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适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重要倡导者。以今天的眼光看,他当时取得的成绩,亦显得相当特异。上世纪初,胡适还不过是一位留学生,可他的几篇关于新文学主张的文章竟然在国内风靡一时,引发极大的震动。胡适并非主修文学,他的这些新文学主张,由何而来呢?通过翻读胡适日记,我们可以看出,胡适对文学一直有着浓厚兴趣。在留学期间,他更是广泛阅读到大量西方经典及流行文艺作品。这些作品,为他后来新文学观念的形成起了极大作用,更为他倡导新文学"垫"了底。这底子的深厚,扎实,是与胡适下大工夫攻读互为关联的。这里,我们不妨以胡适对西方经典作家莎士比亚的阅读为例,来了解其修习情况。窥斑见豹,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证明。 相似文献
2.
英国属地百慕大是大西洋西部一群岛屿的总称,在纽约东南方,相距770英里,其面积是二十二点五平方英里,人口50,900(英美两国的军事人员未计算在内)。百慕大群岛由约三百个珊瑚岛组成,呈链条状,绵延二十五英里,其中二十个岛上有人居住。这是地球上一群最北的珊瑚岛。很多海洋生物繁衍生息于此,成为游人观赏的景物之一。在三百个岛屿中,迈因岛最大,人口也最多。它长十四英里,面积十五平方英里。百慕大群岛自然风光优美,气候温和,草木茂盛,珊瑚石结构的白色房舍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如此优越的自然条件早就使这儿成为盛名远扬的旅游中心。一月份,纽正值冰冻季节,而百慕大的最低气温是华氏五十八度(摄氏十四度),最高气温是华氏六十八度 相似文献
3.
但凡成为文学大家的人,往往靠的并不仅止文字能力和编故事的技巧,他们大多具有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阅历。如曹雪芹的《红楼梦》,不但是一部文学巨著,还被称为我国封建社会没落时期的一部大百科全书,也被人称为一部难得的医药学经典著作,据统计,《红楼梦》涉及中药方剂45个,药物127种,几乎包含中医药体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伟大作家的出现,莫不与其所处时代、国情、个人才能紧密相关。犹如麦种入土结实,它决定于品种的优劣、土地的肥瘠、是否风调雨顺。莎士比亚出生于英国沃里克郡荒凉的村镇斯特拉福特。作为演员兼作家,他在伦敦前后达20年。在这期间写下的37个脚本,已经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名作。莎士比亚堪称为文艺复兴的大气候所熏陶,乘着伊丽莎白时代文化的波涛,畅游于文学海洋的蛟龙。在莎士比亚之前,欧洲大陆各国人民,已经从千年的沉睡中苏醒了过来。当时,欧洲出现了诸如意大利学术、艺术的复兴,火药、磁针、印刷术的利用,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发现东方航线和美洲新大陆, 相似文献
5.
6.
英国出了个莎士比亚 ,中国出了个关汉卿。作为东西方两种戏剧文化的代表人物 ,关汉卿生活在 13世纪 ,莎士比亚生活在 16世纪末 17世纪初 ,前者要比后者早出 3 0 0多年。无论地理位置还是时代距离都如此遥远的二人 ,可谓“风马牛不相及” ,但人们偏偏喜欢将他俩相提并论 ,个中缘由 ,说来意味深长。西方人崇拜莎士比亚 ,也喜欢关汉卿。按《英国简明百科全书》“元代戏曲”条的说法 ,关汉卿“是中国元代剧作家 ,也是文艺理论界所公认的中国最伟大的戏曲家”。早在182 1年 ,英国外交官G .T .Staunton翻译清朝图理琛的《异域录》中 ,即有《窦娥… 相似文献
7.
歌德有言,莎评无尽,自莎剧诞生以来,对其评价研究从未间断,从早期对其褒贬不一,到如今成为不可逾越的高峰.莎剧艺术地位的确立不仅因为其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也得益于绵绵无尽的莎评.伟大作品在于它拥有被不断赋予新的意义的可能性, T · S. 艾略特谈到莎剧阐释说:对于像莎土比亚这样伟大的人,很可能我们永远都不对;既然... 相似文献
8.
9.
袁昌英(1894-1973)莎士比亚(1564-1616)100多年前,当世界剧坛瑰宝──—英国戏剧大师威廉·莎士比亚被介绍到中国以后,他的作品就以夺目四射的光芒与华夏文明的光辉相交映,为众多的中国人所喜爱,并直接感染和影响了一批中国现代史上早期的文人学子。袁昌英(1894-1973)就是其中的一位。在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女作家涌现了不少,但剧作家却寥寥无几,袁昌英堪称其中的凤毛麟角。她的成功,当归于“莎剧”魁力的吸引。今天,当我们翻开袁昌英的作品,发现她的创作风格(尤其是剧作)与同时代的冰心、凌叔华等女性作家相比,… 相似文献
10.
莎士比亚是反法西斯人民的挚友──纪念莎士比亚诞辰430周年李伟民莎士比亚这位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以无可争辩的事实,在世界文学史上树立了一座巍峨的丰碑。他的戏剧和诗歌似乎有一种永久的魅力,吸引着400多年后的我们。有时他离我们似乎很远,有时又离我... 相似文献
11.
