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百家观点     
《湖北教育》2016,(4):66
"天价学区房"背后需冷思考连日来,"天价学区房"再度成为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媒体及社会公众聚焦的热点话题。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学区房的出现自然有其现实因素,天价学区房也还会在各地继续上演。当前教育部鼓励各地实现"多校划片"做法,无疑是解决学区房屡创"天价"的有效措施,当然最终解决天价学区房问题,还得靠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对于家长来说,应该看到孩子的求学之路是漫长的,成功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好学校固然拥有优质教育资源,教学质量和教  相似文献   

2.
学区房热已凸显为当今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学区房热是一种变相的教育不公平。反映了我国教育资源分配的失衡现状,折射出教育与商业的联姻。要解决学区房热的问题,必须增加教育资金投入,重点扶助薄弱学校;实行“教师流动制”,均衡师资力量;引入竞争机制,支持民办学校。  相似文献   

3.
据《中国教育报》2019年06月18日第02版报道:一间"老破小"的二手房,居然炒出每平方米17万元的天价;出面卖房的"房主",号称是房主弟弟,却疑似某房产中介工作人员;即使是冒着无法入学的风险,该处"学区房"还是遭到了哄抢.日前,发生在南京的一起天价学区房事件引发各界关注.有媒体记者调查发现,在这出全民围观的天价学区房闹剧中,房产中介及其工作人员哄抬、炒作房价的痕迹明显.尽管排队的"看房人"到底是有意向的购房者,还是中介在背后操盘的托儿,目前仍需当地相关部门调查回应.但联系到房主弟弟为某房产中介工作人员,且该处房产对应的入学资格存疑等因素,这起震惊全网的天价学区房事件,或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中介方面的刻意炒作.类似的中介炒作套路,我们并不陌生.  相似文献   

4.
就近入学政策、学区以及优质教育资源三者的内在逻辑关联构成了天价学区房特殊的形成机制。从“理性经济人”、教育产品的外部性以及合理教育制度三个层面检视天价学区房现象产生的教育问题,采取完善就近入学政策、设立教育优先区、征收学区房购置特别教育税以及试行户籍与学区房相分离等措施,切实维护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5.
宋新华 《教育》2013,(33):9
当前,"就近入学"陷入尴尬。按相关规定,各地小学入学均实行"就近免试入学"政策。但是,在国家就近入学政策的基础上,很多地方又往往要求孩子入学,除了有当地户籍,还要有这个区域内的房产证为凭证。在这一背景下,择校演变成了择房,以致名校学区房价格节节攀升。依然在继续上涨的学区房价,刺痛着无数父母的心,但是学区房刚需仍是不可撼动的热点,多数人仍旧在学区房的范围内坚持着。对于民众而言,不妨冷眼对待天价学区房。良好的教育资源固然是孩子成材的关键要素之一,但并不是必要条  相似文献   

6.
宋亮  涂皓  陈健  张秀红 《教育》2015,(1):28
关键词解读学区房,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房地产市场的衍生品,也是现行教育体制下的一个独特现象。学区房的出现,折射出现行教育体制方面的弊端:城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自然造成学校发展的差距。2014年4月,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表示,购买优质学校周边的学区房并不意味着能优先入校,因为优质学校不能单校划片,而是和普通学校搭配划片。买了学区房只是具备了优质学校随机派位的资格,能不能进还得看学校的容量和报名的人数等。然而,2014年10月2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9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媒体疯传北京某小学周边"学区房"暴涨到每平方米30万元的天价,"学区房"这个近年来热炒的话题再次让人焦灼。于是有人将之归咎为就近划片入学的"新政",即教育部年初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对这一热炒的问题应该做些冷静的思考。什么是"学区房"?简单地说,就是依学校划定学区,位于学区内的房子。学区内学区外有时仅一街一墙之隔,为什么房子价格有天壤之别?一是学区内肯定只有优质学校、名校;二是被划入者可以直接  相似文献   

8.
微评     
《甘肃教育》2015,(3):6
家务劳动岂能用金钱衡量"我有钱!"重庆的黄女士以"按劳付酬"的方式让女儿做家务时,女儿却一口回绝。相信不少家长都会用"按劳付酬"这种看似一举两得的方式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孩子的金钱观念。其实,父母应当让孩子感受劳动的乐趣,对孩子的成果给予肯定,否则将在无形中淡化孩子的责任意识。(焦以璇)学区房骗局源于教育不均衡开发商热衷于拿"学区房"来炒作,正是看准了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一旦挂出"学区房"的牌子,烂楼盘也能卖出天价。对于与学校没有任何合作关系的楼盘打出  相似文献   

9.
多校划片入学政策是中国义务教育阶段促进教育机会公平的重要举措,能否有效地抑制学区房溢价是评价政策实施效果的重要依据。基于北京市四个主城区二手房成交数据,采用改进的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多校划片政策对学区房价格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同学区类型政策实施的理论预期效应。研究发现,多校划片政策导致了划片范围内学区房价格提高约1.7%,但上涨效应在政策实施的第二个月才开始显现。上述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进一步通过量化三种情形下的异质性效应,发现该政策对分享组学区房价格产生负向影响,而对受益组和均质组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因此,未来应根据区域教育水平的差异增加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改善教育资源空间供需的不均衡,在实现教育公平的同时有效控制过高的学区房溢价。  相似文献   

