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折氏属党项族,是宋代唯一长期世袭知州的家族,在宋灭北汉及宋与辽、夏、金的战争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它的成员曾进入最高权力核心。折氏在与汉族通婚中逐渐汉化,又在宋代崇文政策影响下,由世代尚武向文武兼长转化。宋朝廷对其采取特殊的优惠与控制相结合的政策。  相似文献   

2.
华池寨是北宋西北缘边堡寨中地位特殊的一座堡寨,它处于环庆路防线的最南端,甚至北宋西北防线的最南端,是环庆路整体防御体系乃至西北五路整体防御体系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堡寨;与此同时,华池寨紧邻同名的一座市镇——华池镇。关于华池寨的研究已有初步进展,但对于华池寨与华池镇的关系、华池寨在北宋西北战线中的地位还有做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3.
东至周氏家族是安徽地域境内颇具影响力的世家大族,在成长历程中形成了世代传承的文化基因——家风。在实践层面,周氏家风建设与涵养家国情怀自觉保持着互动。其中,周馥、周学熙父子的言传身教是生动的注脚。他们以自身的人生体悟与生活实践,将周氏家风核心精神付诸家国共同体同向互构的实际行动,并对族中子弟起到形塑、激励与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崔玉谦 《保定学院学报》2012,25(3):61-63,72
华池寨位于今甘肃省华池县林镇乡东华池村一带,是北宋西北沿边堡寨中地位特殊的一座堡寨。它是利用市镇所改建的一座堡寨,并且紧邻同名的一座市镇——华池镇。华池寨处于环庆路防线的最南端,甚至北宋西北防线的最南端,是环庆路整体防御体系甚至西北五路整体防御体系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堡寨,同时也起到了为前线转运物资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感恩寺为明嘉靖时期由西北蒙古族鲁氏土司建修的一座汉风结构式藏传佛教寺院,寺内现存一通刻碑,详细记述了当时修建感恩寺的各项事宜。对碑文进行考释,兼及论述碑文所涉关于鲁氏修建感恩寺的缘由、鲁氏家族的汉化和宗教信仰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20世纪 30年代 ,蒋介石在国民党内开展的“团结统一运动” ,是为了结束辛亥革命以来形成的分裂型政治 ,实现政治统一而采取的措施。其包括通过公开讨论宪法草案以软化国民党内的政治反对派 ;派中央大员到全国各地游说 ;派参谋团入川 ,蒋介石坐镇四川 ,推行改革 ;对西北马氏家族进行收买、拉拢 ,使其归顺中央。“团结统一运动”取得了一定成效 ,它对推进社会安定、进步和发展 ,对粉碎日本策动的华北自治运动 ,对准备全民抗战都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其力图实现全国真正政治统一的目的却终未达到 ,究其原因 ,是与国民党的组织及南京政府的构成状况和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7.
30余年前陈寅恪先生曾撰《记唐代之李武韦杨婚姻集团》,认为唐高宗初年至玄宗末世,存在以李武韦杨婚姻关系为纽带而构成的最高统治集团。笔者认为,自高祖至代宗时期,还存在同样引人注目的原代北豪门窦氏大姓与李唐皇室的世代联姻,长达150年,为寅恪先生所未论及。窦氏家族在窦统时期成为代北拓跋鲜卑没鹿回部落大人,子孙世代为拓跋鲜卑贵族,曾被命纥豆陵氏,魏孝文帝时复为窦姓。窦家“累世仕魏,皆至大官”,至窦略时,仕魏征北大将军。略有五子,其中岳、善、炽子孙号为“三祖”,与唐室联姻百年的窦氏家族多出此房。《新唐书》卷199柳芳论氏族,称窦氏为代北“虏姓”大族,反映了时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潘罗支取代凉州土豪折逋游龙钵成为西凉府的最高统治者。这一变动并非武力争斗所致,而是政治折冲的结果,北宋王朝是其幕后策划者。此后,北宋积极联络以潘罗支政权为中心的河西吐蕃系诸部族,以达到牵制李继迁势力的扩张,减轻西北边防压力的目的。支持潘罗支政权的核心力量是者龙十三族,此外还包括由左、右两厢副使统率的由十八部族构成的六谷蕃部,其外围则是以抵御李继迁扩张为共同目的的大、小吐蕃系诸部族。潘罗支死后,西凉府政权仍保持着松散的形式,大首领对各蕃部并非拥有绝对的权力。随着夏宋关系的改善,西凉府政权亦逐渐走向衰落。到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前后,西凉府政权最终被西夏攻灭。  相似文献   

