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卫东 《今传媒》2013,(4):140-141
据中国新闻教育学会的一项调查显示,新闻主媒介已不再将新闻类专科毕业生纳入其视野,对本科毕业生的需求也已趋于饱和.高职院校新闻传播类专业应如何设置以突破当前发展困境?从当前教育市场的需求看,高职院校新闻传播类专业人才培养应超越新闻主媒介,贴近企业、社区等,走向社会大媒介,坚持大传播导向.大传播导向型人才培养理念有助于高职学生求职和服务社会.高职院校应以“大传播”为新闻传播类专业设置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高校新闻院系是新闻传播类学生的培养单位,同时也是新闻传播学专业高端人才的用人单位,其选人用人标准如何,不仅对于新闻传播类人才培养水平有直接影响,而且对于其他新闻传播类用人单位的选人标准具有示范意义.然而,目前新闻院系的招聘选人标准却存在诸多怪象.怪象之一是崇洋媚外.很多高校不顾自身需求和人才培养特点,对于新闻传播人才一律将“有海外留学经历”奉为圭臬.这等于直接将众多土生土长的“国产人才”拒之门外.怪象之二是盲目攀高.一些新闻院系在招人用人上如果崇洋媚外心理无法得到满足,那么在国内人才使用上则盲目攀高,非“985”、“ 211”不要.一些自身并非“211”、“985”的院校,选人标准也是非“211”、“985”不“娶”.  相似文献   

3.
蔡斐 《青年记者》2012,(17):71-72
去年9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与法学院携手合作,开设“新闻一法学”实验班.这是法制新闻人才培养模式的又一创新.此前,西南政法大学等院校也积极整合法学和新闻传播学资源,进行法制新闻人才培养的探索.这些努力的背后,一个共识就是,法制新闻迅速崛起,法制新闻队伍不断壮大,但法制新闻人才的培养明显滞后,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进行不断的检讨,以修正法制新闻人才培养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新闻人才培养一直都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在很多人看来,教育就是以社会需要来塑造个人,新闻教育作为一种职业技能教育,社会需求更应该成为人才培养的唯一标准。于是人自身的完善与发展一直被我国的新闻教育所忽视。然而正是这种‘社会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5.
杜可琦 《今传媒》2023,(1):42-45
目前,部分高校新闻专业存在人才培养方案老旧,课程改革缺乏稳定性,人才培养缺乏层次性,实践教学观念落后和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导致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针对当下新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高校应弱化自身课程界限,强化对学生的知识拓展与专业指导,构建课程群体系,培养“范长江式”新闻人才,并加大对教学成果的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播新闻”已经远远难以满足大家的观看需求,“说新闻”这一种新的传播新闻资讯的方法随之产生.这种新的方式吸引了大量观众的眼球,但对于这种新兴的方式,自然也少不了一些争论.本文就“播新闻”与“说新闻”的存在环境、分析对比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李青 《新闻前哨》2022,(21):63-64
新媒体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阵地,这对高职新闻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探索“一体两翼三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进行专业内涵建设,提升学生新闻素养、增强职业能力、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8.
刘国强 《青年记者》2017,(22):68-69
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似乎是老生常谈而又不得不谈的话题,特别是在新闻与传播技术形式和平台、渠道都发生急剧变化的当下,如何使新闻传播学科的教育教学跟上这一变化潮流,培养出当前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已经成为大家探讨的热门话题.笔者结合四川外国语大学(以下简称“川外”)新闻与传播学院人才培养改革的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高校新闻专业在激烈竞争中持续发展,其竞争核心在于培养的人才是否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本文分析和探讨了高校新闻专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的创新模式,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时政新闻报道难是困扰我国新闻界的一个老问题.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时政新闻大多是写领导新闻,社会新闻是写百姓的,生动有趣,可读性强,如果时政记者换个思路,从百姓的需求出发,巧用社会记者的视角采写时政新闻,做到报道领导活动“平民化”、挖掘新闻线索“社会化”、采写重大题材“故事化”,是提高时政新闻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的三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陶建杰 《青年记者》2017,(21):102-103
新闻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既是对课堂教学的检验,又能培养新闻学子实际动脑、动手能力,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如何探索全媒体时代新闻实践教学的创新模式,成为各新闻院系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上海大学近年来开展的“新闻实践采风田野训练计划”(以下简称“田野计划”),以“师徒制”遴选精英学生记者进行专题性的新闻实践活动,旨在出人才、出精品、创品牌,正是对这方面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2.
信息时代,人们对新闻信息传播速度的需求越来越高,不仅希望了解世界发生了什么,更希望了解将要发生什么.于是,一种新的新闻报道形式----“预警新闻”应运而生.随着社会发展变化加速、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增加以及媒体竞争和社会预警功能的增强,预警新闻报道越来越受到业界和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对现代新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阳 《新闻传播》2006,(2):40-41
我国新闻传播教育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随着我国传媒由“行业化”向“产业化”转变进程的加快,在新闻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高校新闻教育和媒体职业需求已达成共识。形成新闻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不仅是21世纪我国新闻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新闻教育储备高层次人才、提高行业竞争力、应对国际传媒挑战的必要举措。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我国新闻教育必须以纵览古今的视野和崭新的姿态来迎接一切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4.
刘磊  周炬  马超 《新闻前哨》2014,(9):47-48
新闻不会消亡 “报纸”这个词翻译成英语是“newspaper”,这一单词由“新闻(news)”和“纸(paper)”两个词组成,报纸就是“纸上的新闻”.新闻会消亡吗?答案是只要人类社会还存在,它就一定会存在.那么若干年后,会消亡的只是“纸媒”这种传播形式而已.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报纸的转型至关重要,因为不管什么媒体,都是内容为王,形式永远都是为内容服务,当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内容的传播需求,甚至开始阻碍内容的传播时,就应该被抛弃,被一种更适应社会发展的传播方式所取代.  相似文献   

