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新学派,被称为与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有分歧的心理学的“第三种力量”。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和库姆士等。  相似文献   

2.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一个新兴的心理学派,它和心理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心理学有明显的分歧,现被称为“第三种力量”,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对美国的教育有很大影响。在教学思想方面,有些是我们可以吸收借鉴的。本文简述这一学派的理论和教学思想的实质,  相似文献   

3.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卡尔·罗杰斯是当代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学派是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新学派,被称为与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有分歧的心理学的"第三种力量",人本主义学派主张心理学必须说明人的本质特征,人的内在情感,潜在的智能、目的、爱好、兴趣等人类经验的一切方面,它特别重视人的意识所具有的主动性和自由选择性,认为人的意识能超越加乎其上的界限,因而具有创造性和无限发展的可能性,并认为人能根据自己的意向,确定自身存在的价值.基于此,罗杰斯在阐述其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学习的自由》一书中,对传统教育的弊端进行抨击,并提出许多新的教育观念,研究探讨罗杰斯的教育理论,借鉴其合理因  相似文献   

4.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潮是由许多持有相近观点的心理学者和学派联合发起的一种学术思想运动。这一运动的主要发起者是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尊严与价值,强调人的意识的选择和自由,强调人在困境中的主动性,鼓励人们发展自我、积极向上,主张促进人格的发展。他们反对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性兽化和行为派的人性机械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目前西方较流行的一个心理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A·H·Maslow)、罗杰斯(C·Rogers)等。他们于1961年创建了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这个学派是针对反对行为主义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而出现的,当时号称为心理学的“第三种力量”,其影响在现代西方心理学中愈来愈大,地位继续上升。下面仅就这个学派的学习理论作扼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6.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重要学派,并在六七十年代得到迅速发展,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视人性的发展,关注了人的主动性、价值、潜能、尊严与创造;鼓励人们的自我实现,积极向上,并将理论付诸于实践、运用于教育,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职业教育领域弘扬科学的发展观和倡导"教育以人为本"的时代背景下,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为职业教育注入了新鲜的心理学血液,对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着颇多的启发之处,职业教育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理论和价值取向,不仅彰显了职业教育的本质,更反映职业教育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7.
人本主义学派是当代西方心理学的一个有影响的流派,它崛起于美国五、六十年代的反文化运动与旨在治疗、发展、改造心理的人类潜能的运动中。1962年,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分会成立时,他们自称是心理学中反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传统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从现象学和存在主义中汲取其哲学的基础,强调天赋的人性,提倡从人的主观意识本身出发,反对用行为主义的环境决定论与精神分析的无意识动机决定论来  相似文献   

8.
“自我”在心理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除传统行为主义外 ,从精神分析到人本主义乃至新的新行为主义无不把自我作为一个重要概念纳入到自己的理论体系中 ,并从自己的学派观点出发来诠释自我。本文主要对西方心理学自我研究做初步的归纳、梳理 ,以期能对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人本主义心理学在20世纪50~60年代兴起于美国。以马斯洛(H.A.Maslow,1908~1967)、罗杰斯(R.G.Rogers,1902—)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猛烈冲击着当代西方心理学体系。它既不赞成精神分析心理学把人一律当作精神病患者来研究,也不同意行为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本主义是西方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取向之一,突出人的动机系统与高级需要的重要作用,关注人的本性、潜能、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这种“以人为中心”的理论与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的本质相契合,因而构成人本主义教育观的核心和基础,也是人本主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核心和基础.本文在简要回顾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构想,并运用该方法分析我国教育界当前关注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本世纪 60年代,与只重视环境刺激、外显行为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和只重视认知发展的认知主义心理学不同的是,它关注人的整体发展,强调人的尊严与价值,注重研究健康的、完整的人。〔 1〕卡尔·罗杰斯是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他以自己的“患者中心疗法”理论为依据,提出了对儿童学习的独特看法,对我国的儿童学习心理研究有诸多启示。现对此具体分析如下: 一、学习观:意义学习   华生等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是环境刺激的作用,只涉及知识积累,和个人感情、经验无关;皮亚杰等认知主义心理学家则认…  相似文献   