9.
北宋时期的变法是中国封建社会一次重要的政治革新运动。王安石作为变法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和实践者。针对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提出了很多革新的措施,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王安石变法中的民本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北宋时,相扑盛行,不但出现了类似竞技化的全国性比赛,还发展了娱乐化相扑,其中女子相扑的流行是北宋相扑一大风景。文章在文献梳理基础上,相异于以往从上而下的视角,采用巴特神话修辞法深入北宋当时社会实际生活从下而上的视角对北宋相扑盛行神话进行探究,指出:君民交融、君王的开放与包容、裸身权力构建、技术创新模仿、性别身份趋同等5个方面是北宋相扑盛行的向度归因,这些向度共同体现了北宋外向性的社会特征,隐喻了社会的外向特征促进了相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刘光琦是唐代著名大宦官,刘氏家族是唐代众多的宦官家族中的一个典型家族。这个家族和唐代大多数宦官家族一样,并不是一开始而是到刘光琦这一代才成为宦官家族,其后又延续四代,形成了宦官世家。通过对这个家族六代的任官情况、社会关系、政治活动以及家族籍贯、聚居地、坟茔地等详尽考证,对刘光琦本人的生平和政治影响作出了客观评价,反映了当时社会状况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2.
赵慈是“国朝六大家”赵执信的季女。赵慈亲承赵执信指受,著有《诗学源流考》一卷。赵慈善于吟咏,有《灰心断肠诗词集》,诗中多悲忧饱傺之音,字句间别饶秀艳。清代诗人范坰曾选刻赵慈遗稿中的40多首诗,认为诗作中“往往有名句似青莲”,对赵慈评价甚高。研究赵慈的家世及诗歌创作,对研究博山赵氏家族及历城朱氏家族具有一定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3.
1992年出版的《白鹿原》是一本长篇小说,它也是我国小说中家族母题叙事中意义重大的文学作品。其重要意义在于在爆发的五四运动中它是一篇在母题小说中具有人性的救赎和叛逆的模式,而且它还揭示了在我们中国的家族制度崩溃时最常出现的一种必然的特别的现象——家族权利和国家权力之间的分流和抗衡。因此研究《白鹿原》的家族母题叙事,完完全全可以从小说里面看出当时旧中国处于一个什么状态,当时旧中国下面的封建家庭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14.
宋夏战争中的乡兵与堡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宋夏战争史上,北宋政府为了对付西夏军队的寇掠,除了在西北沿边地区部署大量正规军外,还积极招募弓箭手、蕃兵等乡兵部队配合禁军戍防和作战。自仁宗朝始,北宋政府在西北地区大量修筑堡寨,以构建防御西夏的军事屏障。在此过程中,乡兵和堡寨的紧密结合,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北宋防御西夏的能力,并逐步扭转了长期对西夏战争的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15.
《李将军列传》是《史记》名篇之一,在文中司马迁刻画了以李广、李陵为中心的李氏家族的形象,司马迁笔下的李广家族是当时一类人物的缩影,司马迁创作此篇的意图也很复杂,本文通过分析《李将军列传》,并将它与《史记》的相关篇章进行比较,寻找造成李广家族悲剧命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北宋初,宋太宗确立了"兴文教,抑武事"的治国方针。有宋一代,科举和教育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意义。同时,世家大族的势力日益衰落,为新兴社会力量的崛起提供了空间。在这种形势下,新兴士人家族的出现,在社会上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宋代新兴士人家族具有三方面特征:读书应举成为家族成员的共同价值观,并身体力行;士人家族的兴衰与政治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士人家族都拥有一定的财富。  相似文献   

17.
近代沙俄对我国西北的侵略变本加厉;西北的局势极其险恶。一些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感到外患日亟,纷纷致力于西北边疆史地的研究,力图通过研究,揭露沙俄的侵略野心,以唤起国人对西北边疆问题的重视。当时,形成了以徐松、张穆、何秋涛三大名家为首的西北史地学者群,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掀起了近代西北史地研究的第一次高潮。这次研究对当时西北边疆的保卫及对后来的研究都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明代木氏家族共历15世,世代子孙皆雅好诗文,其中尤以木公、木增文学成就最高,且有诗文集存世。在研讨多洛肯、王铭璇辑校《明代纳西族木氏土司文学家族诗集》的基础上,以木公、木增为中心,对木氏土司的日常生活与诗文创作进行研究。木氏家族的诗文创作主要围绕日常生活展开,内容涵盖山水游赏、诗酒遣怀、交游酬唱、文化休闲与风物民俗等方面。木氏家族的诗文反映出云南少数民族文学与中原文学的深度融合,加强其研究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北宋是我国科举考试制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在此期间,科举制度逐步走向了成熟完善。文章主要探讨了北宋改革完善科举考试程式的相关措施,并分析了这些措施对当时科举考试所产生的一系列积极影响,即在形式上促进了科举考试的公平,更有利于选拔人才,同时也指出这些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革除科举制度固有的弊病。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上海市Z世代青年家政工的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借助理性选择理论探究Z世代青年家政工的择业动机与职业身份认同。市场化下的员工制企业中,18-30岁的青年男性成为家庭保洁工作者的重要来源,这有助于缓解家政行业的职业性别隔离状态。为了获得进一步的职业发展,青年家政工在公司和客户的双重压力下开展行动策略。本研究以期在帮助青年家政工突破就业困境方面提供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