15.
论日本新闻教育的人才培养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嘉 《当代传播》2008,(3):74-75
对“学”与“术”关系的不同认识投射在人才培养观念中,就体现为两种不同的人才取向。一直以来日本新闻教育以培养具有执著学术追求的新闻理论研究者、具有批判精神和职业理想的新闻工作者、具有一定媒介修养的公民为目标。随着高层次的应用性人才日益受到社会生产和流通部门的青昧,日本新闻教育的人才培养观也发生了转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新闻传播学是研究“人”的学问,探讨人类与信息的关系,人工智能的不断进步推动着人类与人工智能共生的生态形成。在新闻人才培养中,需要思考技术的边界,以及面对技术革命浪潮时如何找到适合的发展方向。【方法】文章旨在结合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在新闻业的最新应用,梳理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脉络,思考ChatGPT对新闻从业者带来的挑战。【结果】ChatGPT在新闻采集、新闻生产、新闻传播方面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表现在高效获取信息,提供新闻写作灵感来源,助推知识生产与传播等多方面。与此同时,ChatGPT在新闻业中应用的潜在问题包括虚假新闻、内容生成“全面”却不“深入”、数据内容的风险与偏见等。【结论】新闻业人才培养的应对性改变可以基于更加强调“融通”育人思想、更加注重细分领域专业素质培养、加强人机协作能力培养等,坚持“以人为本”的逻辑与发展方向,以确保新闻业人才培养能够适应这一变革时代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宋万林 《新闻知识》2006,(12):24-26
新闻传播学博士不会写新闻消息,这是当代中国新闻教育的悲哀。它反映出新闻理论研究与新闻实践的“两张皮”;新闻教育之“学”与“术”的严重脱节;高等新闻人才培养目标的惊人错位。21世纪需要高水平的新闻人才,传统的新闻教育对此捉襟见肘。超越与突破传统新闻教育之桎梏,建构全新的新闻人才培养目标与教育模式是当务之急。“复式专才”的新闻人才培养目标,是当代新闻实践的总结与前瞻结果,在“四化”体系的支撑之下,它将使当代中国新闻教育重现生机。一、“复式专才”的内涵“复式专才”即新闻人才的培养目标,指21世纪的新闻人才应该是“…  相似文献   

18.
新闻是人类“客观性需求”对“主观性”的真正挑战.新闻学的尊严体现在通过新闻本身的追问,通过“新闻”的破晓,人类或许会发现更多的社会事实和人自身的真实.而新闻的工艺或新闻术,从其产生的本源看,诞生于新闻工作或实践的现场,是操持新闻业务的经验智慧.新闻学术面临的基本处境是:学与术不分,以学的方式研术,以术的路径求学.新闻之学和新闻之术分属于不同的性质,归于不同的宗旨.新闻学术的教育制度设计层面,也应依据学术分途的思想分别设计之.  相似文献   

19.
媒介融合通过改变媒介社会环境对新闻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管理型”、“全媒体型”、“整合型”传媒人才。本文通过对陕西省地方高校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呈现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对地方高校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路径提出了思考,以期对传媒人才培养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柳邦坤 《新闻知识》2015,(2):75-76,108
当前我国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正处在一个转型和变革时期,新闻传播行业发展的全媒体时代、媒介融合的现实背景、多元需求的社会背景、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实际,都对新闻传播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适应这种转型和变革,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应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通过创新和实践,努力培养政治合格、业务过硬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新闻传播类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