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詹天佑》,我大胆让学生参与教学。这一尝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学生充分预习课文,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找出课文的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中心词:“杰出”、“爱国”,然后教师出示本文的板书设计框架图。这时候,教师就让学生找出课文哪些自然段写詹天佑爱国,哪些自然段写詹天佑杰出。然后,教师又请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讨论詹天佑爱国表现在哪些地方,最后归纳概括补充板书。学生完成之后,教师就让学生自由上台展示自己的…  相似文献   

2.
3.
《詹天佑》是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二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全文突出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4.
《詹天佑》一文记叙了詹天佑在清朝末年帝国主义欺侮、压迫我国的历史条件下。历尽艰险,主持修筑了“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回击了帝国主义者对中国的藐视。课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浙教版语文第十二册《詹天佑》第2课时  相似文献   

6.
《詹天佑》是一篇通过具体事例写人的课文。课文中叙事写人注意了当时当地的情况,读来真切、生动、感人。学了这篇课文不难认识詹天佑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对这篇讲读课文,我打算用三课时教学。具体设想和安排是: 第一课时,让学生自学生字词,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要求学生通过查字典读  相似文献   

7.
《詹天佑》一文是一篇典型的通过一件事写人的文章。作者通过写詹天佑主持修筑成功京张铁路的事来说明“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是我  相似文献   

8.
兴趣是求知的先导。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我经常根据教材的特点,通过提问、启发、诱导,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产生兴趣,从而积极思维,对所学内容达到理解、掌握,形成各种能力。教《詹天佑》一课第二段第二层时,我首先这样提问:詹天佑在开凿隧道时遇到了哪些困难?接着我又问:针对这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呢?学生都一一作了回答。为了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我又进一步启发他们:同学们能不能根据课文的内容画出开凿隧道的简明示意图呢?教室里立时安静下来,学生纷纷看书、思考、设计。此时我也下水画图。不一会,一双双小…  相似文献   

9.
以课堂为阵地,深挖教材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容,大胆引导,突破常规,超越“现实”,甚至“反事实”,是开掘学生创新潜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我尝试激发学生的“反事实”思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詹天佑》这篇课文中,关于修筑居庸关、八达岭隧道和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的段落(设计“人”字形线路)既是课文的重点,又是课文的难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上,我做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1.
师:面对崇山峻岭险恶的地形,詹天佑有什么方法开凿隧道?(学生分成十个设计小组,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学习,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批注,画草图。)评议全班学生自然转换为工程师这一角色,让学生读一读,画一画,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学习,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师:哪组小工程师愿意来介绍一下你的设计图。其他同学在听完了小工程师的介绍后,你可以作为同行提出质疑,也可以来当小记者采访采访他。评议及时转换角色。(一学生自告奋勇代表小组当解说员谈设计。)工程师(甲):各位同行,各位记者,我代表“第七工程设计小组”来介绍我们组的设计图,欢迎…  相似文献   

12.
《詹天佑》教学三题江苏蒋俊兴教完《詹天佑》,学生提出三个问题:1.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为什么先写“爱国”,再写“杰出”?2.“中部凿井法”,为什么凿井,凿几口井?3.“人字形线路”不是既费财力,又费时间吗?其实,细细想来,学生提出这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根据“讲读课文”的教学要求,谈谈詹天佑的教学设想。一、教学目的 1、掌握若干个常用字词,丰富学生的词汇。应掌握的字词数量,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自行确定。 2、弄清文章的段落结构与写作特点,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读、写能力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清代诗人袁枚写的《所见》,通过一件极平常的小事,把一个放牛娃天真活泼、好奇的神态刻划得形象逼真。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作品的语言美,领略古诗的意境美,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5.
我在教学《古井》的第2自然段时,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本段的思想内容,并渗透一些写作知识和方法。我的做法是:首先让学生认真细致地读,初步理解本段的意思;其次通过划分本段层次,深入理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当一位学生读完“我们姐弟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一句,另一学生突然举手发言——生:这句话中有两个“种”字,第一个读“zhǒn%”我认为第二个应该读“zhòn%”四声。因为这儿的“播种”是“种植花生”的意思,是个动词,所以应读  相似文献   

17.
在准备《火烧云》一课教学时,我原计划放映火烧云的录像,让学生充分欣赏《火烧云》一课所讲述的晚霞的变化之美,很遗憾的是没有找到资料带。后来一想,为什么不利用一下学生的绘画兴趣和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呢?于是,我提前布置了一项作业,每位同学课前细读...  相似文献   

18.
肖月玲 《宁夏教育》2014,(12):54-55
小学教材里有很多诗篇,因作者所处的年代和所反映的内容都和现在的学生相距甚远,要引导学生体会出这种情怀,教学中就要结合语言文字训练,帮助学生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9.
又一次教学《赵州桥》,不禁想起上一次教学课第3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课中描写栏板上“精美的图案”句子时,孩子们几乎是在我的连推带拉下似懂非懂地明白“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等句,是写个别的龙;“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  相似文献   

20.
《岩石》一课的教学,研究岩石的软硬程度的实验是本课的一个重要内容,教材是用小刀和铜钥匙在岩石上刻划来区别岩石的软硬程度。学生在刻划时,常常是发现岩石上有痕迹或粉末,就作出判断:“刻得动”或“刻不动”,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满足于这个简单结论,应要求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