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英君  计晓华 《今日科苑》2009,(14):151-151
补偿收缩混凝土是近年来针对超长现浇混凝土结构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混凝土品种,通过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入一定数量的膨胀剂,水化后产生一定量的体积膨胀,在钢筋和邻位的约束下,在结构中建立0.2MPa~0.8MPa预压应力,这一压应力可抵消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产生的收缩拉应力,从而使混凝土不裂不渗,实现混凝土结构的超长无缝施工。这种材料的运用,为施工单位提供了控制房屋质量的有效保证。为此,本文结合一些实践经验,总结了补偿收缩混凝土控制裂缝的原理,并论述了补偿收缩混凝土的具体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2.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采用泵送混凝土,为防止混凝土干缩和温差收缩产生裂缝,在混凝土拌合物中掺入一定量的UEA膨胀剂,拌合后生成膨胀性结晶水化物,使混凝土产生适度膨胀,补充混凝土收缩,提高混凝土抗裂防渗能力,通常称为微膨胀混凝土.如大体积混凝土、抗渗混凝土、后浇带、超长超宽结构不留伸缩缝后浇带一次整体浇筑的结构,我们在施工时都采用掺UEA膨胀剂的办法来消除混凝土收缩产生的裂缝.(1)混凝土浇筑作业面遮阳,减少混凝土冷量损失.(2)选择中低热品水泥,优先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3)掺入一定比例的粉煤灰.(4)掺入高效减水剂(5)掺加缓凝剂.掺UEA膨胀剂掺入UEA膨胀剂,在最初14 d潮湿养护中,使混凝土体积微膨胀,补偿混凝土早期失水收缩产生的收缩.(1)保湿养护混凝土表面经过二次抹压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防止水份蒸发,保持混凝土处于潮湿状态下养护.(2)保温养护.根据混凝土的绝热温升计算,确定中心最高温度,按温控技术措施确定养护材料及覆盖厚度和养护时间.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和地下空间利用的发展,大面积、大体积的混凝土在地下室结构施工中的应用。底板、侧墙、后浇带或膨胀加强带混凝土均掺有适当的膨胀剂。在混凝土拌合物中掺加适量的膨胀剂来补偿其收缩,是防止或减小混凝土产生裂缝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以及减免由于混凝土收缩而产生的裂缝,在混凝土中经常加入膨胀剂.混凝土膨胀剂的功能是使硬化后的混凝土产生一定的体积膨胀,抵销混凝土硬化早期产生的体积收缩.  相似文献   

5.
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钢纤维而制成的混凝土,称为钢纤维混凝土或钢纤维增强混凝土。将抗拉强度的钢纤维加入混凝土中,能显著提高混凝土对塑性收缩、温度、应力等因素导致的非结构性裂缝的抗裂能力,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渗能力。  相似文献   

6.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采用泵送混凝土,为防止混凝土干缩和温差收缩产生裂缝,在混凝土拌舍物中掺入一定量的UEA膨胀剂,拌舍后生成膨胀性结晶水化物,使混凝土产生适度膨胀,补充混凝土收缩,提高混凝土抗裂防渗能力,通常称为微膨胀混凝土。如大体积混凝土、抗渗混凝土、后浇带、超长超宽结构不留伸缩缝后浇带一次整体浇筑的结构,我们在施工时都采用掺UEA膨胀荆的办法来消除混凝土收缩产生的裂缝。(1)混凝土浇筑作业面遮阳。减少混凝土冷量损失。(2)选择中低热品水泥,优先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3)掺入一定比例的粉煤灰。(4)掺入高效减水剂(5)掺加缓凝剂。掺UEA膨胀剂掺入UEA膨胀剂,在最初14d潮湿养护中,使混凝土体积微膨胀,补偿混凝土早期失水收缩产生的收缩。(1)保湿养护混凝土表面经过二次抹压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防止水份蒸发,保持混凝土处于潮湿状态下养护。(2)保温养护。根据混凝土的绝热温升计算。确定中心最高温度。按温控技术措施确定养护材料及覆盖厚度和养护时间。  相似文献   

7.
普通混凝土中掺加钢纤维、膨胀剂和减水剂复合而成高性能混凝土,能明显改善混凝土的抗拉、抗折、抗冲击韧性,同时还能防止或减少收缩裂缝的出现,提高混凝土的耐磨性及抗渗性能。这种复合混凝土对修补桥面和伸缩缝过渡带处的窄条混凝土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8.
混凝土的收缩应力曲线是中间大,然后向两边逐渐变小的形态,因此为防止混凝土的收缩裂缝的产生,采用掺UEA补偿收缩混凝土进行施工时,混凝土的膨胀应力曲线也应为中间大向两侧渐小的形状,与混凝土的收缩规律相一致,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结合哈尔滨工程大学水下机器人实验室水池工程施工情况,简单介绍UEA补偿收缩混凝土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9.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截面尺寸较大,由外荷裁引起裂缝的可能性很小,但由于水泥在水化反应中释放的水化热所产生的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的共同作用,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从而造成裂缝,现从设计到施工介绍了混凝土无缝施工的一种方案.  相似文献   

