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大学生"村官"从无到有发展至今,队伍不断壮大。当大学生"村官"逐渐成为基层干部队伍中一支强有力的生力军的同时,其选任背景也导致了他们的特殊性,如何调动这个特殊群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对这支生力军的培养与激励,已经成为我们目前急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基于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从"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两个方面来探讨对大学生"村官"的激励管理,以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效率,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议。  相似文献   

3.
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对于提高管理效能,调动教师积极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有关激励理论对高校教师的激励体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4.
高校是高技术人才培养的摇篮,它承担着科学研究和人才教育的历史使命,而这一使命的完成需要依靠教师的教学创造性和教育积极性。本文通过阐述现代高校中教师激励的现状,提出如何通过各种激励手段培养教师的教育积极性,最后从教师的教育生涯、培训体制和工资报酬这三个方面提出对改革教师激励制度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运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生理因素和激励因素),对学校体育管理中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行分析、阐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求为改革学校体育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的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是一个需要教育界以及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需要整个社会系统的大力支持。从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收入等方面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差异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争取社会支持与合作、努力创建校园环境、教师进行自我调节等方面问题,以此来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试谈激励理论在高校教师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励理论已被广泛应用到高校教师管理中,它对我们在新时期促进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以极大的启示。激励高校教师的原则有:平等和尊重的原则;表扬为主的原则;个体与整体激励相结合的原则。激励高校教师的现实策略有:物质激励,目标激励,民主激励,情感激励,榜样激励,信息激励。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中国人民大学教师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了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以及其组织支持感和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感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组织支持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不同职称高校教师在去人性化和职业倦怠上差异显著,不同年龄高校教师在低自我效能感和职业倦怠上差异显著;(3)高校教师组织支持感与职务倦怠及其三个维度均存在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组织支持感对职业倦怠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所处于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体现为以下三个指标: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以及个人成就感丧失。其中,情绪衰竭是倦怠的代表性指标。在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中,师生关系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本文主要分析了教师职业倦怠在身体、智力、社会、情绪和精神五个方面的表现,探讨了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效预防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0.
对教师职业倦怠进行预防和干预有助于新时代培养高素质教师和高质量教师队伍。职业倦怠成因从归因于个体开始,到关注生活交往或工作环境压力,再拓展为探讨文化与社会的复合作用。从活动理论视角,意识与活动的不统一,制度、分工、工具、共同体等要素表明了外在环境的影响,由这些要素构成的活动子系统则揭示了活动系统单元对教师要素的综合作用。教师的活动系统是与职业倦怠密切相关的结构,不同矛盾的呈现形式提供了从内与外、个体到环境的教师职业倦怠分析框架。职业倦怠的化解可从教师与外在环境有机互动的系统理念激发教师自我引导、聚焦教师专业发展生命关照维度、营造具有和谐氛围的师生共同体作为活动系统耦合的动力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1.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由于工作的压力、心情紧张及较低的成就感而导致的情绪低落,缺乏工作动力和兴趣,身心疲惫的心理状态。职业倦怠严重影响到教师的身心健康和学生成长。本文从社会、学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和个人因素等方面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缓解对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受到更多关注。教师的职业压力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直接原因。在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班额扩大,寄宿生管理,问题学生增多,末位淘汰制的试行等。这些问题都增加了教师的职业压力,有可能引发更多的职业倦怠问题。因此,需要警惕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同时,可以通过加强学校心理辅导、增加教师编制等措施预防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美国社会心理家马斯拉池(Maslach)编制的职业倦怠通用量表为工具,以六盘水师范学院为例,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主要表现及产生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高校教师中不同性别、学历、职称、年龄、工作岗位,在职业倦怠上存在差异。社会、学校、教师个人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多创造或提供高校教师之间进行学术交流学习的机会。帮助教师预防和缓解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4.
激励理论是组织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揭示了人的个体行为和组织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体需求和组织目标之间的关系。本文在管理学理论的基础上,针对高校学生特点提出一系列激励理论的管理方法,并根据现有问题提出建议,以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调查田径教练员的职业倦怠水平与其他运动项目教练员可能存在的差异。研究方法:运用Maslach倦怠量表(MBI)对195名教练进行了调查。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情绪衰竭维度和去人性化维度上,田径教练得分最高,与其他项目教练有明显的差异。在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田径教练的得分最低但与其他项目教练无明显差异。结论:与其他项目教练相比,田径教练显示了明显的职业倦怠趋势。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加剧了高校之间的竞争。教师是高校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力量,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与战略目标的实现。但现今高校教师在绩效管理方面,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简单阐述了高校教师绩效管理中的不合理之处,并简略制定了高校教师绩效管理的优化方案,希望能够为高校改革教师绩效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随着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便是企业的员工。因此,企业需要对员工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以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企业快速长远的发展。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能够将员工的工作热情激发出来,将员工的发展目标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推动企业的发展。本文对激励理论的类型及其在企业管理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策略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职业倦怠是职业压力的一种,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征。教师是职业倦怠感的高发人群。教师身上表现出的职业倦怠感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巨大的消极影响。本研究以高校教师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考察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的基本情况,为教师职业倦怠的个人根源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职业枯竭是现代社会的职业病,在教师职业中也明显表现出来。高校教师的职业枯竭现象随着高等教育大发展的速度在逐步攀升。高校教师职业枯竭有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两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20.
处于职业生涯初期阶段的高校教师面临尽快适应组织环境,进入工作角色的任务,具有该阶段相应的特征和心理需求。应根据高校教师职业生涯初期的阶段性特征,从薪酬、工作和环境三个维度采取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好他们的积极性,并促进其职业生涯的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