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居易前期诗作中表现出了"明道"与"缘情"、"尚用"与"尚美"等两歧性,而据相关文献资料可知,白居易前期的诗论却又是以"明道"为宗,倡导写实尚俗,忽视了诗歌的情感和审美特征。显然,他的诗论与实践之间存有抵牾。但是白居易始终没有直面其诗歌中的这些矛盾,究竟是他的无意识抑或有意为之?从白居易的家庭环境、心态性格及其相关的客观存在等方面来看,其前期诗作中存在的两歧性或许是合于情理的。  相似文献   

2.
女性题材是白居易诗歌中重要的内容之一,白居易的诗歌中描写了上至君王宠妃下至妓女农妇等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透过这些具体的诗歌,我们可以看到,白居易在欣赏女性"美"的同时更着重表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深深的"苦"痛,诗人以同情的笔触,写出了对广大被压迫女性的关怀,体现了进步作家的人道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3.
白居易不仅是一个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也是一个卓有贡献的文学评论家,他第一次全面认识到情、言、声、义为诗歌的四大要素,并阐述了诗歌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后世作诗与论诗立下了规范。  相似文献   

4.
继韩孟,起元白,尚通俗,写实开。继韩孟之后,中唐诗坛崛起的白居易开一代写实诗风,为后人研究中唐时期的社会现实提供了绝无仅有的参考。白居易也因其写实诗风与诗歌成就而被后人誉为"诗魔"与"诗王"。本文从白居易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入手,对白居易的写实诗风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唐佛教艺术的发展,特别是壁画、塑像等造型艺术和中唐诗歌代表人物白居易诗歌的特点比较,来展开这些艺术形式与白居易诗歌的深层关系,说明白居易诗歌的独特的一面,与这种特点的来源。  相似文献   

6.
白居易生活于唐代中期,正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型期,这一时期因为各种不定因素的交织,在诗词创作上又出现了高峰,而白居易作为中唐诗人的代表,他诗歌中表现出来的对女性的尊重、理解和同情,在重男轻女的古代社会,无疑是一种先进的思想和超前的态度,对此,后代文人虽多有诟病,但在那样的社会有这样的行为和想法确是难能可贵,也值得我们今天来重新审视白居易这一行为。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诗歌在长期发展中,创造出多种多样完美的艺术形式,特别是到了唐代,近体诗的体式和技巧更臻于成熟和精致.无论律诗或绝句都有着严格的格律要求.汉语的特点所构成的对偶、平仄和押韵,并没有成为诗的羁绊,而是造成一种与内容十分协调的诗的韵律,使中国古典诗歌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美、韵律美,讲究节奏和韵律.所以读诗比读一般的文章要求更高.  相似文献   

8.
作为爱尔兰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叶芝将爱尔兰民俗和神话作为自己的诗歌创造题材,致力于恢复凯尔特文化传统。与此同时,他在创造中采用了基督教文化元素,将爱尔兰凯尔特文化与西方基督教文化融合在一起。叶芝诗歌中兼具凯尔特传统与基督教元素,此外,他坚持用英语写作,体现了他诗歌中凯尔特文化与英国传统文化之间的依赖与对抗。他在保持与本民...  相似文献   

