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教学必须重视文化因素,尤其必须重视直接影响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交际文化因素。对华裔学生传播中华文化是对外华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外语教学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跨文化交际的复合型人才。文化移情是进行文化沟通及跨文化交际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还必须传授文化知识,讲授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异同,利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文化移情,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3.
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策略能力构成了交际能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交际的工具,交际能力必然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尤其在跨文化的交际中,构成交际能力的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深受文化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4.
段三伏  李波 《中国教师》2009,(Z1):76-77
人类交际是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的结合,而体态语(body language)是非语言交际中最丰富的一种。在不同文化中,身势语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社会文化不仅制约着人们的语言交际行为,也制约着人们的非语言交际行为。中西文化在非语言交际中也存在不小差异,其中所蕴涵的社会文化内涵同样不可忽视。但在现行的外语文化教学中几乎没有它的地位。为达到和谐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不仅应教学生掌握目的语的语言交际体系,还必须引导学生了解目的语的非语言交际体系。本文就如何进行非语言交际的教学作了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汤文  刘雅婷 《考试周刊》2008,(25):208-209
翻译是语言的翻译,而语言又是文化的一部分,所以语言的翻译也是文化的翻译.文化因素处理的好坏就决定着翻译成功与否.因此,我们不仅要学习语言本身,而且要学习语言文化,包括交际模式、习俗、价值观、思维方式及处世态度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交际工具--语言,并使其成为真正的交际工具.翻译也是如此,译者要深谙源语与目的语民族的语言与文化,正确处理好文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宗旨。外语学习者要想真正获得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要培养并获得语言能力,还要获得同目的语国家的人民进行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的文化能力。外语教学不仅要注重语言教学,而且应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让学生获得知识文化,养成摄取交际文化的习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制约着语言行为的发生。文化差异是影响使用目的语进行有效交际的重要因素。语言教学不仅包括语言知识的教学,而且包括文化知识的教学。本文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导入英美文化知识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8.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习者掌握目的语,并用之进行交际.成功的交际除了依靠良好的语言知识外,还要依靠相关的文化知识,也就是说,学习外语的同时必须学习与目的语有关的文化.  相似文献   

9.
许文静 《双语学习》2007,(6M):111-112
文化迁移,在外语的学习和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言与文化不可分,学习一门语言,要注意本族语与目的语的文化迁移,达到积极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二语习得的最终目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建立起了不同于母语和目的语的中介语,而母语的文化迁移和文化定型也使得二语学习者构建起一套中介文化体系.中介语及中介文化的研究对于目的语文化习得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1.
陈为春 《考试周刊》2012,(56):71-72
外语学习是一个跨文化交际及适应的过程,因此文化适应是较为理想的外语学习模式。由于第二语言习得是文化适应的一个方面,学习者对目的语社团文化的适应程度将会制约其第二语言的水平,文化适应已被看做是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在对目的语社团文化的适应中,语言交际文化应受到足够的重视,语构、语义及语用文化的适应水平将直接决定学习者的外语交际能力,因而第二语言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快适应第二语言中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张心翠 《文教资料》2006,(34):158-159
在跨文化交际中,除了语言行为之外,非言语行为也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包括身势语、空间语、目光语等等,具有很强的民族文化特征。非言语交际教学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教学列入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不断提高英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更着眼于全面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正确理解文化现象中的非语言交际的行为和手段。从而解决英语与母语文化的差异和冲突,突破文化障碍,全面地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3.
语言与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传达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的交流具有文化的约束性,人们之间的言语交际离不开不同文化模式的碰撞与融合。本文介绍了语言、文化和文化模式的定义和特点,并从两个方面说明了语言使用者的文化模式是如何影响语言的使用,即文化模式决定了语篇模式,影响了使用语言的人;文化模式影响着不同语境中的语言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志云 《考试周刊》2010,(34):105-105
本文的目的是加强第二语言的基础语言知识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二语习得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关系,讲述了二语习得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所需要的条件,重点讨论了二语习得学习的重要部分——文化,并且强调语言是为跨文化交际交流服务,最后总结了跨文化交际教与学。  相似文献   

15.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增加目的语文化知识,避免语言交际中的文化误用现象,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教师既要加强语言知识教学,又要注意文化知识的导入,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和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语言教学与文化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主要指三个方面:是否有必要对目的语文化进行渗透,渗透什么及如何渗透。目的语文化渗透的最终目标应是在语言教学过程中通过文化渗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习得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孙莺 《考试周刊》2010,(19):29-29
二语习得与社会文化密不可分。本文立足于二语习得中语言习得受文化要素的制约,结合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要素对交际语言的影响,并以语言与文化的相互关系为切入点寻找二语习得与跨文化交际的结合点,以进一步促进二语习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外语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使学生获得外语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外语教学中“就语言教授语言”的模式巳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外语教学应导入与目的语相关的文化内容巳成为外语教学界的共识。要想成功地在外语教学中导处目的语的文化内容,教师们应关注并探讨语言与文化关系,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相关内容,文化导入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应采用的恰当方法等。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跨文化交际的工具,它反映了人对事物的认知。语言中普遍存在隐喻的现象。隐喻不仅是体现人们认知世界的一种语言性工具,而且是人们形成概念的一个非常重要而又普遍的认知机制,所以最能体现文化的差异。我们能从隐喻表达中学习到文化,同时只有学习目的语的语言文化才能理解隐喻,提高使用目的语交际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20.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语言应用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目的语国文化的了解,学习一种语言必然要学习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因此,外语教学中,应处理好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