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异化这个概念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争议很大,本文不是为异化做什么争议的厘定,只是希望对异化的概念及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其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做一个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始终把情感放在劳动的视野下讨论。从劳动者即人来看,劳动作为人的本质包括生命活动和意识两方面,情感是意识的一部分,因此情感是人的本质中的一个层面。从劳动活动来看,不同社会中,劳动中的情感也不同;就历史进程看,劳动中的自由感大致经历了从逐步减少、到全部剥离、再到恢复的一个过程。从劳动产品来看,人的情感等本质力量物化在产品中,不同情感的人对产品的态度也不同。在自由劳动的前提下,劳动产品能引起人的快感,激发人的新的情感,交流人的情感,而这些在异化劳动的情况下则具有相反的意义;情感和劳动产品的互动将使双方都得到不断解放。  相似文献   

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最重要的文献之一。它既保留着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印痕,又清晰显现着马克思对国民经济学最初的理解与批判。其中,马克思在复述国民经济学的现象性理论的同时,利用国民经济学的概念抓住了国民经济学逻辑矛盾,对异化劳动、私有财产、资本等关键概念的深刻内涵及其内在关系进行了初步的解读,确证了现实经济关系不平等与资本主义制度表面规律的分歧,从而为历史唯物主义的诞生奠定了经济学的逻辑基础。  相似文献   

4.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观点之一,它的确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前提和基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的内容看起来有些混乱、缺乏条理性,但却有一个相对合理的内在逻辑结构。马克思对实践的概念、特征、本质、内容以及异化劳动、人化自然等思想作了全面而又深刻的阐述,从实践的维度把人类哲学的发展推向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18 4 4年经济学 -哲学手稿》中 ,马克思使用异化范畴一方面继承了德国思想的传统 ,另一方面是为了探求异化产生的根源。马克思探求异化产生的根源并不是目的 ,其目的是为论证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184 4年经济学 -哲学手稿》中的积极探索 ,迈出了创立唯物史观的关键一步 ,最终促成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唯物史观的诞生  相似文献   

6.
为了深入阐释实践观,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手稿》中就实践的意义与性质进行了说明,从而为后期实践观的完善奠定了基础。实践是马克思彻底唯物主义的逻辑上的出发点,是马克思思想的精髓所在,代表着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念。作为实践理论的成果,《手稿》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实践的内涵和意义。基于此,本文以《手稿》为写作背景,就其中的实践观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期加深对马克思思想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前人异化研究的基础上,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内在逻辑出发,第一次科学地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分析了异化劳动理论的主要内容,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发端、根源以及原始推动力.同时,也为马克思的经济学说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成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作为一种政治理想,还是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或者作为一种正在实践着的社会运动,共产主义无疑都是与马克思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正是在从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过程中,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的思想也得以表达和确立。而作为这一立场转变时期的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出发点和基础正是马克思对自己共产主义世界观的详尽阐发。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理论内容的解读,详细阐述了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理论内核,指出异化劳动的扬弃及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10.
私有财产与异化劳动的因果关系历来为人们所关注、争论,不同时期、不同文本中两者的关系似乎矛盾,甚至完全对立,这在思想史中是很常见的事情。本文主要依托《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马克思在这一时期的思想脉络进行分析、梳理,得出他在《手稿》中认定的异化劳动决定私有财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这里所说的尺度是—个哲学概念。 关于尺度,黑格尔认为“是有质的定量”,“既是质与量的统一,因而也同时是完成了的存在”。马克思赋予尺度这一概念以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紧密联系着生产以及有关美的规律的问题。简言之,尺度就是规律,不同类的植物和动物,就全体而论,并就其各部份而论,皆有某种尺度,都各有其内部规律性。 马克思在他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文中,从动物和人的角度,提出了“种的尺度”和“内在的尺度”这一组相对的概念。他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从不同视角来考察人在具体的社会关系中的本质,但是从人际视角的考察并没有否认种间视角的研究意义,对此,我们需要从<资本论>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倒着考察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论.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异化理论并不是抽象的人性论.马克思所说的人的类本质的异化的典型表现形式是资产阶级社会,在自然经济社会中,异化只能是以一种潜在的方式存在.在各种异化现象中,最为根本的是劳动异化,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根源.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异化才可以得到扬弃.异化的扬弃就是在实践中使得主体与客体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4.
对人之本质的研究贯穿于马克思学术生涯始终。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马克思对人之本质的理解也在不断发生这变化。文章通过对马克思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两本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人类学笔记》中关于人本质的比较,对马克思在人之本质上的认识之变化进行了梳理,并指出这种变化是与马克思的研究旨趣的转向存在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在《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揭示资产阶级通过雇佣工人为劳作而获得资本积累,为了追逐私人利润而对工人进行剥削,阐明了这一阶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共产党宣言》在此基础上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眼光看待资产阶级,肯定了资产阶级在社会历史演变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同时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这一分为二的客观评价思想有助于引导当今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18 4 4年前后 ,是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处于“内悖”的时期 ,即能够运用的哲学武器与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这种“内悖”突出地体现在《18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 ,缘此导致了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们对此著作的认识丛生歧见。  相似文献   

17.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外壳”的揭示和“合理内核”的把握,比入的劳动、主体的生命活动为支撑.马克思赋予了主体和客体以新的哲学基本前提和规定,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升到主体和容体的关系,第一次从人的活动的角度,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历史的新型关系.“主体”作为一个皙学概念.在哲学史上曾在不同意义上被使用.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既用它表示个别存在,又用它表示质料——潜在的实体;中世纪经贮哲学把主体理解为事物本身中存在的某种实在的东西.对主体的概念的近现代解释是从笛卡尔开始的,他把主体解释为认识过程中的能动性的本原.黑格尔,正如马克思批判性的分析指出,他把“绝对精神”、“理念”、“自我意识”当作主体,当做活动者和能动者,但这是一种“抽象  相似文献   

18.
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思想实现了三个转变:在对待费尔巴哈的态度上,由赞同、肯定费尔巴哈哲学到批判、否定费尔巴哈哲学的转变;在人的本质问题上,由对抽象的、共同的"类"的认识到揭示出人的社会本质的转变;在对实践的理解上,由把实践等同于劳动的理想性、抽象性到认识到实践具有能动性、主体性、感性、现实性、社会性和对象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虽然没有明确使用"文化哲学"一词,但是我们却能从他的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中找到深刻的文化哲学思想,本文试图对这三本经典文本逐一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0.
由于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中日谚语所表达的意义具有相似性,除社会生产方式不同外,地理区位、生态气候、物种分布等自然因素的差异也使得两国的谚语在表达方式、喻体象征物上存有差异。日本谚语中海岛文化、盛产的樱花和爱护动物以及天人合一等内容和谨慎、精小、具体等形式就集中展现了日本人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