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子工艺与检测课程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工艺与管理等专业的核心课程,全面培养学生电子产品装配、调试、维修、检验、质量管理等职业能力。为了改善高职院校电子工艺与检测课程教学效果,提高授课效率,探索职业实践导向的电子工艺与检测课程教学体系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课程教学改革现状分析,形成了一套适合高职电类专业电子工艺与检测教学的基本模式,从课程设计理念、设计思路、内容分解重构、教学组织与安排、课程考核等方面做了积极探讨。  相似文献   

2.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开发应紧紧围绕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从事机电产品、电子产品的生产与开发企业培养具有传感器应用产品设计、分析、调试和制作能力的实践性人才为目标,阐述了该课程如何以工作任务为主线来确定课程设计的理念、课程的开发、课程的教学和考核等内容。  相似文献   

3.
王月爱  冯向莉 《考试周刊》2012,(82):166-167
《电子工艺与检测》课程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基于行动为导向的递进交互式的项目化课程.其内容是依据现代电子企业产品装配、调试、维修过程开发。为了优化课程内容,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必须积极探索与实践基于任务驱动的《电子工艺与检测》课程教学设计。本文从课程设计理念、内容选取、课程分解重构、教学任务设计、教学内容具体表现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此做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4.
毕业实习是职业大学工科教学过程的最后学习阶段,其目的是让学生接触电子产品的生产实际,了解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获得生产实际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的毕业设计准备必要的工艺知识和操作技能.今年,为了在毕业实习中培养学生的职业工作能力,电子系积极探索毕业实习新途径,与厦门市的三家电子企业联系,让学生参加电子产品的生产与维修实践.通过在电子企业的毕业实习,使学生的动手能力、识图与制图能力、电子产品的安装调试及维修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了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毕业实习,下面对电子系今年的毕业实习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技术不断发展,我国电子制造行业的发展和电子产品的日益丰富,培养系统掌握应用电子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具有电子产品剖析与线路设计、无线电装接、家电维修、电于测量与仪器使用等技能的初、中级技术人才,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培养的目标,其重点就是专业的试验实训教学,包括课程实验、课程实训、课外小制作、顶岗实习等内容.  相似文献   

6.
本专业培养应用电子领域生产和管理的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主要开设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高频电路、电气控制与变流技术、家用原理、视听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数据库应用、电子CAD、电子测量、电子工艺与标准化、通讯与网络基础等课程。该专业理论教学注重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实践教学以实验、课程设计、电工实训、电子产品制作及工艺实训、电子线路仿真实训、电子  相似文献   

7.
电子工艺实习是以技能训练为重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通过实际的操作,使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电子产品的生产全过程,并初步进行设计、焊接、装配、调试这一过程的锻炼,并具备设计、开发电子产品的初步能力,培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意识。本文分析了电子工艺实习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电子工艺课程教学的一点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电子工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电子工艺实习是以技能训练为重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通过实际的操作,使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电子产品的生产全过程,并初步进行设计、焊接、装配、调试这一过程的锻炼,并具备设计、开发电子产品的初步能力,培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意识.  相似文献   

9.
在技工学校家电维修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电子操作训练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黑白电视机、收录机等电子产品的组装、调试与维修,能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掌握电子产品的维修技术,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操作训练过程中,虽然学生很感兴趣,而且也很认真,但是,由于  相似文献   

10.
职业技能大赛将引领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和技术创新,通过对在电子类专业中已开展的“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职业技能大赛的透析,以企业实际要求出发,突出贴近生产、贴近工艺、注重质量,提出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引领”下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重构,以及“教学做一体”实训条件的配套,为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电子设计与制作》课程,遵循电子产品助理设计等岗位(群)从简单到复杂的职业能力累积形成规律,以有源音响、单片机小系统等真实电子产品或设计项目为载体,确立基本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单片机系统设计与制作、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制作3个模块,其教学流程按设计任务分析—工作计划制订—设计方案确定-硬件电路设计与制作-软件设计与调试-整机性能检测—设计文件编制与资料归档等典型工作任务展开。  相似文献   

12.
高职电气类专业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包括电路设计、印刷板设计、电路的组装和调试等实践内容。通过学生动手,教师引导,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的同时,实现将知识转化为电路设计和调试的能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涉及到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电子CAD等多门课程的内容。课程设计一般只给出所要设计的部件或整机的性能参数,由学生自己设计和调试电路。因此,课程设计基本上模拟小型电子产品的研制和调试过程,仅是工程设计的初步训练。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特点1.电子技术实践…  相似文献   

13.
电子技术系的“应用电子专业”和“通信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群主要是电子设备和通信设备的管理、使用、维护、安装、维修及电子产品的生产、调试、检验等工作。所以学生除具有电子整机的装配、调试、检验、维修的技能外,还应具有适应职业岗位变化的能力和自主创业的能力。教学体系改革将围绕着如何把高职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素质的一线工人。一、课程体系的改革结合学院和天津市发展的实际,电子技术系两个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是:以适应任职岗位为目标,以能力为本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并兼顾学生个体发展的课程体系。也就是“宽基础…  相似文献   

14.
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是为培养电子产品设计及开发助理等工作岗位所需人才而服务的,通过对电子产品设计及制作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电子产品原理图的设计、控制程序的开发,利用PROTEL 完成原理图的绘制、印刷电路板设计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为了更好的培养优秀专业技术型人才,我院准备对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进行相关改革,现本文就针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项目制作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通过完成实际电子项目的安装及调试,从中获取操作技能和专业知识,实践结果表明项目制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了他们电子技术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令课程教学质量得到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16.
本课程是中职电子类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如图1所示,为从事电器、通信、测量、电子产品的生产和开发企业培养具有电子产品使用、设计、分析、调试和制作的实用型人才,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创业能力培养起到一个关键的支撑作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涉及的电路知识多、理论抽象,再加上有大部分同学理科理论基础欠缺,学习起来有较大的困难。采取项目教学法是有效解决学生学不懂,学不会,不会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高职《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是电子类高职学校的主干专业,本专业毕业生将面向电子产品的第一线,它包括无线电通信技术、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电子线路CAD/CAM技术等若干个分支。高职《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技能:能独立解决生产中的一般技术问题;能从事电子产品的试制、调试、维修、计量、检验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因此,以提高学生的任职岗位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培养目标,构建《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学体系,是保证该专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工作。一、重视基础类课程教学外语、计算机、哲学、数学、写作…  相似文献   

18.
在专业实训课程中,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对于培养优秀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针对地选取《电子工艺实训》课程的适宜章节,通过模拟"电子产品介绍会"、蚀刻电路板制作、雕刻电路板制作等项目,将与人交流、与人合作和解决问题这三项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科学合理地渗透融入《电子工艺实训》课程教学。实践证明,这项改革对提高高职应用电子类专业学生专业课学习成效有显著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当今信息时代最重要的标志,其多层次人才培养也是电子技术发展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实训》已经成为高职学校的不可缺少的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文章就针对高职院校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实训的课程实施进行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20.
论述在电子产品组装实训中,通过元器件的正确识别与检测,组装焊接,合理的调试和维修,成功组装出电子产品,达到提高教学效果、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