9.
杜甫诗歌的"集大成说"在两宋得以定型并获得后世杜诗学史的认同,其主要内涵是"宪章汉魏,取材六朝",也即杜诗在诗歌艺术表现等诸多方面对汉魏六朝文学名家都有所继承和发展,并集合了诸家之长.两宋大量诗话皆结合杜甫的创作对"集大成说"进行了论述.杜诗"集大成"说的定型,对"诗圣"说的产生,具有重要的奠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汉魏六朝是中国文学史上注重"悲怨"的时代,催生了许多蕴含悲哀、愁苦的诗歌, "悲怨"成为当时诗歌的主旋律,名家名作鼎盛一时,这种现象不仅是文学"以悲为美"的审美积淀,更与不断更迭的政治背景、儒道玄佛的多维融合有着直接的关联,正是在这几个因素的叠加下,悲怨诗歌兴盛一时,并对后世以"悲怨"为主题的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杜诗"沉郁顿挫"诗风的形成与其沉浮的一生有莫大的关系,不过到中年才始见端倪,成熟于晚年.中外诸家都在考其"沉郁"的内容和"顿挫"的诗歌形式表现,却忽视了杜甫晚年诗歌中的"纵横"之气的展现形式.杜诗所展现的是"悲壮"的空间和时间的纵横交错感,也正是这种"纵横交错"之感成就了杜甫诗歌的悲壮.考其具体源流和诗歌表现以及所营造出来的诗风都将成为思辨的内容,而这都要落脚到杜甫晚年诗歌"纵横"模式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白居易从自己的政治观念出发,提出了诗歌“为时”、“为事”而作的创作原则,强调诗歌政治教化的社会作用,注重诗歌思想情感内容与表现形式的统一,要求按照“六义”的标准来评价诗歌。白居易诗论是对儒家诗论的总结、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韩愈在李、杜后开辟诗歌新领域,其诗体现出"以文为诗"的创作倾向,而这种创新诗歌风貌与韩愈"气盛言宜"文学理论相结合,体现出了雄奇强悍的气势.同时这种创作倾向沾溉一代宋诗,影响深远,使宋人在唐人之后摆脱诗歌束缚扩展出一片诗坛新天地.  相似文献   

14.
韩愈的赠序文从维护大一统政权的长治久安为出发点,一方面极力主张士人要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一方面也呼吁朝廷为士人的出仕创造必要的条件.同时在他的人才观里,又贯穿着儒家思想中固有的"兼济天下"和"独善其身"的矛盾.就文学观而言,他的"不平则鸣"的文学主张,突出强调了文学创作的心理动因和"抒怀"、"发愤"的特质和作用.同时作者认为韩愈的文学观主张节制美,反对放纵美,主张将个人的遭遇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来进行创作,可见,社会的道德伦理价值是韩愈文学价值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本文紧扣顾城的诗歌作品,通过对他诗歌作品中意象的分析来证明诗人在"幻想世界"和"现实世界"间存在矛盾性,并从伦理根源上分析造成这种悲剧的原因正是在他成长过程中缺少"良心""成人"教育而导致的伦理建构的缺失。  相似文献   

16.
作为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整体"三线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园林类专业的一次具体应用,本研究以园林类专业为试验对象,探索园林类专业人才培养规律,提出"双渗透、双侧翼"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将创新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与专业知识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渗透到技能培养主线中,以职业素质培养、职业道德培养与职业资格培养为两个侧翼,以技能培养为主线,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根本目标."双渗透、双侧翼"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实践检验,对高职教育园林类专业教学改革具有实用价值及应用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大学校园诗人创作为主的"第三代诗歌"为切入点,在辨析上个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不同学院环境的基础上,论述1980年代校园诗歌创作的特点,以及1990年代围绕"学院派诗歌"的命名所进行的相关论争,进而讨论"学院派诗歌"这一命名的合理性问题及其对于当代诗歌实践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殷璠<河岳英灵集>中诗人评语的文本解读出发,选取他对盛唐诗人高适的评语并结合其所选高适的部分诗歌作品,分析评语的具体意义.总体把握评语中"胸臆语"、"风骨"范畴的内涵,研究高适诗歌的风格特征并将其还原到诗人具体的诗歌创作实践中,以期对殷璠的品评做出更为细致和较为合理的文本阐释.  相似文献   

19.
本雅明的翻译思想概括来讲就是"翻译超越论",其中的"纯语言"以及翻译的"森林喻""再生喻""切线喻"和"陶罐喻"对翻译诗歌有很大的启示;而庞德作为西方文艺学派的代表,他的"创译"让人耳目一新,与本雅明的翻译思想有很多契合之处.以庞德的汉诗英译为例,进一步阐释本雅明的"翻译超越论"具体的理论应用,以此为诗歌翻译研究提供新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曹丕的诗歌独具个性的内在之"气",有着丰富的含蕴,它具体地体现在作家及其作品的"真情"、"个性"和"风力"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