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昭君,南郡秭归人,名嫱,字昭君。后因避晋文帝司马昭讳,改称明君或明妃。王昭君年纪很轻便被汉元帝选入宫中,成为一名普通的宫女。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当呼韩邪单于向汉元帝求亲和汉元帝下令挑选宫女出塞的消息传出后,王昭君主动向管理掖庭的官吏提出愿意离开汉宫,远嫁匈奴。昭君出塞和亲,在当时举国欢庆,人们在建筑物上刻下“单于和亲”、“千秋万岁”等文字来纪念这个事件。呼韩邪单于娶了汉族姑娘,更加珍惜汉匈两族的真挚友谊,封王昭君为“宁胡瘀氏”,意思是说,王昭君嫁到匈奴后,就会带来永久的和平与安宁。昭君出塞,为汉、匈两族人民…  相似文献   

2.
(一)昭君出塞的时代背景王昭君,名嫱(史书或作王嫱,字昭君),是西汉元帝时(公元前一世纪中叶)的宫女。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旧属秭归县)人,以“良家子”被选入宫。她因出塞远嫁至漠北的匈奴,为匈奴呼韩邪单于(音蝉余,匈奴最高首领的意思,邪音耶)稽侯珊之阏氏(音烟支,匈奴语妻的意思),对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汉与匈奴两族之间的团结友好关系作出了贡献而名垂史册,留芳千古。因此,王昭君这个人物,便成为我国历史上民族团结的象  相似文献   

3.
关于王昭君的故事可以说是古今皆知,《后汉书·南匈奴传》:“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生二子。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  相似文献   

4.
杜甫在《咏怀古迹》中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的诗句。诗中的“荆门”是山名,在今湖北宜昌县东南、宜都县西北,泛指绵亘在现在鄂西北一带的荆山。诗中的“明妃”,即昭君,姓王名嫱,晋代避司马昭之讳,改称之为明妃。汉元帝时,王嫱因才貌出众,被选入宫,成为宫女。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呼韩邪单于请求和亲,愿与汉室永结友好。元帝决定许嫁王嫱,以结束边疆上的战争。昭君和亲,对改善民族关系,发展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作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历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我们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首先,注意教学语言。1.讲述语言。教师的讲述语言要做到生动有趣。如讲“汉与匈奴关系”中“昭君出塞”一目时,可以这样刻画王昭君,“王昭君,名嫱,西汉南郡秭归(今属湖北)人,是位农家姑娘。年轻时,因貌美被选入皇宫当宫妇,她为人正直,入宫后因没有贿赂画师,被冷落一旁。当汉元帝下令从宫女里挑选一名嫁与呼韩邪单于,以表示汉与匈奴和好时,王昭君深明大义,自告奋勇,愿作和亲使者。昭君在塞外同匈奴人民和平相处,爱护百姓,教给当地妇女织布、缝衣和农业生产技术,受到匈奴人的爱戴。王…  相似文献   

6.
王昭君是西汉元帝的宫人 ,竟宁元年 (公元前三十三年 )被遣出塞和亲。此后 ,以她的故事为题材的诗歌、乐曲、舞蹈、小说、戏曲相继问世。生活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作家 ,各自按照自己的审美意识 ,再现昭君风貌 ,写下了一篇篇独具风采的篇章。面对如此众多的昭君戏 ,元代马致远的《汉宫秋》却能成为其中最璀璨的一朵奇葩 ,当然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试图就马致远的这一现象作一粗浅的探索。千姿百态的“王昭君”从最早的《昭君怨》到当代的《昭君行》 ,历代文人围绕着昭君出塞的故事 ,留下了一系列的昭君戏。那么 ,历史中的昭君出塞的真实情…  相似文献   

7.
小学《美术》试用课本(上海市中小学教材编写组编)第五册封三上的年面《王昭君》。画面上王昭君所抱的琵琶,是我们今天民族乐器中的梨面形音箱的曲项琵琶。这是不合史实的。史书记载:“匈奴单于来朝,求美人为阏氏,……昭君戎服乘马,提一琵琶,出塞而去。”那么昭君带去的琵琶是否就是我们今天所使用的琵琶呢? 琵琶作为乐器的名称,最早见于后汉刘熙所著  相似文献   

8.
一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西汉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元帝以掖庭待诏官人王嫱(昭君)下嫁匈奴呼韩邪单于,结束了武帝元光二年(前133年)马邑诱敌以来汉匈之间长达百年的战争局面,恢复了汉初奉行的和亲政策。后代诗人咏昭君其人其事者,历久不衰。这类诗歌,唐以前不下二十首(见《乐府诗集》),唐代约有六、七十前(见《全唐诗》,下引诗句凡不注明出处者均见《全唐诗》卷十九《相和歌辞》及各家诗集),唐以后有增无减(见《青塚志》等)。  相似文献   

9.
据晋代葛洪所著《西京杂记》记载:汉元帝刘奭(音式)的嫔妃非常多。他叫当时有名的画工毛延寿、陈敞、刘白、龚宽等人把她们的形貌逐个地画下来,然后根据图像,挑选中意的召见。嫔妃为了争宠,便纷纷贿赂画工,让画工把自己的相貌画得美一些。当时王昭君(字嫱)不愿意贿赂画工,画工就故意把她的相貌画得不好,并在眼下画了一颗“滴泪痣”,这在古代,是一种不祥的面相,所以,王昭君始终得不到元帝的召见。元帝十六年(公元前33年),匈奴单于呼韩邪派使者到汉朝来联姻,请求汉元帝赐给他一位美人作“阏氏”。元帝答应后,就按照后宫嫔妃的图像进行挑选,最…  相似文献   

