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嘉应学院学报》2015,(12):95-100
在扬弃19世纪兰克模式的基础上,年鉴学派在20世纪成长为西方史坛最有影响力的学派,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史学模式,具有倡导总体史观、采用跨学科研究方法、强调史学家的主体认识作用和用问题史学取代叙述史学四个特征。这些特征在研究范围、研究者的主体性、问题意识和研究方法的整合与创新四个方面都对中国教育史学研究具有方法论的启示。这些特征在研究范围、研究者的主体性、问题意识和研究方法的整合与创新四个方面都对中国教育史学研究具有方法论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历史认识是历史学家通过运用历史认识工具、历史认知图式和史料、历史遗存物去实现客观历史实在的重构,是史学主体通过史料中介对史学客体的能动反映.探讨史学认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批判地汲取实证主义、主观主义等传统史学的精华,对史学认识过程中坚持唯物史观,并在唯物史观指导之下处理好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充分发挥史学的社会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考察了实证主义、主观主义和唯物史观的历史认识论,阐明了唯物史观科学地处理认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真正做到认识主体与客体的能动统一.  相似文献   

3.
教育史学评论是教育史学理论中一个既具批判性、又具建设性的重要分支。它以教育史学自身为研究对象,按照学术的和社会的标准,对教育史学研究的主体和成果进行分析评价及理性反思,总结教育史学研究的成败得失,引导和规范教育史学的学术研究和论著编纂,丰富教育史学理论,推动教育史学发展。  相似文献   

4.
读《历史与心灵:西方心理史学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国际史学界流派纷呈,其中心理史学对史学研究和历史著述逼近历史的本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史学界对心理史学的研究还处于起步状态,尤其是对相关理论的探究更为罕见。罗凤礼著《历史与心灵:西方心理史学的理论与实践》(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一书,在这方面具有建设意义。这部著作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其主体,分五章介绍和评说了心理史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的理论与贡献,回顾了西方史学理论的演变,叙述了心理史学的崛起与发展.同时还介绍了非精神分析心理学在史学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心理史学与一般史学进行…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要求史学主体新的修养。其依据是史学主体的基本属性和传统修养理论的精髓。在新修养中,史德包括研究道德、应用道德和积学道德;史识包括外层的唯物史观和内核的史学自身理论;史学包括充分可靠的史料,合理的知识结构,常新的思维方式;史才包括传统的技能与方法和现代化的技术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心理史学以精神分析心理史学为主体有助于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突破,相应的也有负面影响,研究中应注意:注重方法上的综合性,资料上的心理史学特点,研究对象侧重点要变化,要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7.
近现代中国民族特色史学是近现代以来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主旨、以清史为主体、以杂史为副体,既区别于西方史学又区别于中国古代史学而具有近现代中国民族显著特色的中国史学.“大一统”国家观是近现代中国民族特色史学理论体系的基石,“隔代修史”正统论、“纪传国史”统领论和“鉴戒史观”经世论是近现代民族特色史学的三大支柱.近现代中国民族特色史学不但具有自身独立的发展阶段,而且具有自身的特色体裁、特色体例、特色笔法、特色功能等.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在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之下,西欧社会日益世俗化,多样化,民众的主体意识增强,年鉴学派顺应时代要求,应运而生,年鉴学派否珲传统史学的英雄史观和神学史观,肯定民众的作用,跳出传统史学“政治史”的藩篱,扩大了史学研究的范围,批判了实证史学,肯定史学家的主体意识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教育史学是一门有关人的学问,它关注教育实践场域中的人及其活动。这一内在逻辑决定了教育史研究将以人为中心进行历史活动的理解与叙述。以人为中心的教育史研究,以马克思承认人的本质是实践而非观念的人为前提,将人视为具体的人而非抽象的人,进而关注活动的人与人的活动,彰显教育史学的人学意蕴。活动的人是教育史的主体,教育历史与教育史学的主体间交往共同构成教育史,教育史学实践是主体发现美的过程,作为主体的人的活动生成教育史。  相似文献   

10.
尚烨 《华章》2010,(33)
希罗多德以其不朽之作<历史>在西方史坛赢得一席之地,他为西方史学的起步做了一系列开拓性和创新性的工作,他升华了历史研究的对象,提高人在历史主体中的地位、扩大了历史研究的范围,注重历史中因果关系的探讨和历史借鉴的作用,他卓越的史学贡献决定了他的史学地位.  相似文献   

