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镇西老师十一年前(1989年)发表在《中国青年报》的文章《沉重的思考——中学德育的危机及其原因初探》,我作为一名中学生时就拜读了,当时极为李老师透彻的分析折服,并以它为武器对当时的教育进行批判,以此作为自己争取个性自由的理论依据。十一年过去了,我做教师也七八年了,才发觉事情并完全不像我那时想的那样。教育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应当承认,十一年前,李老师对德育的批判有相当一部分是切中时弊的,除了他对传统道德教育的批判我现在不同意(十一年前我是同意的)外,多数看法至今我是赞同的。但最近,李老师将这篇文章重新贴到了网上,并指出“本文所提到的一些德育问题并未有大的改观,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怎样才能教得精彩,是困扰一线教师的最大难题。纵观当今的各级各类优质课、公开课,参赛教师几乎调动了所有能想得到的教学手段:或演课本剧,或开辩论赛。或分组讨论等等。虽然吸引了评委及听课老师的眼球,但却大多游离于文本之外,对学习的主体——学生来说,他们的感受可以借用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中的一句话来表达:“热闹是他们...  相似文献   

3.
据说,在一些语文老师中流传着一句话:“听课要听李镇西。”我没有听过镇西的课,是一大憾事;但是从这些教学实录里,我仍然不难感受到镇西在课堂上那份挥洒自如的从容,那些灵光一闪的机智和幽默。听这样的课,确实是一种艺术享受!我想,很多语文教师都把能够听到镇西的课视为幸事,不是没有原因的。——著名语文教育家钱梦龙读《听李镇西老师讲课》有一种别样的感觉,李镇西的课与李镇西的文字都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我似乎很难用几个形容词来概括,我的直感是,李镇西的课是他自己的课,是他的心灵、他的思想、他的情感、他对课文的理解、他对生活的认…  相似文献   

4.
“他仿佛就是我的班主任” 范景文:“其实,我更愿意叫他李老师。”我2004年参加工作,第一年就当上了班主任,对于我来说那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就在我焦头烂额的时候,同事给了我一本书——《爱心与教育》。我这个80后,最不喜欢听别人讲大道理,但书中那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却深深吸引着我,向我讲述着一位用心的班主任如何对待自己的学生,我的心被爱融化了。  相似文献   

5.
这堂课是今年4月李镇西老师为江苏省通州市“名师之路”教育科研沙龙活动上的一堂公开课,学生来自该市石港中学(南通市重点中学)初一年级,听课老师除了40余名沙龙成员外,还有该市一些中小学校的普通教师。《提醒幸福》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自读课文。该市用的是由洪宗礼主编、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没有收录毕淑敏的这篇文章。课前,李老师托活动的组织者给学生印发课文,并要求学生预习。课前五分钟谈话结束,正式上课。李老师一开始就带领学生直奔课文。他先要学生实话实说,谈是否喜欢该文。当得知同学们都真心…  相似文献   

6.
李镇西是当今语文教育界的"变革者",他的教学体现着建构主义。李镇西以其独特的教学模式诠释着自己的教学理念,激发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总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气势点燃了课堂的教学气氛,他的教学培养了独立学习的意识和积极思考的习惯。  相似文献   

7.
曾庆渝 《师道》2002,(6):9-11
2000年4月至6月,在陕西师范大学参加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时,有幸与李镇西同学并成为朋友。  相似文献   

8.
在新时期教育改革背景下,如何打造一支高素质班主任队伍、提高班主任整体水平,如何成为一名富有智慧和魅力的优秀班主任,一直是广大校长和班主任极为热衷、极为关注的话题。为此,本刊编辑于3月29日来到四川成都武侯实验中学,走进李镇西的学校、李镇西的“班”。编辑们通过听课、采访、座谈、讨论等形式与李镇西校长和他的同事们近距离接触,不仅重新认识了作为班主任的李镇西,更认识了作为校长的李镇西,而且体验、感受了李镇西与他的同事们的快乐、幸福与成长。本刊将分期刊发相关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袁卫星老师:你好! 谢谢你对我的信任!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你的来信通过向我倾诉自己当班主任的一段挫折经历,表达了这样的困惑: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育之爱为何如此沉重?你的这个困惑也是相当多的班主任的困惑,因为自<爱心与教育>出版后的两年多来,我收到许多来自全国各地老师的来信,都向我提出了同样的问题,表达了和你一样的困惑.但由于工作太忙,我实在无法一一回复老师们.现在,借着给你回信的机会,也算是给其他老师一个答复.  相似文献   

