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耐莉是<呼啸山庄>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既是故事叙述者,又是故事参与者.耐莉的叙事是整部小说的核心,它所隐含的耐莉的故事是一个被资本主义文明异化的小人物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呼啸山庄》的实际叙述者是作为仆人的耐莉.她的叙述者与故事中角色的双重身份,以及她作为故事中的角色、叙述者和直接面对受述者的特殊位置,使她的叙事变得不可靠.本文试图分析耐莉的叙事的不可靠性,并说明不可靠叙事产生的原因,为解读《呼啸山庄》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利用热奈特的叙述层次说分析《呼啸山庄》的叙述层次,可以看出勃朗特的“内故事叙述层”不只是简单地要引出管家耐莉叙述的“元故事”。除了通过洛克伍德的眼睛展示呼啸山庄的生活画面和留下种种伏笔之外,叙事者洛克伍德的性格和人生态度都通过他的“日记”跃然纸上。他始终是呼啸山庄的一位好奇而超然的“观望者”,他的所谓理性和逃避个人情感的冲动平衡了“元故事”中激越的情感冲突。  相似文献   

4.
《呼啸山庄》通过两个家族的传奇历史塑造了四个熠熠生辉的女性形象。耐莉符合维多利亚时代男权社会对女性的要求,是"家庭天使"的典型。凯瑟琳、伊莎贝拉和小凯蒂则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追求爱情、反抗压制,既展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又透射出身处男权社会的思想矛盾。其间渗透着作者艾米莉.勃朗特的人生体验和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5.
《呼啸山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米莉·勃朗特作品很少,只有一部小说和一些诗歌。但她仅有的一部小说《呼啸山庄》却在100多年来掀起了阵阵研究热潮,在过去十几年里更是引起了东西方文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些研究和评论试图从以下五个方面来阐释《呼啸山庄》的各种意义:《呼啸山庄》主题阐释与比较;《呼啸山庄》的艺术魅力研究;《呼啸山庄》的比较研究;希斯克利夫形象研究;艾米莉.勃朗特与《呼啸山庄》。  相似文献   

6.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一生中唯一的一部小说.小说是一种在时间中展开和完成的艺术,本文通过试图借鉴中、西方现代叙事学理论,对<呼啸山庄>的叙事时间的分析,来展示<呼啸山庄>在叙事时间的设计的独特之处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7.
艾米莉·勃朗特所著的<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学的一朵奇葩.在小说中,作者成功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技巧.本文通过对风、花、雪、月的象征符号的解读,论述了象征在<呼啸山庄>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丽·勃朗特发表于1847年的一部长篇小说。这是一个爱情和复仇的故事。呼啸山庄的主人——乡绅欧肖先生带回  相似文献   

9.
《呼啸山庄》是艾米丽·勃朗特的代表作,受个人经历与所处时代的影响,《呼啸山庄》体现出了浓郁的哥特魅力。本文以经典哥特小说为基础,对《呼啸山庄》与哥特式写作传统之间的联系进行论述,首先对《呼啸山庄》中哥特小说传统的继承进行了分析,然后进一步探讨了《呼啸山庄》对哥特小说传统的超越。  相似文献   

10.
《呼啸山庄》的艺术魅力之一是小说中那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一个半世纪以来,读者关注最多,评论也最多的莫过于两个主人公凯瑟琳和希斯克厉夫。但书中的小人物纳莉也是不容忽视的,因为作者艾米莉赋予了她女管家、代理母亲、叙事者等多重身份,使得她成为了这部小说一股不可小看的力量之源。  相似文献   

