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先奏时期与古希腊时代的体育思想对东西方体育思想的发展影响深远,它们所处时代在时间和社会发展阶段上非常接近,因其地理环境、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思想文化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导致了二者在体育思想观上既有共同点又有很大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2.
先秦两汉时期普遍崇巫,荆楚地区尤"重巫祀"。文章充分利用新出简帛资料结合传世文献,贯通先秦两汉,对荆楚地区的多神崇拜、巫术种类、卜筮祭祷、历日禁忌、驱鬼招魂等进行系统地探讨,指出了荆楚巫术以沅湘为盛及东汉以前巫术地位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产生时代大致相同的中国先秦诡辩术和古希腊诡辩术有关材料进行了梳理,从不同文化背景和现代逻辑学的角度进行审视,认为二者在彰显人类思维的相通时,也表现出诸多差异,即在概念性、辩证性、历史命运等方面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4.
中国体育与西方体育从文化根源上就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中国先秦体育具有礼仪性、养生性、实用性的特征,古希腊体育体现出宗教性、军事性、娱乐性的特点。中国春秋时期的体育在"礼、乐"中彰显德性的教化,具中庸和合与顺应自然的审美意趣,体现出重视技巧和谋略,偏重于以柔克刚的阴柔之美;古希腊体育则在娱乐性的竞技活动中重人格的培养,具崇尚崇高与不受文明礼仪束缚的自然天成的审美倾向,表现出强调力量和速度,偏重于竞技取胜的阳刚之美。  相似文献   

5.
先秦两汉时期中下阶层女性的社会经济活动涉及农工商三大领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享乐风尚又促使她们积极从事获利丰厚的纺织业和其它、商业活动。女性虽然从事着多种经济活动,但除了不可能超越农业成为国家经济基础和支柱的纺织业,她们没有在任何一项经济活动尤其是关系到国家命脉的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总体来说,先秦两汉时期的女性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仍然处于次要位置。  相似文献   

6.
天人哲学背景下,天地人三才的和谐观念派生出中国古人的生态智慧。在先秦两汉文献中,记载了诸多体现古人生态意识的具体细节,其中不乏值得今人继续推崇的生态智慧。文章从天地人三才秩序的和谐互动、人与禽兽草木水土的和谐共生等方面讨论了先秦两汉生态智慧的表现,并论述了生态智慧子外在法律和内在心灵的落实。  相似文献   

7.
先秦两汉时期并没有出现文体学意义的小说概念,此时期的小说是儒家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文化概念,它在目录学上反映为属隶子部末流的分类概念,而在形式上则是以拉杂辑录"丛残小语"为主的"大杂烩"式的著作体。  相似文献   

8.
和谐美是中西古代关学家最早提出的一个美学范畴。它能使人在柔和和宁静的心境中获得审美享受。比较先秦两汉与古希腊罗马和谐美,我们能发现和谐美的相似之处与其差异性,本文欲以阐述中西古代美学的和谐关的汇合点。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对疑问代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描写和对发展规律的总结。通过对疑问代词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发现问事物的"何"及何系,问人"谁""孰"以及"安""焉""恶"等疑问代词在用法和功能上的发展脉络已经比较清晰,对疑问代词宾语后置现象的产生年代及过程也基本形成定论。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6,(47):21-22
人格教育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渊源,而且在当下教育中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主要选取了中西方古代文明的初次鼎盛时期进行分析,从教育背景、教育目标、教育途径三个方面对古希腊和先秦时期的人格教育进行比较,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加以继承和创新,以此探讨我国当下的人格教育的强化之策。  相似文献   

11.
从本质上说,谶纬是以天人感应为理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诠释手段、以经学与神学合一为根本理念的一种独特的学术现象,是今经学制约君权、指导政治的内容的自然延伸。在特定政治背景下,谶纬被一些人所利用,为争夺王权服务。东汉初年,统治为了巩固君权的需要,有意识地对谶纬加以改造,使其失去了对政治的干预作用,而成为解说封建伦常的某种工具。  相似文献   

12.
汉代是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人们生活较长时间地相对安定,统治者对体育的倡导,汉人的冒险精神和尚武精神为汉代技巧运动的丰富与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汉代百戏中的体育活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我国古代百戏演变过程的基础上,论述汉代百戏中出现的体育活动,初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指出汉代百戏的形成和兴盛,对我国古代体育活动的发展及其主要特征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汉学与清学两者同为学术发展史上的重要环节,在学术研究特点上有许多相似之处,然而毕竞事过境迁,又存在许多各自的特点。学者常把它们与宋学相对称。  相似文献   

15.
秦汉之际在社会各阶层普遍地存在裂土分封思想 ,其实质一是地域文化的外在表现 ;二是百家争鸣对秦大一统思想的否定 ;三是传统宗法分封制的历史残留。这是造成秦朝覆灭的重要的客观因素 ,在历史上有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西汉时期围绕汉匈关系,发生了七次大辩论,其中以平城之战前刘敬同主战派、汉武帝时期王恢同韩安国、汉宣帝时期萧望之与黄霸、新莽时期严尤同王莽的辩论最为典型。这些辩论涉及汉匈关系的定性、和亲与战争的抉择、匈奴在边疆政治中的定位、接待匈奴的规格、匈奴与朝代更迭等。辩论见证和加速了汉匈关系的变迁。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清代的汉学与宋学之争从开始到终结经历的三个阶段:清初,汉学与宋学的初步分化;清代中期,汉学形成了独立的学术派别,汉学与宋学形成了壁垒分明的对立;道成以降,在严重的社会危机面前,汉宋之争趋于汉宋兼采。汉宋兼采虽为传统儒学注入新的活力,但随着近代社会的变迁,传统儒学因不能适应近代社会的需要而出现异端,汉宋之争随之结束。  相似文献   

18.
汉大赋的发展过程与经学的发展过程密切相关.经学的“一尊、、“一统”和天子仁政爱民的思想影响了汉赋题材的选择.可以这么说,正是由于经学的繁荣才带来了汉赋的繁荣.  相似文献   

19.
鲁迅一生不遗余力地搜集武氏祠等汉画像.借以保存传统文化并为木刻青年提供艺术借鉴.武氏祠等汉画像对鲁迅的创作和文学史的写作有着深刻的影响:其小说的形象塑造与故事情节受益于汉画像,其杂文的论据及其所表现的汉唐精神来源于汉画像,其文学史对汉代思想文化的精确把握得益于汉画像,甚至其钟爱的猫头鹰图案也来自于对汉画像的模仿.汉画像成就了鲁迅的创作和文学史的写作.  相似文献   

20.
汉赋作为一种文学样式,不可能源于某家作品(如楚辞或荀赋),也不是从某一种文体里演变而来,它应是多源且逐渐融汇而成的。从汉赋的创作主体及其社会效用来考察,它起源于春秋“行人之官”赋诗言志、战国纵横家之说辞;从文体本身所蕴涵的内容与表现形式考察,《诗经》及其诗教的美刺原则影响着汉赋的创作情绪;而汉赋的表现形式、艺术风格则大源于《楚辞》及战国诸子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