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诗歌与音乐天生有关联,但有区别。英国诗歌具有音乐性,表现形式有叠音、叠句,文中着重阐述节奏和格律的变体。诗歌音乐性的功能是运用音乐手段加强诗歌意义和沟通交流。  相似文献   

2.
沃尔特.惠特曼将从意大利歌剧等诸多方面获得的灵感运用到诗歌创作之中,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新诗风。他用长短不一的诗句,嵌于句中的自然韵律,让诗歌语言的魅力全力呈现。他没有将自己局限在传统诗歌韵律的规则之中,而是动用自己的全部想象与感知能力,使英语语言的乐感呈现于初读诗作之时、回味之际。他将诗歌的音韵与诗意完美结合,从而达到了深化诗歌主旨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诗歌音乐性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性是诗歌语言的一种审美特性.诗歌同音乐可谓最亲近的姊妹艺术,诗的可诵性、可歌性,都要求具有音乐性[1].本人在和许多诗人交流时,当谈到诗歌的音乐性时,诗人们往往不能从组成音乐的最本质、最内在的节奏、音调、和声、织体等方面去把握,而是泛泛地作一些具有文学性的描述,使对音乐缺乏深入了解的诗人们感到迷茫、费解.因而,本文想着重从诗歌音乐性的内部特征时间(节奏)和声音(音调)以及谐和(和声)等方面对诗歌的内在和外在的歌唱性加以比较、分析,以期专家们的指正和引起诗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诗歌的音乐性即诗歌在语言和形式上所具有的跟音乐相同或相近的艺术特质,在外在形式上表现为诗歌语言和谐的韵律和鲜明的节奏,并通过声音直接诉诸于人的听觉以打动人心;在内质上,则体现为诗人情感的起伏和心灵的律动,是诗人情感、情绪的声音显现形式。诗歌的音乐性,首先应视之为诗的内在素质,是诗歌的灵魂,是诗之所以为诗的根本因素。“诗言志”“诗缘情”,诗歌抒情的本质特征,决定了诗歌必有与之俱来的音乐性,即诗歌的抒情性决定了诗歌在语言形式上的声律化的特点。我们知道,人们情感的抒发,要用一种既不是叙事也不是论说的抒情语体裁形式…  相似文献   

5.
论述史蒂文斯诗歌与现象学或者说生态美学之间的相通性:野性生态自然现;以及人与大自然之间的生态联系:语言、视线与声音.  相似文献   

6.
史蒂文斯诗歌揭示存在与虚无是共生的,体悟虚无是人生选择自由的前提;揭露了现实世界的荒诞性,表现出以荒谬对荒谬的人生态度;表达了对宗教的质疑及对自由选择信仰和命运的向往。这些思想与存在主义存在高度一致性。但史蒂文斯并没有因此陷入悲观主义,反而超越了存在主义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诗歌与绘画是艺术的两个门类,怛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古罗马时期到现代社会的两千余年里,西方关于诗画关系的理论不断发展着,诗歌与绘画的结合和相互借鉴也不断涌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诗画关系论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现代文学的发展。美国现代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在创作上就十分重视视觉元素的融入,这使他的诗歌作品具有鲜明的绘画因素。  相似文献   

8.
惠特曼的自由诗没有严格的音步格式和押韵格式,但他诗歌的音乐性主要体现在向上的节奏,多样的变奏,并列、重复、对比的手法和具有音响感的音韵.文章对惠特曼诗歌艺术价值充分肯定的同时,也从形式到内容揭示其诗歌的美学和哲学意义的统一及其深远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顾名思义,诗歌音乐性乃是表现在诗歌中的某种类似于音乐效果的性质,音乐与音乐性有其相似的一面,比如,它们都要通过声音形式显示出来;都要讲究节奏与和谐;都具有暗示和象征的功能,都具有某种意味。但诗歌音乐性并不等于音乐,首先,诗歌毕竟属于语言艺术,它的声音媒介是语音而不是乐音,不像音乐那样长于纯粹声音美的营造;其次,诗歌音乐性虽然也和音乐一样讲究节奏与和谐,但要以语言的性质和意义的运动状态为依据,不是纯粹声音本身的节奏与和谐;  相似文献   