12.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被称为心理学“第三种力量“(针对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派而言)的心理学流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是:成长与发展是人的本能,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趋向;人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地作出选择的权利;人的本性中情感体验是极其重要的.[1]在教学上,人本主义强调学生潜能的发展,学生身心与情感的发展,主张教学应该介入学习者的身心、情感、认知等方面的成长.在学习上,人本主义强调培养“充分起作用的人“,即在现实中是能自我提高的人,能适应社会有创造性的人,经常在自己身上发现新东西的人,自尊也尊重别人的人.主张有意义的学习,即基于理解的学习,自主、自觉的学习.重视学习者的内心世界,重视课堂心理气氛的营造.……  相似文献   

13.
朱超 《现代语文》2007,(7):13-14
什么是人文精神?所谓人文精神,是一种对人的反思,它反对把人当作一个“东西”来研究,而土张把人还原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生命。它要求尊重人的需要、情感,并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它也提倡每个人在自由生活的唰时承担不可推卸的对他人、社会、自然的责任。这在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教育学、“再概念化”学派、  相似文献   

14.
变态心理是指人类心理与行为的异常或病态表现。弄清变态心理发生发展变化的原因和机理,是实施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关键和前提。精神分析的心理变态观点主要有:无意识和压抑理论、人格构成学说、性心理的学说。认为本能的冲动是一切行为的动力,本我与超我的冲突是心理变态的根源。人本主义的心理变态观点认为由自我观念可发展形成高级的“社会我”和“理想我”,“理想我”和“社会我”相差很远甚至相矛盾,会引起人的焦虑、苦恼,这是心理变态的根源。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在整个变态心理学理论存在很多分歧和共同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应该探讨的是完整的人,而不是把人的各个从属的方面如行为表现、认知过程、情绪障碍等割裂开来加以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试图从行为者,而不是从观察者的角度来解释和理解行为。他们所关注的是个人的感情、知觉、信念和意图。他们感兴趣的是自我概念的发展,即人的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16.
精神分析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一个主要流派,它不仅对心理学和精神病学,而且对哲学、社会学、伦理学、文艺学等领域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精神分析研究其他学派所忽视的变态行为,着重于神经症的分析治疗.并对人的心理特别是人格作出理论解释。自奥地利的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创立精神分析学说以来,精神分析理论不断得到发展。除了弗洛伊德的理论,在我国心理学史论著中得到过介绍和评价的主要有荣格的分析心理学.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哈特曼、  相似文献   

17.
浅析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应该探讨的是完整的人,而不是把人的各个从属的方面如行为表现、认知过程、情绪障碍等割裂开来加以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试图从行为者,而不是从观察者的角度来解释和理解行为.他们所关注的是个人的感情、知觉、信念和意图.他们感兴趣的是自我概念的发展,即人的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18.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由于它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性本恶和生物还原论以及行为主义的机械决定论的抨击和批判,强调人性中积极品质的发挥和对人类发展前景的乐观态度,从而给心理学界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被称之为“第三思潮”而风靡全球,给教育、管理、临床医学等各个领域都带来极大的观念冲击。当前教育界所强调的“素质教育”,事实上就是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强调在教育中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置来考虑,强调在实践中把着力点放在挖掘人的潜力、发挥人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上。这些思想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  相似文献   

19.
大量的社会心理学因素影响着学生的课堂作业和学习的成功与失败。归因理论是成就动机研究的新发展。本文从以下方面阐明归因研究的变化与发展。一、动机归因理论的发展动机理论主要研究行为的发展、导向和行为持续等方面的问题。它是各派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精神分析学派的动机理论主要根据人的本能驱使力,特别是性和攻击行为来  相似文献   

20.
教师激励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激励 ,就是持续激发人的动机 ,诱导人的行为 ,使其发挥内在潜力 ,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其实质是调动人的行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管理心理学对激励的研究 ,始于 2 0世纪初行为主义理论在“科学管理之父”泰罗科学管理的“心理革命”中施行 ,30年代在“发现了人的逻辑”的霍桑实验中得到证实 ,6 0年代达到高潮。这期间产生了人本主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论、奥尔德弗的ERG理论等。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出发 ,我们认为 ,影响教师满意度的因素是与需要满足相连的 ,与教师需要有关的因素都会影响教师的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