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人们对现代知识客观性以及建立其上的教育行为的批判和反思,这种教育价值观受到质疑,现代教育跨向新的转型期。其一,在教育价值追求上,从追求教育的工具价值转向重视教育的人本价值,在寻求通过教育使人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同时,强化教育对个体生命和文化提升的意义;其二,在人的发展上,从追求以知识记忆与应用为标志的外在发展转向以知识判断和批判为标志的内在发展,强调知识的个体意义。  相似文献   

2.
呼唤展现自己生命意义的教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被忽视的教师的生命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标志着我们看待“教育与个体生命关系”视角的转换,我们不再把学生当作被塑造的对象,把教育当作儿童为成人生活做准备,我们要求把学生当作生命个体,从生命个体的价值需求角度来反观教育的使命;我们批判传统教育把学生当作一个简单的、等待别人任意塑造的人,批判传统教育把人的生命加以分割、忽视人的现实生命而去追求飘忽不定的单一化的未来生活;我们要求现代教育直面人的生命,追求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高影响力教育实践是美国本科教育理念和课程实践的重大变革。其核心思想是摆脱大学课程改革的职业主义取向对迅速变化的世界与社会的被动适应,寻找大学教育永恒的要素。通过最核心的社会责任感、知识、智能与技能、批判思维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全体学生和所有高校都实现追求卓越的目标。该教育实践对我国高校课程改革有一定启示意义:课程改革应强调应用;在重视适应经济、行业、职业、市场的价值导向下,还应同时把握住大学教育和学生作为人的永恒要素对课程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与学生主体性的回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十一世纪强调人的主体性回归,这需要教育培养有个性、有创造力的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新世纪人才,而传统的课程由于现代知识观所决定的知识霸权,强调统一性、标准性,压抑和蔑视个人知识和地方性知识,强调唯书、唯上,而不鼓励歧见和批判精神;强调分科知识的学习而造成知识概念的支离破碎,逃离了理性和价值的批判,导致培养出来的人像是一个模子扣出来的,缺乏个性和创新精神。新一轮的新课程改革以其独特的理论支持,崭新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体人的本质意义,促进人的主体性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实施现代学徒制是当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而杜威的职业教育理论与现代学徒制有一定联系。从价值层面上看,杜威的职业教育理论和现代学徒制的提出都是为了适应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从教育目标和方法上看,杜威强调主动作业,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而现代学徒制也是强调在工作情境下学习,以使学徒习得适应未来职业发展所必要的知识及技能;从特点上看,杜威的职业教育理论和现代学徒制都强调与真实工作情景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育在强调入对社会的适应,强调人面向社会发展时,却忽视了人的生存本身,忽视了“照料人的心魄”这一教育的永恒使命。现代教育强调知识,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它始终以人为中心,以追问历史对于人的意义、价值和存在本体为己任,它通过人类积累的智慧精神,心情精髓与阅历经验传授给下  相似文献   

7.
“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关涉教育目的。从“谁的知识”以及“什么知识”两个维度探讨课程知识的价值取向,课程知识既要满足个体发展的价值追求,同时也应保有社会价值。课程知识应以彰显“有尊严”“包容性”“可生成性”等为基点,建立“个体经验”与“社会经验”发生互动的教育场景,才能将知识内化为内在品质,从而实现个体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也才能充分体现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博览在线     
《广西教育》2011,(35):21
发达地区基础教育转型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徐士强在《上海教育科研》2011年第6期上撰文,在今年的上海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上海提出了基础教育五大转型:教育价值追求上,从过度追求功利价值转向更加追求教育对"人"本身的价值,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存在与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需要;教育质量观上,从以学科知识传授为主的单一质量  相似文献   

9.
对西方课程编制影响较大模式的有:以预期-评价为特征、讲究效率-控制的目标模式,致力于教育内在意义与本体价值发展的过程模式,反对片面依赖理论、强调具体情境的实践模式,弘扬、追求个体解放的批判模式。今天中国的课程改革从中可得到的启示是:要高度关注课程的人文价值;课程应体现多样化和个性化;重新确立课程编制的主体,实行“自下而上”的民主方式,逐步建立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体制。  相似文献   

10.
高考的社会价值取向反映出高考改革中的问题。在追求教育公平的现实背景下,必须正确引导高考社会价值取向:高考要适应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体现社会发展核心(主导)价值取向;高考要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为不同的个体提供深造的机会;高考的公平与诚信价值取向应贯穿于高考的始终;注意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高考改革的成功经验;高考应体现主体的理想追求和终极关怀等。  相似文献   

11.
浅议教育公平、教育平等和教育效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求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平等,提高教育效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也是发展教育的主旨所在。教育公平是教育事业的价值追求和永恒理想,是教育平等和教育效率相互促进从而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促进教育平等和提高教育效率可以并行共进,教育公平是教育平等和教育效率二者水平不断提高的和谐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2.
教育功能是教育价值与教育目的的基础;教育价值可转化为教育目的,而教育目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转化为教育价值;教育目的对教育功能、教育价值有反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公共性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属性,它要求国家主动干预,维护公共利益;要求国家财政支持,改善整个社会的教育条件;要求以社会为本位,维护每一个人的平等受教育权。由于传统法律部门难以回应教育公共性凸显所反映的社会要求,教育法应运而生,成为维护教育公共性的一个理性选择。2002年之前的教育立法,整体看是为了实现改革目的、实现"以法治教"而制定的法,缺乏与教育内在价值的呼应,不能发挥社会所期待的、应有的功能,在前期教育改革中出现了一些新矛盾、新问题,导致了教育的公共性危机。当下,教育立法必须回归教育的公共性,以教育的公共性为教育立法的核心价值基准,教育法各要素的规范也须考虑公共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技术和艺术具有相同的本源。教育技术发展的一种新的可能性是从教育技术到教育艺术,这表现为三个方面:①在教育技术的理念上重温语言;②学习资源的艺术化;③教育过程的艺术化。  相似文献   

15.
教育技术与教育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是立国之本,社会的现代化,首先是教育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赋予了教育现代化新的使命,有力地推动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也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但是对于一般人来说,教育技术还是陌生的新生事物,为一般人所不认识、不理解。本文从教育技术与教育现代化的关系,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与创新的重要性,以及教育技术对人的主体的解放,对于终身学习、学习社会化、教育国际化的深远意义进行了理念上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社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社会资源分配的基本形式发生了重大志化,政府的职能也顺应经济体制的变化而发生了转变。在整个国家实行经济体制转轨和政府进行职能转变的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在政府下放权力之后,谁来承担那些从政府中分离出来的管理责任?本文试阐述转轨后高等教育中介组织在新形势下承担了哪些教育管理功能。及其影响管理功能充分发挥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从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3个方面具体分析教育装备学与教育技术学的异同,对一些概念进行界定。作为教育装备发展史的一个研究课题,这些概念的界定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教育产业化与教育公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运用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的公平原则 ,证明公平的实现要依赖效率的提高。效率的高低即财富的多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平实现的程度。在教育领域中 ,要解决教育公平 ,必须扩大教育供给 ,扩大可以支配的教育资源的数量。而教育产业化 ,是扩大教育供给 ,在更大范围内实现教育公平的必要步骤  相似文献   

19.
20.
教育信息化与教育信息公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比较的角度对教育信息化与教育信息公开两个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二者虽然在信息的范围、关注的焦点、产生的背景和追求的目标等方面都有差异,但仍然存在相辅相承的关系,即教育信息公开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基本前提,而教育信息化则是教育信息公开的重要途径。文章最后指出,我国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育信息未得到充分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