10.
当前社会快速的生活节奏、激烈的竞争,更多地决定了人们倾向于选择“快餐化”:漫画、网络学、短信等,甚至认为不涉猎这些就是落伍的表现。这种现象也蔓延到校园,由此产生的中学生不爱读古诗、不爱背古诗的现象比较普遍。如果诗歌仅仅成为远方的海市蜃楼,那形成的诗歌的幻象将无法把她的博大精深一代一代地在中华大地乃至整个人类化进程中原汁原味地传承下来。如何把这个代表着中华民族灿烂化的火炬传递给年轻一代,让高中生接受古代诗歌,进而喜爱诗歌,是语教师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1.
埃兹拉.庞德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音乐性,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诗人认为语言要富于音乐性,注重诗歌的内在韵律节奏;其次,诗人成功地采用了西方乐曲中的赋格曲式,并运用到了其代表作《诗章》中,给诗歌带来了一种流动变幻的音乐美;再则,诗人以其短小精悍的意象主义诗作来承载最丰富的内容和情感达到了诗歌音乐性的最高层次——寂静之音。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节奏、押韵、音调、声情、复沓、重叠、双声、叠韵等方面论述了中国诗歌含有的音乐性;同时指出:诗歌与音乐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其艺术手段和给人的感受有其不同点;诗歌的声韵并不等于音乐,而只是诗歌含有的音乐性因素,因而作诗不能以此为满足,还应进一步在诗歌的音乐性元素方面着力,去适应与配合音乐。诗人应主动寻求与作曲家、歌唱家合作,共同创造珠联璧合的音乐作品。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新诗规范化的代表,徐志摩一直在自觉地追求新诗的音乐性,尤其是新诗中的声音同意象的音乐性结合,他的诗歌翻译和创作凭借节奏、韵律、等多种语言规律和语言技巧来实现这一点。本文主要探讨徐志摩如何在创作上把握诗歌声音、意象、意境这三方面的内在联系并达到三者的和谐统一,进而从意象带动意境的这一角度,深入阐释其诗歌语言与音乐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戴望舒诗歌的音乐性探讨历来存在两方面的争议:一为学界部分研究者认为戴望舒创作后期对音乐性持反对态度;二为学界部分研究者用"内在韵律"的模糊字眼概括戴望舒诗的音乐性,但对这是一种"怎样的韵律"的问题没有进行深入探讨.本文将在具体分析以上争论的基础上,结合戴望舒诗作与诗论,探索其对新诗音乐性的真实态度及其具体实践,并呈现戴望舒对新诗"非格律韵律"美学理想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现代新诗已经变质。诗歌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应该具备其独有的语言模式,具备其独特的审美价值。诗之为歌,既要字正腔圆,又要通俗晓畅;既要抒情言志,又要凝练警拔;既要含蓄隽永,又要独创诗式,这才是诗歌区别于其它文学体裁的基本要素——音乐文学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诗坛上,徐志摩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存在.尤其是他作品中的语言清新活泼、新颖别致、内蕴丰富、节奏鲜明,为读者带来了鲜活的审美感受.作者在飞扬灵动、渴望自由、追求爱与美的思想内容指引下,也总在追求着与内容的完美和谐的统一,并善于把韵律、复沓、双声、叠韵、声母、节奏、章法、音调等多种语言因素综合起来,以抒情艺术化为目标,使其语言具有音乐美的特点.在徐志摩的诗作中,它们是有机、和谐、统一的整体,以回环美体现得最为突出重要.  相似文献   

17.
英美诗歌中韵律节奏的音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是诗人运用语言的技巧和表现手法来吸引读者的艺术.诗人赋予诗歌文体以音乐性的韵律节奏,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引发共鸣,并使他们从中得以教益.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英美诗歌的节奏性和韵律性及其所采用的方法,探讨诗歌创作的形式、格律的使用,对读者欣赏水平的提高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8.
分析目前英语诗歌教学的特点,提出将文学文体学分析方法融入英语诗歌教学中,改革英语诗歌教学模式。通过分析、比较英语诗歌在格律和韵律方面的文体特征,使学生对英语诗歌音乐性的文体特征有深刻的感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对英语诗歌的兴趣,完善英语诗歌教学模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李海  苏凌云 《海外英语》2013,(1):174-176
文章通过对史蒂文斯诗歌的阅读,揭示出史蒂文斯诗歌的中心主题,即诗性想象力与现实的关系问题。史蒂文斯认为,现实虽然是诗歌的来源,但惟有诗性想象力才能观照现实并赋予混乱的现实以一种饶有意味的秩序感。该文还探讨了史蒂文斯诗歌中的意境魅力及其救赎功能。在诗人看来,诗歌是宗教的替代物,能给人一种深沉的慰藉,并可以祛除对死亡的恐惧。  相似文献   

20.
喻劲梅 《海外英语》2011,(13):270-271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史蒂文斯的诗作一反流行的悲凉情调,表现出一种少有的乐观主义,该文即试分析其根源:他受到中国禅宗思想的影响,以一种空无的心性乐观地看待整个世界,从而能够接受现实中的"恶",并在恶之美学审美观下进行诗歌创作,通过想象赋予混乱的世界以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