12.
莎士比亚和新世纪的风暴朱树1601年英国剧坛发生了两件大事,都和莎士比亚和他所在的“内务大臣供奉”剧团休戚相关。一件是年初,伦敦“环球剧场”上演了历史剧《理查二世》,掀起了轩然大波,几乎给莎氏及其剧团带来灭顶之灾。另一件是同年秋,该剧团上演了悲剧《哈... 相似文献
13.
莎士比亚及其所处的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讲几件有关莎士比亚的趣闻轶事是人们求之不得的。不错,现在流传的已有一些,其中尽人皆知的要算是他在托马斯·露西爵士的禁苑中偷猎母鹿的故事了。对于这件事,持赞成和批评态度的两种人争论不休,各自以严谨的、充分的、具有说服力的理由阐述己见。即使说他确实参与了这个恶作剧,自己寻了开心,而使鹿苑的主人大伤脑筋,是否就沾污了这年轻人的品行呢?据说牛津的学生们正是以在禁猎地中狩猎而恶名远扬的,虽然一经披露出来会受到开除学籍的处分。福尔曼博士曾谈起一名后来当上了主教的学生曾经如何置学业于不顾而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偷猎上。 相似文献
14.
美国纽约的一家肥皂厂老板为了给自己的产品做广告,决定利用纽约一家最好的剧院来达到这一目的。为此,他收买了当地的一位歌剧女主角,这位女主角在莎士比亚的《麦克白》一剧中,必须说一句该肥皂厂老板为歌剧加写进去的台词。于是,当剧中的麦克白夫人在台上遭到谋杀,正要擦拭那假想出来的血迹的时候,使导演大惊失色的是,这位女主角居然说道:“啊!假如现在我手里有一块费什和克兄弟在14号林荫道上开设的公司生产的肥皂的话,我就能很快地洗净这块血迹和摆脱这一痛苦了!” 相似文献
15.
克伊希安教授是美国FDU研究莎士比亚的专家。在我访问他以前,有很多朋友向我介绍说,克伊希安教授是这个领域的著名学者,在美国莎士比亚研究学界很有影响,而且平易近人,风趣幽默,人品很好。一位图书馆的研究人员还专门给我找到了克伊希安关于莎士比亚研究的著作,书名是《报复的类型》(THE SHAPES OF REVENGE)。 相似文献
16.
德籍犹太人心理学家库.勒温的拓扑心理学认知理论认为,物理的空间〔宇宙〕是单数的,心理的空间〔宇宙〕是复数的;物理的空间在动力上是封闭的,心理的空间在动力上是开放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构成的空间,是多维的、开放的、动态的、隐喻的,体现为多种原型,具体化为多种描绘概念的隐喻性认知图形,同时,在一定范围内,这些图形是等效的,它们共同说明、阐述和描绘一个种概念,从不同的角度,表达同一个意义。这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美学效应产生的过程,也是这个组诗的艺术魅力所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体现出来的西方传统宇宙论,如果用勒温的拓扑心理学来解释,是认知的、心理的,最终是隐喻的和文化的。 相似文献
18.
300年来梦寐以求的事,就要在泰晤士河两岸得以实现了。在1613年的一场大火中被烧得片瓦无存的莎士比亚环球剧院,明年就要破土动工了。由一位伦敦商人记述的有关那场大火的原始资料,最近在索思比拍卖行以高价拍卖,该文中记述了莎士比亚的一出话剧首次公演的情况: “……环球剧院正在上演一出叫做《真实》的新剧。前来看戏的人蜂涌而至,剧院爆满。就在演出行将结束时,由于火炮击中稻草堆,燃着的稻草四处飞溅,引燃了剧院的茅草屋顶。就这样,剧院被烧得片瓦无存。”这场大火并不仅仅标志着莎士比亚环球剧院的毁灭——在当时,这座剧院曾被誉为“南岸的荣耀”,并且,也预示了剧作家事业的终结。 相似文献
19.
为纪念莎士比亚诞辰430周年,’94上海国际莎士比亚戏剧节在金秋时节隆重举办。来自两岸的中国戏剧家和英国、德国等外国戏剧界人士共计几百名欢聚在申城。11台风格、样式各异的莎士比亚戏剧的演出又一次让人们领略了莎士比亚这位属于“所有的世纪”的“巨人”的风采,而其剧作中的丰富而深速的内涵又一次深深地撞击着人们,引起人们对于生活、对于时代、对于艺术的感唱……或许,和1986年在北京、上海两地同时举办的中国首届莎士比亚戏剧节相比,无论是剧目或是剧种,这次活动的规模显然要小了许多;但是作为中国第一次举办莎士比亚戏剧的… 相似文献
20.
莎士比亚“新作”问世方柏林编译据《纽约时报》报道:今年初,美国学者唐纳德·福斯特博士证实一首伊丽莎白时代的挽诗出自莎士比亚手笔。他的发现得到很多欧美莎学家的认可。这是1871年《托马斯·莫尔爵士》之后第一篇被认定作者为莎士比亚的作品。一旦福斯特的发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