11.
商会史研究与新史学的范式转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近20年来,中国商会史研究越来越为中外学者所瞩目,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热点之一,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城市史、经济史、社会史、现代化史诸研究领域的进展。本文在商会史研究与新史学建构的相关层面上,深入探讨了商会史研究在研究视角、历史解释、理论思维、范式突破诸方面对新史学建构的学术意义。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面向21世纪的新史学发展的基本方向乃是以新社会史为标志的“总体史”。  相似文献   

12.
吕思勉与20世纪前期的新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前期的新史学是中国史学史上真正具有“范型”意义上的一次史学革新。历史学家吕思勉-作为新史学的实践者,在古史材料的整理研究,建立通史著述的新模式,引入社会科学新理论以丰富史学研究方法等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史学的传播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新史学”以来,中国史学的叙事性传统趋于萎缩,从而弱化了历史化的传播功能,因此,史学振兴的途径在于复兴传统的历史叙事,充分借助大众传播媒介,参与大众化消费产品的生产,同时应该建立旨在史学社会化的“应用史学”学科,并从学术机制上予以积极扶持。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中国史学伴随着新与旧、善与恶、真理与谬误、进步与反动的论争,完成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化。建国前的半个世纪,资产阶级"新史学"取代封建传统史学,马克思主义史学形成并走向成熟;建国后至"文革"爆发的17年,马克思主义史学占据统治地位并一度走向简单化、教条化;"文革"结束至世纪末的20余年,中国史学在反思中复苏,逐步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史学,尤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世界意识主要体现在倡导研究历史应将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反对"欧洲中心论"、世界史学科的确立以及可贵的理论探索等几方面.尽管这一时期国际间的史学交流,尤其是与西方国家的直接交流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但个中所具有的世界意识和世界眼光却是值得肯定和引起学界充分注意的.  相似文献   

16.
德国史学界提出的信仰告白化理论不仅是研究欧洲近代早期社会的重要理论范式和解释德国近现代历史的一种诠释模式,而且是西方史学界宗教改革研究的新理论。它运用文化史和社会史的研究方法来探讨欧洲近代早期社会宗教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关系。该理论作为德国史学发展的产物,其社会史和文化史研究方法的结合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20世纪末德国史学发展的新趋向。因此。探讨信仰告白化理论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德国史学的新发展和新特点.  相似文献   

17.
特纳的边疆学说和地域理论影响颇大,重政治史和精英史的狭隘,扩展了史学研究的范围;究的现实功用,将史学研究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并重。但他对史坛的贡献更在于他的新史观。他打破了传统史学只提倡跨学科研究,拓宽了史学研究的路径;开始重视史学研  相似文献   

18.
西欧中世纪是基督教处于“万流归宗“的历史时期,浸没在神学中的西欧史学取代了古典史学,成为宣扬上帝主宰人类命运的宣传工具.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世纪历史学的全面倒退,相反,基督教史学通过改造西方古典史学使之在许多方面的思想都具有创始性.它所开创的世界整体史观,历史进步史观以及历史时间观等史学新观念,对近现代西方史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们认为基督教史学在西方史学史中应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9.
南宋浙东学派的学们以“事功”为出发点致力于史学的研究,在史学领域多有建树,对后世特别是明清学的史学思想产生了较大影响,在中国古代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总结他们的史学思想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而且也有现实意义。本试图从他们研究历史的出发点、所坚持的历史进步论、呼吁史学体裁的变革及主张六经皆史、注重发挥义理的观史之法等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20.
心理史学在西方发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被介绍到中国。心理史学在中国传播的早期阶段,主要以对国外有关著作的翻译和介绍为主。随着研究的日渐加深,中国学者在研究方法上也开始运用近代实验心理学的概念、术语和研究方法来分析历史人物。心理史学的引入是与当时诸多学者积极促进历史学的科学化密切相关,为中国新史学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方法论。与此同时,何炳松、莫东寅等学者均意识到历史学和社会学的差异,并对心理学在历史学中的运用提出了质疑。考察心理史学在中国传播和实践的过程,可以透视出我国学术现代化道路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