10.
影响结构的抗渗性和耐久性的泵送混凝土温度裂缝,分析了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研究了温度应力的形成和产生原因,创新地提出了温度裂缝的防治措施,包括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及外加剂的选用,采用二次抹压技术及膨胀剂防治裂缝等。  相似文献   

11.
黄学云 《科技风》2011,(20):172
混凝土"内热外冷"极易产生裂缝。混凝土初凝过程中水化热所产生的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的共同作用产生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是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开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收缩补偿混凝土主要应用于后浇带和无缝设计中,其主要特点是在潮湿条件下能产生适度的体积膨胀,在钢筋和其他约束条件下产生一定的自应力以补偿由于砼收缩所产生的拉应力,从而达到补偿收缩、防止开裂、提高抗渗能力、使超长结构保持连续性和加快工程进度的目的。1,收缩补偿混凝土的设计砼产生结果裂缝的原因大致是:干燥收缩、温差收缩、塑性收缩、自生收缩以及减水剂的影响,在设计膨胀砼时应有针对性,根据砼结构所处的环境、使用功能和砼自身的情况确定。在设计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1,限制膨胀率ε2的确定限制膨胀率的大小对膨胀砼的抗…  相似文献   

13.
混凝土是一种非均匀脆性材料,由骨料、水泥石以及其中的气体和水组成,在温度和湿度变化的条件下,硬化并产生变形,由于各种材料变形不一致,互相约束而产生初始应力,造成在混凝土内出现微裂缝,这种裂缝的分布不规则且不连贯,在荷载或应力作用下,裂缝开始扩展,并逐渐互相贯通,从而出现较大的肉眼可见的裂缝。  相似文献   

14.
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常使内部产生不均匀应力,对混凝土结构带来不利影响,基础出现裂缝,就此问题从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5.
现浇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由于混凝土中水分的挥发、水泥水化反应、温度变化等原因,都会导致混凝土的体积收缩。体积收缩以及由体积收缩引起的裂缝对混凝土自身的承载能力、工作性能、耐久性能等均产生不利的影响。采用上述措施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混凝土的开裂,但存在着成本较高、塌落度损失较快的不足。因此,为解决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以及由收缩变形引起的混凝土开裂缝问题,我们可运用逆向思维,即利用碱骨料的不良反应之一碱—碳酸盐反应能产生体积膨胀的原理,研究设计混凝土膨胀剂。  相似文献   

16.
从近代科学对混凝土的研究和大量的混凝土工程实践证明,混凝土结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裂缝是人们可以接受的一种材料特性,只是如何使有害程度控制在某一有效范围之内。因为使用的混凝土是多种材料组成的一种混合体,且又是一种脆性材料,在受到温度、压力和外力的作用下,都有出现裂缝的可能性。近年来大量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并非与荷载作用有直接关系,大量的调查与实测研究证明这种裂缝是由于变形作用引起,包括温度变形(水泥的水化热、气温变化、环境生产热),收缩变形(塑性收缩、干燥收缩、碳化收缩)及地基不均匀沉降(膨胀)变形。由于这些变形受…  相似文献   

17.
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常使内部产生不均匀应力,对混凝土结构带来不利影响,基础出现裂缝,就此问题从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8.
所谓钢筋混凝土是指把钢筋以合理的形成和混凝土浇筑在一起,使之形成一种全新的结构材料。混凝土构件的材料,有卵石、中砂、水泥和水组成,它本身抗压强度很高,但抗拉强度却很低。因而在建筑工程中时常出现裂缝,其主要原因有: 1、钢筋混凝土构件,在未加荷载前,由于水泥水化、混凝土硬化,造成的化学收缩和物理收缩,引起砂浆体积的变化,在粗料与砂浆的界面上产生了极不规则、极不均匀的拉应力,这种拉应力破坏了粗骨料与砂浆在骨料的周围形成了分布极不规则的界  相似文献   

19.
1.混凝土应力裂缝。1)混凝土温度应力裂缝。因为混凝土拌和物内的水泥在水化时,要产生大量的水化热,当混凝土内外温差超过一定的限度,混凝土的拉应力小于混凝土的热涨应力时,便会产生温度应力裂缝。这种裂缝主要出现在大体积混凝土或在冬期施工的混凝土。2)混凝土自应力裂缝在混凝土硬化后,即使在混凝土上方没有任何荷重的作用,也因其自身的收缩而产生裂缝。尤其是在夏季的混凝土施工,更容易发生该方面的裂缝。这种裂缝往往是在混凝土墙板上容易产生,它的形式一般为上下贯通的裂缝,在整个混凝土墙壁上呈现出有规律性的裂缝。  相似文献   

20.
钢纤维喷射混凝土按比例加入特定品种和规格的钢纤维,搅拌均匀后作为集料进行喷射形成复合型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在加入钢纤维后,喷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弯强度及耐冲击性能均有较大幅度提高,尤其适于松软、破碎地层支护。对防渗要求不高、围岩渗透性较低的水工隧洞Ⅱ、Ⅲ类围岩,采用钢纤维喷射混凝土作为永久衬砌支护型式,具有安全性较高、施工方便、施工速度快、适应性广和造价低等优点,这种隧洞衬砌型式在我国中小型水电站水工隧洞中得到广泛应用,并积累了丰富的设计和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