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顾岩 《中国教育》2005,(4):59-59
今年6月,我从美国拉巴南高中(Lebanon High School)毕业,回到了祖国。在美国读书的这一年,我结识了很多朋友,也充分感受到了中美教育的差异。读书之余,我每天坚持用英文写日记。回国后,我把其中几篇译成了中文,希望能与大家分享这难忘的体验。  相似文献   

2.
吴铭 《教师博览》2006,(11):6-7
1992年,当我辗转回到以色列的时候,13岁的老大、12岁的老二和10岁的小女儿都还暂时留在中国。选择在那时回到以色列,完全是穷途末路:我的父亲是犹太人,二战时逃亡到上海,并在那里生下了我。母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抛弃了我们,12岁那年父亲去世,我就成了孤儿。长大后,我在上海铜厂当体力女工。结婚生下3个孩子后,丈夫离我们而去。留在上海,满眼都是痛苦的回忆。正好那时中以正式建交,怀着一种逃避的心情,我成为了第一批回到以色列的犹太后裔。初到以色列的日子,比想象中要困难许多。我不懂得那里的语言(父亲教的古希伯莱语早已不在以色列使用),…  相似文献   

3.
我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先在青海民族学院学了两年,学校又保送我到山东师大学习。1982年我回到母校政教系──现在的管理科学系当教师。1984年留学日本,第一次去了1年多,第二次8年多,加起来差不多10年,并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因为自己是祖国培养的青海当地的藏族博士,热爱自己的家乡,所以就回到了青海工作。第一次出远门我出生在祁连县的一个半农半牧的村子里,现在我父母还在放牧,养着300多只羊。我初中毕业回乡种过田,开过拖拉机,恢复高考时,斗胆报考了大学。那时闭塞到连大学和中专都说不清,在那么偏僻的地方也没上…  相似文献   

4.
冯丽霞 《科学教育》2007,13(1):41-41
我热爱所以我选择。一代名师孔仲尼,垂范千古,令多少帝王为之逊色;"为了培养伟人,我来做教师"的应聘回答,道出了多少为师者潜藏于心底的雄心壮志。四年前,我是一名中学教师。三年学习后我毅然回到了教师岗位——我熟悉而热爱的职业。  相似文献   

5.
我从事幼教工作只有一年多的时间,我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那些天真活泼的孩子。我为能培养祖国的新一代而感到高兴。但我也曾不安心幼儿教育工作,认为社会上有些人瞧不起我们,甚至叫我们“高级保姆”。我曾经后悔选择了这个职业。后来园里组织我们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老同志又热情地帮助我们,我开始感到自己这种想法与时代的要求格格不入。六十年代的雷锋,八十年代的朱伯儒、张海迪,他们为的是什么?而我却首先考虑个人得失。在工作中,孩子们  相似文献   

6.
岁月流逝,汉沽一中教师、即尼归国华侨杨仲明离开父母回到祖国整整二十五年了。二十五年,在人类的历史上不过是短暂的瞬间,但对于杨仲明来说,却是经历了一段漫长而曲折的路程,不少往事深深留在记忆里。这期间他和祖国人民一起渡过了经济困难时期,他经受了动乱年代的考验,他已由一个青年走向了中年,人变得更深沉,也更坚强。他青年时代的“回祖国去,参加祖国的建设”的愿望实现了,他一心扑在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上,而且做出了很大成绩。同样在这个时期,海外的母亲多次来电、来信要他日印尼;回国观光的亲属也动员他回去看望父母。母亲和亲属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杨仲明想的却是,既回到祖国,怎能又离开她呢?于是,在祖国困难时他没离去,在十午动乱中他仍然没有离去。时间不等人,海外  相似文献   

7.
哪个更冷     
毛尖 《课外阅读》2011,(10):22-23
Q宝喜欢在美国上学,很多朋友就劝我,算了,为了孩子留在美国吧。每次,我都斩钉截铁,不可能。不可能当然是因为我们热爱在自己的祖国生活。不过,不说爱国主义,就我观察,美国小学教育也很有问题。首先我要承认,中国教育是我们最失败的地方,基本上,我理解为了孩子移民的朋友,也接受几乎所有对中国教育的批评。和外国朋友谈到中国种种,无论是房地产还是地沟油,我们都能争辩几句。只有说到中国教育,就都黯然神伤,一点回  相似文献   

8.
“十一”长假后,孩子们回到幼儿园。他们对自己假期中去过的地方非常感兴趣,聚在一起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于是,我们决定抓住这个教育时机,开展一次“我爱我的祖国”系列活动,帮助孩子感受祖国的伟大,培养幼儿热爱我们的祖国,同时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材料的积累意识、语言的表达能力等一些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每每听到这首歌,我们心中总涌动着对祖国的热爱。作为新时代的少年,你们见证着祖国的飞速发展,感受着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与祖国一起成长。今年暑假,爸爸安排了一场别出心裁的旅行——叶落归根之旅,回到阔别十年的老家。我们的老家在苏北农村,位于苏、皖、豫、鲁四省交界处。爸爸说这里是江苏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有名的沙窝窝,全镇只有一条大沙河,  相似文献   

