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国芳 《教师》2013,(30):1-1
春秋时期,有个人在街市买布。一尺鲁缟市价三文钱,他买了八尺,却只付给卖布者二十三文钱。卖布者不答应,认为该付三八二十四文钱。双方争执不休,恰好孔子的学生子路路过,两人便请这位学问家来评判。子路当然维护真理。  相似文献   

2.
孔子的得意门生仲由(字子路)在入学前。曾是个流里流气的市井无赖。他好动拳脚,出言不逊,穿着不伦不类。孔子给弟子们上课时,他突然跑来捣乱,摇头晃脑、发出怪叫,搅得孔子连课都上不下去了。不仅如此,他还当众凌辱过孔子。这样的家伙一般人无不敬而远之,但孔子则不然。他觉得这个青年主要是由于家境贫寒,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以至于落到现在这个地步。想到这些,孔子便主动接近他,亲切地与他交谈。  相似文献   

3.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开私学先河,教授弟子三千,其中受业身通者七十七。子路作为孔门第一批弟子之一,在孔子的教育下,由一个野人逐步成为一位儒者,这种教育结果折射出了孔子的教育宗旨是服膺于其政治理想的,即在春秋"礼崩乐坏"的时期,通过"克己复礼"来维护周朝的统治。  相似文献   

4.
子路的孝心     
孔子有个学生叫子路,由于当时战乱,他和家人每天只能靠野菜充饥。  相似文献   

5.
子路是孔门众弟子中待孔子亦师亦友的弟子。孔子对子路的教育体现了高超精湛的教育艺术:一是孔门问对——孔子对子路的个别化教育;二是子路对孔子言行的质疑与规谏——教学相长的典范。此外,子路作为孔门弟子中由坏变好的典型,具有教育意义,子路形象的多面性与丰富性也给人带来亲切感。  相似文献   

6.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首创私人办学的大教育家 ,传说他有弟子三千 ,贤人七十 ,子路不但名列七十贤人之中 ,而且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子路是鲁国卞 (今山东泗水 )人 ,姓仲名由 ,子路是其字。他性格豪爽 ,质朴而粗俗 ,却又好勇斗狠 ,只比孔子小九岁 ,在拜孔子为师以前 ,不但对孔子一点也不尊重 ,甚至还“陵暴孔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哪里将他放在眼里。孔子却看出子路有很大的可塑性 ,一心要将他引上正路 ,因此不但不生气 ,反而每次见到他时 ,都能以礼相待。渐渐地 ,子路被感动了 ,开始主动接近孔子。一天 ,孔子问子路 :“你喜好什么…  相似文献   

7.
这里所说的目标有别于理想.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的想像或希望.或可以视同长远的目标。而本所谓目标,同时还包含了在向长远目标前进过程中一个一个具体的子目标,更多赋予其现实可操作的质性。  相似文献   

8.
9.
子路是孔子早期弟子。他由一个质野之人进入孔子门下,通过修学砥砺达到很高的境界。他在孔门之中有极大贡献,地位可与颜回相比。他有自己的个性,是孔门中唯一敢于批评孔子的人。从他们的师生关系中,可感受到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爱与亲情,足令后人取法。  相似文献   

10.
子禾 《中文自修》2010,(1):49-49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他的意思是说,治理国家虽然很难,但通过努力还是可以成功的;出仕当官虽然可以有丰厚的犀禄,但为了保持人格的高尚可以弃之如敝屣;白刃加颈时膝盖会发软,坦像子路这样的人,还是能视死如归;只有中庸,这宇宙间极致的真理.吾似平常,却是最难获得的珍宝。  相似文献   

11.
科学是有极限的,真理是永存的。科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真理,帮助我们更接近真理。科学就是科学,真理就是真理。科学不等于真理。科学是发展的,不是停滞不前的。科学是需要修正的,不是完美的。科学是可以进行实验验证的,不是瞎猜的。科学是可以使人们更理性的,但不是万能的。科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12.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认为孔子的学说只是一种常识道德,认为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这当然是对《论语》的误解,而这种误读是由地域、语言、文化的隔膜造成的。我们今天的读者,虽然能够认识《论语》中的每一个字,懂得其中每一个句子的字面含义,却未必能够准确地把握孔子本来的意思,这不仅仅是因为时间的隔膜,更  相似文献   

13.
综观古今中外的教育,种类繁多,千差万别。如仅从教育者的主现愿望、客观效果划分,可分为“有意教育”(主现上的)、“无意教育”(客观上的)两类。有意教育泛指教育机构、学校、教师(包括家长)全力以赴开展的一切教育,如入学(入幼儿园)教育、军训、专家讲座、课堂授课、德育教育、毕业教育、实验实习课等等。这些教育活动、教育实践,是教育者主观上明确地有意识进行的,熟知它的规律、目标和进程,也能检测其效  相似文献   

14.
孔门弟子中 ,子路犹显特殊 ,他从一介武夫经过孔子的礼义教化 ,成为一名亦文亦武的贤人。其转变过程和成才经历倾注了孔子的大量心血 ,同时也真正反映了孔子的教育艺术  相似文献   

15.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沦渤中比较长的章节,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章。但读了几遍,教了几遍,我仍然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问题就在于文章最后的几段对话。曾皙本只是问孔子为什么“哂”子路,孔子为何说了这么一大串呢?带着这个问题我翻阅了一些资料,发现这段结尾的断句竞有两种版本。  相似文献   

16.
张艳梅 《教学随笔》2007,(11):41-41
关于快乐教育 (一) 快乐教育是培养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无论在什么课堂,只要老师高高兴兴地教,学生轻轻松松地学,师生共同保持轻松愉快与和谐宽容的心态,则一定会教学相长,各自受益匪浅。因此,我们提倡快乐教育。提倡快乐教育,主要旨在用快乐的教育环境、快乐的教育内容和快乐的教育方式去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享受,享受中学会求知、学会键体、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聆听着孔子和他的弟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闲坐聊天,想象着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音容笑貌,感受着其“乐”融融的和谐气氛.比照着新课改下的语文教育,不禁让人感觉到,孔子深邃的教育思想具有无限的光芒,它穿越了两千多年的时空,仍然映照着我们今天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8.
教育随想     
汪正贵 《教育文汇》2010,(10):27-29
一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陶行知、蔡元培、陈鹤琴、黄炎培等教育先驱,于山河破碎、瓯缺陆沉之际,仍潜心教育,理想不灭,使命不忘,痴心不改。  相似文献   

19.
张鹰 《高中生》2014,(10):48
正春秋时期,子路曾随孔子在陈国呆了三年。有一次,子路去集市上买菜。发现一位摊主正在给一人称白菜。称好后,买主付了钱。摊主将钱数了两遍,对买主说:"我说得很清楚,每斤八铢。你买了四斤,应该付三十二铢,可你却只付了三十一铢。"买主斩钉截铁地说:"明明是‘四八三十一’,你却说四八三十二,这不是坑人吗?"摊主义愤填膺地反驳道:"四八三十二,连三岁的小孩子都知道,你却说我耍  相似文献   

20.
贵刊今年第10期载有《(子路、曾竹、冉有、公西华侍坐)的谈话环境》一。(以下简称《环》)该否定了《教师教学用书》中孔子“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的说法,认为谈话的氛围是“沉闷”的,而且说“这沉闷的氛围恰恰是孔子制造的”。笔以为《教师教学用书》所说的并不错,而《环》所说的不切实。为此,试作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