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陈建翠 《考试周刊》2013,(73):71-72
<正>一、教学目标及内容(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形状和名称。2.通过数一数、比一比、量一量、折一折等实际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上述图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几种图形。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究精神。(二)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16~18页。二、教学准备  相似文献   

2.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使学生掌握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现行教材的几何初步知识内容是随着数的逐步扩充和运算的逐步发展分段出现的。从一年级认数开始,就用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图形作为直观教具,使学生在认数的同时初步认识这些图形;以后出现了“七形”、“四体”的认识和计算。授课时  相似文献   

3.
[理解]   “图形的拼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本单元安排了关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这节课内容主要通过折、剪、拼、摆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一些特征.如: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边相等,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围成的图形等.本节课内容既是上学期认识物体与图形的延伸,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6、37页教学目标:1.通过“摸、找、画、说、粘”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特征,并能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2.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3.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在拼图活动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意识。教学重点: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特征,并能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教学难点:感受“面在体上”“面从体得”教学准备: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每小组各一;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二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现实情境,使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2.通过摸、找、画、说、拼等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在拼图实践活动中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使学生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根据它们的特征从具体的情境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初步运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教学重点:认识这四种图形,初步感知这四种图形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分清体和面。学具准备:…  相似文献   

6.
从一年级第一册开始进行长方形、正方形等简单图形的教学 ,到六年级进行圆、圆柱体等的教学 ,几何图形的教学贯串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  几何图形的教学对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了解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象能力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 ,如何搞好小学数学中几何图形的教学 ,是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下面是笔者几何图形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运用实物 ,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小学数学中的几何图形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像一年级的长方形、正方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  相似文献   

7.
<正>困惑在执教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平面图形”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的学习出现了三个理解难点。一是方框中呈现的不同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形状(下图)是不同的。在“正方形、圆”的方框中,所画的图形形状相同、大小不同,而在“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方框中,所画的图形形状不同,大小也不同。部分学生在观察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特征时出现了错误认知:同一类图形,大小可以不同,但是形状一定相同。  相似文献   

8.
活动内容:拼组图形。 活动目的:通过“折·剪·拼”等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几何图形,初步了解其特征。培养学生对材料的想象组合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教材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几何图形,学生已在数学课中初步认识。这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把这些图形与日常生活常见的实物图象联系起来,拼成一些生动有趣的图案,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6~27页。【教材分析】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这是本节课学习的支撑点。本课教材紧密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先把已经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按边的数量统一命名为四边形,并以此为起点,引导学生主动关注图形边的数量,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形成"要知道一个图形是几边形,可以数一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1.
图形的认识的教学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感知、操作、思考等数学活动认识图形的特征,比较图形之间的共性与区别,形成空间观念。在人教版教材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可通过“呈现错觉图组”“提供结构材料”“借助比较过程”“留足想象空间”等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从直观感知走向抽象概括。  相似文献   

12.
刘烁 《贵州教育》2012,(18):32-33
《认识角》是苏教版《数学》第四册第七单元内容,本单元的内容可分为2课时进行教学,本课时为第1课时。本课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一些常见多边形的基础上教学角的初步认识,引导学生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其主要目的是为学生三年级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作准备;同时,也为学生以后进一步认识角、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积累感性经验。  相似文献   

13.
正教材简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是在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掌握图形的含义和大小比较,单位面积等知识基础上学习的内容。这一内容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使学生的空间观念、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提高解决简单几何图形问题的能力,也为他们在以后的平面图形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学目标 1.小组合作,通过有序观察,动手实验,合作探究发现、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六年制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 六年制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相似文献   

16.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案)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一册P70教学要求:1.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名称,初步认识它们的形状;2.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能辨认这两种图形。教学重点: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及边的特点,能正确辨认它们...  相似文献   

17.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上册下册上册下册上册下册图形的认识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1)认识角、直角。(2)从前面、后面、侧面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认识锐角、钝角。认识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如何开展既生动活泼又扎实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数学课程标准》根据义务教育阶段确立的培养目标和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按3个学段提出了理念性的教学建议。诸如,“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加强估算、鼓…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从立体图形体会到平面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简单推理、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今后学习平面图形的特征做准备。北京市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二册《认识图形》一课的重点是认识这几种平面图形,难点是能从立体图形体会到这几种平面图形。  相似文献   

19.
<正>【课例背景】“认识图形”属于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本单元是在一年级上册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四种简单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认识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认识图形》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也是学生学习“平面图形”的起始课。通过课前随机访谈,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说出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够进行简单辨认,但是对“形”与“体”认识不清,因此本课难点在于让学生感知“面从体出”。通过研读课标,  相似文献   

20.
一、从“求积”到“空间与图形” 数学是研究数和形的科学。数和形也一直是小学数学课程的基本内容。 1903年颁布的《奏定高等小学堂章程》规定第四年学习“求积”。 1929年的《小学课程暂行标准》规定:第一、二学年学习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第三、四学年学习圆和椭圆的认识以及菱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和应用。在教学方法上强调:“问题要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