10.
我出生在祖国最神秘美丽的青藏高原———西藏拉萨,现就读于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中学初三年级。我人生的第一个老师是我的妈妈。她特别善良,特别美丽,而且很有远见,是我崇拜的偶像。还在我牙牙学语时,她就教我背唐诗,给我讲祖国灿烂辉煌的历史,讲文成公主入藏的动人故事,带我游览家乡的山山水水,让我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美丽的家乡———青藏高原。在我小小的心田里,萌生了一个遥远而又清晰的梦想———我要像雄鹰一样在祖国的蓝天上飞翔。小学毕业时,我取得了到内地求学的机会,心中无比喜悦。带着飞翔的梦和家人的期盼,我从海拔四五千米的…  相似文献   

11.
我向往2008年     
我向往2008年。因为在2008年,我国将要举办一场气势宏伟的奥运会,它将展示我国在发展中的巨大潜力和希望。2008需要知识和技术,2008需要力量和拼搏。我憧憬在2008年做一名诗人,写出许多优美的诗篇,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也梦想着做一名服装设计师,设计出最能代表中国形象的民族服饰,让全世界的人都赞叹中华民族卓越的智慧;我更愿意去做一名老师,做一名阅历丰富、博学多识的老师,去弘扬我们泱泱中华的民族文化,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热爱我们的祖国,让世界更加了解日新月异的中国。如今,2008年到了,我也如愿地当上了一名教师。在离奥运会仅有…  相似文献   

12.
我要回国     
1955年6月,骄阳似火。克里夫兰号客轮从美国旧金山码头启航,开往香港。船缓缓离岸,站在甲板上,35岁的师昌绪万分激动:“我终于可以回到祖国了!”在滚滚波涛中,他的思绪又回到为回国与美国当局斗争的日日夜夜。1948年9月,师昌绪去美国密苏里大学矿冶学院攻读硕士,在他攻读博士后期间,北洋大学邀他回国任教,他欣然同意。但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1951年9月,美国司法部就明令禁止学理工医学专业的中国留学生离开美国回中国。禁令还说,违犯禁令企图离美者,处以5年徒刑或5000美元罚款,或二者兼施。有人被突击搜查,有人被长时间审讯,有人甚至被关押起…  相似文献   

13.
我是经过中美物理考试,81年由美方支付助教研究生生活费和学费到美国攻读博士学位的,学习后期我爱人也到美国探亲。在87年底获得博士学位后,我首先想到了祖国和人民的期望和我出国前早已立下的誓言,要学成回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我们立即自己买了飞机票回到了祖国。当然有人说这两个人真傻,为什么不留在美国?尽管当时在美国继续当博士后,既符合美国当时的移民法,也与我国政府的有关规定不矛盾,而且我留学的生活费和学费的来源也与那些依靠国家从世界银行贷款的留  相似文献   

14.
E:从小是在美国长大,为什么会想到回到台湾发片出道?袁咏琳:其实我小时候的梦想就是当歌手,只是妈妈一直想要我做钢琴老师,或者是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我在美国的时候有参加过各种选秀,比如说《美国偶像》我也有去尝试过,当时评委给我的评价是我不适合SOLO而是适合在一个团体里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做幼儿教师已四、五年了,曾多次申请参加每年都要举办的县幼师短训班,以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可名额从未落到我的名下,也许,因为我是个男性青年吧! 我热爱幼教事业,热爱每个孩子。为了教好祖国的下一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我曾在海外的异乡漫游》一诗进行主题分析,发现该诗抒发作者了对祖国的思念和热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回归自然的心情,体现了华兹华斯热爱自然的浪漫主义诗情。  相似文献   

17.
1958年2月,我在前苏联完成学业,回到了日夜思念的祖国。我们一班30多人,除一半人留在空军,其余均分配到新组建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工作。一1959年五院提出仿制苏联的P-2导弹(后改名为东风一号)。它是一个近程导弹。当时,我被任命为火箭发动机的主要设计师。在沈阳四一○厂,我和大家一起学习、消化图纸资料,翻译设计工艺文件,向苏联专家学习,努力工作。在工厂的日子里,我们克服了许多生活上、技术上的困难,不分昼夜地奋战在生产现场。1960年,中苏两国关系恶化,苏联撤走了所有专家,仿制的任务全部落在中国工…  相似文献   

18.
家是心灵的依存,唤着浪子归来。——题记我是在内战中被分裂出去的孩子——台湾。我渴望早日回到温暖的家,祖国就是我的家。我多么希望那一天的到来,在那一天,我可以向世界自豪地宣告:我回家了!1997年7月1日,我的亲人香港;  相似文献   

19.
我从前在美国呆了一段很长的时间,学的、工作的虽然都是技术科学,但对科学理论也很感兴趣.当时我心中最崇敬的科学家是A·Einstein和N·Bohr。回到祖国后,能读恩格斯的《自然辩证  相似文献   

20.
25年后的我     
25年后的我,以一名北大中文系教授的身份回到了我的母校——石家庄市第28中学。母校的召唤,使远离祖国在外讲学的我感到尤为高兴,谢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