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抗战胜利后难得的历史机遇,使自由主义者的民主建国热情空前高涨,他们在理论和现实层面均力主有别于国共两党的“中问路线”,对民主问题的理论阐发和探讨正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民主的价值、民主的不同形式、民主的若干原则是自由主义者关注和分析的重点,他们对这些核心理念的系统论说,不仅体现着自由主义民主的精义,同时也反映了20世纪40年代后期自由主义新的发展趋势。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看似学理化的论说,其实有着深刻的现实针对性,从中我们不难体会他们渴望中国步入民主进程的拳拳之心。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中国诗歌身份暖昧,诗坛事件众说纷纭。要对九十年代诗歌美学流变有一个宏观上的把握,首先就要从时间维度上对九十年代诗歌美学思潮做一个必要的切分。同时也要兼顾到诗歌创作思潮发展过程中那些具有标志性的诗歌事件以及酝酿这些事件的社会思潮和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4.
20世纪20年代我国教育思潮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平民主义教育思潮;二、实用主义教育思潮;三、工读主义教育思潮;四、职业教育思潮;五、自由主义的教育思潮。  相似文献   

5.
20世纪20年代我国教育思潮主要有以下两种一、平民主义教育思潮.这一思潮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批判封建教育,要求打破教育为少数人所垄断的局面,使普通平民获得文化知识.二、工读主义教育思潮.它是在进步青年要求新生活的急切愿望下,作为一种新社会、新制度、新生活的模式而出现的.由于提倡工读主义者的信仰不同,对工读的社会意义、目的的理解不尽相同,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相似文献   

6.
20世纪20年代我国教育思潮主要有以下两种:一、平民主义教育思潮。这一思潮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批判封建教育,要求打破教育为少数人所垄断的局面,使普通平民获得文化知识。二、工读主义教育思潮,它是在进步青年要求新生活的急切愿望下,作为一种新社会,新制度,新生活的模式而出现的。由于提倡工读主义者的信仰不同,对工读的社会意义,目的的理解不尽相同,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小说创作繁荣但精品不多。先锋之后的小说失去了80年代的激情和喧哗渐趋平静,小说向边缘漂移,市场化对文学开始发挥作用,现实主义在调整中发展,晚生代异军突起,女性写作自成风景,新小说家们大多面对当下写作,个人化写作渐成时尚。作家群体既分化又互容,小说思潮总体上是淡化的。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初的中国,职业教育思潮能够在各种教育思潮中脱颖而出,并产生较广泛的影响,使职业教育受到各界的普遍重视,从而在中国得以较快发展,究其原因,除职业教育思潮的倡导者们倡导有方之外,更重要的是职业教育本身适应了我国近代社会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化而急需大量掌握一技之长专业人才的发展需要。虽然在贫穷落后、百业凋敝的近代中国,职业教育思潮如其它教育思潮一样最终都毫无例外地趋于消沉,但它在促使学界追求教育的平民化、职业化、实用化方面的意义是值得肯定的。而且它对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实践活动和教育理论的丰富发展,曾产生了许多积极的影响,并为新中国的职业教育事业留下了许多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9.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使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陷入经济、政治、信仰危机的深渊,资本主义的吸引力日益削弱;而这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却取得了辉煌成绩,创造了"孤岛繁荣"的奇迹,社会主义的魅力迅速彰显;在危机打击下,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华经济掠夺,日本则悍然发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危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中国文艺思潮的本质,就是走向现代性,在现代文学里体现为反专制、争民主。巴金文艺思想的本质是以人性自由为价值观出发的写真实论。即真与善。真是巴金文艺思想的生命,是核心,善是巴金文艺思想的基点,是价值。凡是善被遮蔽的时候,真的追求就特别突出,凡是善正常体现的时候,他的这种真的追求就失去了那种斗争的焦灼感、冲动感。与茅盾、郭沫若比较,巴金的真实观是感受真实观,巴金文艺思想的历程,也侧写了中国现当代文艺思想的历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20世纪20年代唯科学主义思潮的探讨,提出其时自上层知识分子至下层平民百姓的整个中国社会空间,弥漫着一股浓厚的唯科学主义情结。这表现在思想界的"科玄论战"中科学主义对所谓玄学鬼的征讨,也表现在文学界许多作家对浪漫主义思潮的直接阻击上。认为正是因为唯科学主义的泛滥才彻底阻断了浪漫主义思潮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历史的角度探讨陈启天由非基督教到反基督教教育进而主张收回教育权的思想发展轨迹。国家主义教育思想是其从事收回教育权运动的理论基础。在收回教育权运动中,他充分利用《中华教育界》和《醒狮周报》两大舆论阵地,一方面自身系统建构国家主义教育理论以鼓吹收回教育权,另一方面积极引导教育界的舆论导向,声援收回教育权运动。同时,他在中华教育改进社年会上多次提请相关议案,并发起成立"国家教育协会",推动收回教育权运动。对于他在这场运动中的历史贡献与关怀祈向,应予以肯定与关注。  相似文献   

13.
“五四”之后学生分流现象严重、社会各界及教育界的反感、学生内部的分裂、政府调控与学界内外的引导以及工农运动作用的凸显等原因,学生运动出现短暂沉寂。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加强公民意识培育,而公民意识的形成有赖于系统的公民教育。在我国积极推行公民教育,使之成为全国社会性运动,始于20世纪20年代余日章领导的青年会开展的成人公民教育运动。这项公民教育运动对于提高国民公民意识和公民观念及催生现代民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认识与分析余日章领导的成人公民教育运动,在我国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今天,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后的妇女参政运动持续时间长,规模大,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虽然力争的仍是宪法上的平等,但是由于认识上的提高,参政范围比民国初年更为广泛.其突出表现是这次参政已超出了资产阶级女权运动的范畴,带有无产阶级妇女解放的性质.  相似文献   

16.
17.
20世纪20年代潮汕地区的收回教育权运动是一次大规模民众运动与地方政府外交途径相结合的爱国运动。它成功地将潮汕地区的教会学校置于中国的私立教育体制的统一管理之下.并迫使其进行改革.以切合潮汕地区的实际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潮汕地区的教育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19.
1920年前后的中国社会,战火频仍,农业危机。灾岁农民农业生产下降;丰年农产品价格不振,造成粮食产量急剧下降。粮食产量降低,粮食调剂不便,加之政府的不作为,造成粮食供应愈发紧张,最终酿成社会人群中普遍的粮食恐慌,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与矛盾,并由此引发了各式各样的社会冲突。  相似文献   

20.
电影观念是电影创作人员进行电影创作的潜在动力支撑,它从根本上决定了电影的艺术水准与制作层次。1920年代中国电影产量不菲,但1920年代的中国电影刚刚起步不久,且作为一种舶来品,被社会人士当作投机事业,在这种电影观念的引导之下,1920年代中国电影语言虽形成了一定的规范,但仍存在诸多伤饬之处。功利、低端电影观念引导下的电影语言决定了1920年代中国电影的通俗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