太阳和宇宙的辐射、热、其它小天体撞击等影响,因而使其表面颜色改变,其实道理就像地球上裸露的岩石会因风化的关系而改变颜色一样,没受到风化作用的岩石通常呈现新鲜的蓝色,而饱经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