11.
《呼啸山庄》是19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主要描写了弃儿希斯克利夫对呼啸山庄进行报复的故事。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运用娴熟的写作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将超自然现象与现实相结合,塑造出独特的哥特式恐怖、阴暗的氛围。本文从哥特文学特点的角度分析《呼啸山庄》中的哥特书写,剖析其典型的哥特特征,深入探讨该小说在背景、人物、情节和主题四方面展现出的哥特文学独有的阴森、恐怖和黑暗的特点,以此让读者深入了解《呼啸山庄》独特的文学魅力以及艾米莉·勃朗特独具一格的写作风格与创作技巧。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 ,爱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似乎被其姐夏绿蒂·勃朗特的《简爱》所掩盖 ,但在西方 ,更多的人赞赏《呼啸山庄》 ,这可能与民族文化心态有关 ,因为后者较多理性精神 ,而前者以表现激情见长。文章试图通过对《呼啸山庄》所表现出的激情的分析 ,揭示作品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正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在1847年出版了《呼啸山庄》这部小说,1943年天才作家张爱玲出版了她的代表作《金锁记》。刚刚出版的时候《呼啸山庄》并不被评论界看好,甚至被指责为"恐怖的、可怕的、令人作呕的小说"。可是在20世纪30年代,《呼啸山庄》的作者却被誉为"三姐妹中最伟大的天才"。方平先生更是认为《呼啸山庄》"足以和莎士比亚的伟大的戏剧前后辉映"。张爱玲的《金锁记》在当时得到了化名为迅雨的傅雷的高度赞扬。一、形成孤独性格(一)出身卑微  相似文献   

14.
陈亦权 《良师》2010,(8):54-55
哈莉·贝瑞是美国好莱坞的一位黑人女明星,从小她就被人们称为是一颗最美丽的“黑珍珠”!  相似文献   

15.
萝拉莉·萨默1998年从哈佛大学毕业,主修儿童研究,后又获得伯克利大学的教育学硕士学位。但谁会想到,她曾经是一名落魄的街头流浪儿。萝拉莉根据自身经历撰写的《流浪到哈佛》成为当年的畅销书,并受到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分析与医学人文教授、普利策奖得主罗伯特·科尔斯博士诚意推荐。“萝拉莉·萨默旋风”曾经狂扫美国各大平面与电子媒体,“萝拉莉·萨默”也因此成为美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名字,成为“美国梦”的象征。  相似文献   

16.
储继红 《文教资料》2013,(30):25-26
19世纪的艾米莉·勃朗特有着许多相互矛盾,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性情。这个个性独特的女子在代表作《呼啸山庄》中描绘了凯瑟琳和希斯克厉夫的另类爱情,那是一种你即我我即你的、灵魂高度契合的感情。这样的两个主角身上有着作者双面性情的影子。在某种程度上说,《呼啸山庄》是作者艾米莉双面性情统一、集合的外化。同时,读者也在《呼啸山庄》的阅读中完成了平俗现实生活与激情历险阅读的融合。  相似文献   

17.
杨烨 《海外英语》2014,(10):214-215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的唯一的一部小说,但它深受电影界的喜爱,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并且大受欢迎。其中1939年由威廉·惠勒导演的电影《呼啸山庄》是一部比较经典并且成功的影视作品,该文通过与原著进行比较,分析了它们在主题方面的差异。电影《呼啸山庄》通过情节上的删改,突出了爱情主题,淡化了复仇主题。通过比较研究电影与原著的差异,有利于了解电影与小说这两种不同的艺术呈现方式,并且共同领略它们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8.
郑淑娟 《文教资料》2008,(20):23-24
<呼啸山庄>是英国十九世纪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作者以此唯一的一部小说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本文从歌特文学的角度出发,简述了歌特文学的发展与特点,结合作者的生平与时代的背景,简要分析了<呼啸山庄>中的叙事和体裁的特点,以及作者性格在其中的折射体现.  相似文献   

19.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让她在英国文学史上奠定了她独特的地位,在世界史上仍然名声显著。她习惯于用作品来表述生态环境,赋予了大自然人性和主体性。《呼啸山庄》更是表现出了女性的生态意识和主人公之间的情感纠结所反射出的生态和谐观,再阐述了人和自然要和谐相处才能共同发展的观念,在她的作品里还透漏出一种独特的魅力,及时表达了人与自然息息相和作者朴素的生态意识。本文主要分析了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的生态智慧。  相似文献   

20.
唐正 《现代企业教育》2009,(10):153-154
本文从艾米莉·勃朗特的个性特征,成长背景和生活经历出发,试分析了其对《呼啸山庄》的影响,从而使读者对这部英国文学史上优秀作品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使我们对艾米莉·勃朗特有了更深刻,更透彻的理解,为《呼啸山庄》这部充满狂野激情和恒久魅力的传世之作增添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