10.
教师李镇西     
李镇西的外貌远远没有他的名字那样大气,甚至可以肯定他吃不下鲁提辖的三拳头,一辈子做不成屠户“镇关西”。他的学生形容他长得像聂卫平,仔细观察,倒真有五分形似。镇西不近烟酒,甚至不会饮茶,口渴时灌凉白开,至于麻将、乐山长牌“贰柒拾”、蒙金花等大众娱乐活动,他更是一窍不通,他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看到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时.我心里很不以为然,觉得口气有些狂妄了。但当我捧着它细细阅读时.却感觉犹如夏日一阵清凉的风吹进我的心窗.让我领略到一种情绪疏通的欣然和愉悦,感受到精神的丰满和人生的充盈。“做最好的老师”不是狂妄,相反它恰恰反映了李老师多年来对教育理想的孜孜追求,强调的是不断超越自己,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达到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相似文献   

12.
贾家悦:“咔嚓!”脸上洋溢着笑容的我们,和李镇西老师一起被相机定格在这个欢乐的时刻. 今天是一个对于我们来说很特殊的日子.我们经历了踏入初中校门后的第一堂公开课,大家都显得有些紧张而又充满期待. 刚上课时,我们因为台下观众的缘故很多还有些不适应,但李老师上来以后,气氛就慢慢活跃起来了.上课后,李老师先问我们对这篇文章有什么疑问.第一个提问题的就是谢雨舒.她问:“我看见诗中有一节写了一个‘大写的人’.这个‘大写的人’是什么意思?人就是人嘛,人怎么会是大写的呢?”“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谢雨舒说完后,李老师一拍大腿,激动地说.我们都被他夸张的动作逗笑了.  相似文献   

13.
14.
柳清凤 《贵州教育》2010,(23):45-45,48
当我第一次看到李镇西老师写的《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的书名时,我首先想到的是风行一时的澳柯玛广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句话一直是我很赞同、欣赏的一句话。一个人也好,一个企业也好,包括一个社会,总是该不断努力进取,只有今天比昨天进步了,才能真正有所发展。觉得澳柯玛的广告说到这份上,也确实该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5.
近读李镇西老师的《从批判走向建设》一书,深为李老师的那种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所鼓舞,更为他不拘一格、敢于创新的勇气所打动,不由得想起了听过的他上的一节作文评讲课。  相似文献   

16.
任其宏 《班主任》2002,(5):42-44
2002年第二期《班主任》杂志刊登了李镇西老师《岂能如此考评班主任》一文,读了此文之后,觉得这篇文章贴近现实生活,文章观点鲜明,语言犀利流畅。但有一些观点,我觉得失之偏颇。有几点不同看法阐述如下,并请教李老师。  相似文献   

17.
上课铃还没响,但听课教师和学生已各就各位,整个教室的气氛相当凝重,李镇西老师面对的是一群陌生的学生。这时,他走到第一排学生座位前,与同学们靠得那样近,他轻轻地说:同学们,你们不要紧张,树立这样一个观念,咱们一起来学。顿了一下,他又说:你们先按我昨天说的,思考问题,有问题我们一起来解答。然后,他又说,在课堂学习上,不要迷信权威,老师也可能有错,错了还不一定知道。请  相似文献   

18.
上课铃还没响,但听课教师和学生已各就各位,整个教室的气氛相当凝重,李镇西老师面对的是一群陌生的学生。这时,他走到第一排学生座位前,与同学们靠得那样近,他轻轻地说:同学们,你们不要紧张,树立这样一个观念,咱们一起来学。顿了一下,他又说:你们先按我昨天说的,思考问题,有问题我们一起来解答。然后,他又说,在课堂学习上,不要迷信权威,老师也可能有错,错了还不一定知道。请  相似文献   

19.
师生平等是现代教育的新理念,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做到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与此同时,还应与学生站到同样的高度,去关心、帮助所有的人。  相似文献   

20.
《陕西教育》2014,(1):69-71
我曾从《重庆晚报》上看到一张场面壮观的照片——大操场上,成百上千的人排得整整齐齐,横看竖看斜看都宛如大型体操表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