10.
媒体疯传北京市某小学周边“学区房”价格暴涨到每平方米30万元的天价,“学区房”这一近年来热炒的话题再次让人焦灼。于是有人将之归咎为就近划片入学的“新政”,即教育部年初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人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对这一热炒的问题应该做些冷静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高价学区房折射教育资源失衡,要改变这种现象并非一朝一夕,只有对薄弱学校进行长期的财政投入,尤其是对师资质量进行大幅提升"这房子太小太旧,格局设计也不合理。但这是学区房,能卖上价格。"张女士住在北京海淀区黄庄中关村三小附近,暑假开始不久她一直在张罗售房。据张女士介绍,她家这套一居室50平米,2000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5,(73):169-170
《物种起源》的出版和达尔文主义的普及,大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但随着社会对它的过度推崇,衍化并发展出了社会达尔文主义,其负面影响也逐渐显现。社会达尔文主义产生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欧洲,主张优胜劣汰和弱肉强食,简单地把自然界的"生存竞争"引入人类社会历史领域,忽略了人类社会的特殊性。社会达尔文主义经严复于十九世纪末传入中国,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而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当今社会。本文以学区房这一特有的教育和经济交叉现象为例,具体分析社会达尔文主义对我国教育的影响,着重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理论进行梳理和概括,以及其在中国的输出,以学区房为例,分析高价学区房的现状,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3.
顾骏 《上海教育》2014,(15):65-65
继上海市静安、长宁等区出台抑制“学区房”炒作的招生政策后,近日北京市教委拟联手住建委等有关部门,就同“学区房”相关的问题出台措施,加强就近入学政策解读宣传,规范居住年限等条件标准,引导家庭就近解决子女入学问题。有专家认为,在当前“学区房”价格持续上涨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通过出台具体政策加以应对,是政府责任的一个具体体现,也是顺利推进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政策的必要保障”。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北京市2015—2018年2765个小区的房屋购买和租赁的动态面板数据建立特征价格模型,利用固定效应方法分析了北京市六个主城区小学教育质量差异对周边学区房的溢价效应.结果显示,房屋购买和租赁对学区房溢价存在差异,且不同教育质量的小学溢价程度各不相同.房屋的购买溢价在2.8%~15%范围之间,而租赁溢价在-7.4%~10.6%范围之间.据此认为,政府应根据城区教育水平的差异性增加城市基础教育供给、提升基础教育资源,并且持续推进"租购同权"政策,尽可能达到教育资源公平分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教育文汇》2007,(4):10-10
现在国内各大城市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新建楼盘千方百计和名校搭上关系,以此大幅度提高房价。而二手房一旦贴上“学区房”的标签,身价立刻暴涨。  相似文献   

16.
余庆 《中华家教》2021,(1):84-86
当前,教育焦虑日益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每一位家长都或多或少地陷入焦虑的境地.事实上,教育焦虑一旦形成,就难以彻底消除,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抛开择校、学区房等引起焦虑的外在因素不谈,仅仅是学业焦虑就已经让家长焦头烂额,很多家庭承受着与自身经济能力不相符的教育支出,在精力上的投入更是不遗余力.教育似乎成了一个全民...  相似文献   

17.
《教育》2014,(9):39-39
近年来,被忽视的户外教育直接降低了国民身体素质.多项统计数据表明,新一代国民身体素质下降趋势明显.玩耍不应为学习“让路”家住广州市的张玲女士的经历非常具有代表性.2014年2月,张玲决定把近郊房子卖了,回到市中心买重点小学学区房,以便为孩子读书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8.
“学区房”的隐患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质教育资源稀缺所衍生的“学区房热”,令渴求教育均衡的大众的心冷至冰点。对于持续升温、高热发烫的“学区房”,若采取治标式的“肿瘤切割”或“物理降温”术,未必能消除民众对教育不公的恐慌。而以研究的姿态摆问题。折原因、思对策,或许有助于管理决策和实践层面.突破历史的局限,调控现实的误区,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作为社会公平基石的教育公平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学区房热"现象作为曲线择校方式,使名校成为富人子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合法途径。折射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问题。杜绝"学区房热"现象需全社会共同努力:转变观念,确立全面成才思想,树立长远培养意识;完善体制,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努力实现教育公平;加强法制,重视规范教育市场,打击不良商业行为。  相似文献   

20.
王黛 《湖南教育》2022,(10):6-10
<正>古有孟母择邻,今有上学择房。学区房价的不断推高,正成普遍现象。对于不少家长而言,让孩子一路从名牌小学读到名牌初中,努力考进名牌高中,最后顺利进入名牌大学,是一条堪称完美的升学路径,而学区房就是开启这趟“成功之旅”的“入场券”。正是借由家长对教育的看重与优质教育资源的珍贵,学区房的价格曾一路高歌猛进。对口北京市西城区育翔小学的“老破小”德胜里一区,均价超16万元每平方米;房龄超25年,但配套双学位的深圳国城花园小区,曾以32.27万元每平方米成交一套房子。二手房靠优质学位溢价,新楼盘借配套名校增值,房子“绑架”教育,不断刷新“神盘”高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