10.
关于王昭君的“和亲”,绝大多数老师都给予正面的肯定的评价。因为,中学历史教科书非常明确地写道:“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教科书还引用了《汉书·匈奴传》中的话进行评价:“是时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而且,董必武的诗作《谒昭君墓》之“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也是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11.
一、妻后母、报寡嫂是游牧民族普遍盛行的婚俗古代欧亚草原上的各游牧民族,都盛行一种妻后母报寡嫂的风俗。司马迁说,在匈奴人那里,普遍流行“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史记·匈奴传》)的风俗。从汉族出嫁匈奴的姑娘也得照此风俗行事。《汉书·匈奴传》说汉元帝时,王昭君先嫁给呼韩邪单于。呼韩邪死后,又嫁给其前妻子复株桑若鞮单于为妻。和匈奴向时的乌孙人同样有此风俗。汉解忧公主先嫁给乌孙岑陬。岑陬死,从兄弟翁归靡继王位,“复尚楚主解  相似文献   

12.
咏怀古迹(之三) 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①,生长明妃②尚有村。一去紫台③连朔漠④,独留青冢⑤向黄昏。画图省识⑥春风面,环珮⑦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⑧,分明怨恨曲中论。注释①荆门:山名。在湖北省宜都县西北。②明妃:即王昭君。昭君是字,名王嫱,汉元帝时宫人,后出嫁给匈奴呼韩邪单于,最后死于匈奴。晋人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也称明妃。  相似文献   

13.
问题解答     
问:历史记载上的昭君出塞是怎么回事?答:昭君出塞是西汉时期汉与匈奴两个民族之间友好、团结的一个历史事件。历代的诗词、戏曲、小说、说唱等有不少是以它为题材的(如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唐代的《王昭君变文》、元代马致远的《汉宫秋》、近代的京剧《汉明妃》等)。王昭君一直被描绘为一个远嫁异域、际遇凄凉的女子,她的出塞也就成了人间悲剧。直至最近曹禺同志的新作历史剧《王昭君》发表,才一改王昭君这种旧的、不符合历史的传统形象,这是很值得高兴的事。下面就谈一谈历史记载上昭君出塞的原委。自从公元前204年,汉高祖刘邦立国起,历经惠帝、文帝、景帝,在长达一百七十多年间,由于国力微弱,西汉王朝一直对它北方强悍的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即以汉族皇室之女许配匈奴单于,并每年奉送一定数量的金帛,丝絮,酒、米、食物  相似文献   

14.
由于社会和作家个人的原因,马致远的杂剧多取材于古小说,用曲笔来反映社会现实。这里的所谓“小说”是就其广义而言的——泛指神话寓言、笔记小说、传奇话本、宗教故事、民间传说等。 《汉宫秋》是表演“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但与正史所载的昭君和亲不同,它是在晋代葛洪《西京杂记》和唐人《王昭君变义》的基础上,又吸取其他历史笔记小说和民间传说,结合元代的社会现实而写成的。《西京杂记》载:“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按图召幸之,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见。”“匈奴入朝求美人阏氏,于是上按图以昭君行,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闲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其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皆巨万。  相似文献   

15.
昭君出塞的线路,史书没有记载,所以难以确认。昭君出塞路线需把握五点:一是把握汉匈官方交往的线路。昭君出塞是官方行为,如果《汉书》记载中确有一条官方交往的线路,那么,这条道路就有可能是昭君出塞的线路;二是昭君出塞之前,匈奴曾处于分裂状态,匈奴分裂和一统的历史时期是重要的历史背景因素;三是《汉书》中对朝贺西汉的匈奴右皋林王东渡黄河返回匈奴的这一记载,确认为汉匈官方交往线路的重要节点;四是《汉书》关于奉车都尉班伯到定襄护卫昭君夫婿复株絫单于入境的记载,作为推论的重要线索。五是根据昭君于正月出塞的时间背景,认为东渡黄河的线路海拔较低,相对温暖,可以避开春寒料峭的气候。  相似文献   

16.
西汉元狩二年(前121)秋,匈奴单于伊稚斜怒浑邪王、休屠王被汉军杀虏数万人,欲召诛之。浑邪、休屠二王恐,谋降汉。与汉共谋既定,休屠王却悔而不降,浑邪王杀休屠王而兼并其众。霍去病迎降大军渡过黄河,与浑邪王众相望,忽闻浑邪王部下颇有疑汉军掩杀而逃跑者,霍去病轻骑驰见浑邪王,坚其降汉决心,促使其果断平乱。之后,浑邪王遂率四万余众降汉,河西之地由此纳入汉朝版图。浑邪王降汉之事,《史记·匈奴列传》等篇皆有所载。班固亦取《史记》之说,在《汉书·武帝纪》等诸多篇章中亦屡屡载之。确知浑邪、休屠王降汉,是匈奴单于逼出来的,不是汉朝迫降的。但班固在《汉书·西域传(上)》将票骑将军于元狩二年春夏两次"击破匈奴右地",同当年秋"降浑邪、休屠王"二事笼统混言,给后世造成"票骑将军迫降浑邪王"的误解,又在《汉书·地理志后叙》说:"自武威以西本匈奴昆邪王、休屠王地,武帝时攘之。"给后世造成"汉朝武力夺得河西之地"的误解;本属匈奴内部矛盾,而无端改换为汉匈矛盾,显然都是错误的,亟应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17.
有学者认为,匈奴屠各来自休屠王部,身为屠各的刘渊应为休屠王部的后裔,他的南匈奴单于嫡裔身世系假托。考查历史资料,可知,西汉武帝时浑邪王部与休屠王部降汉,汉在缘边五郡故塞外置属国安置之。休屠王部部众被称为休屠,主要分布在凉、秦二州。十六国时期,有的休屠人已经发展为当地的大族。而屠各或异译为“休屠各”、“休著各”、“休著屠各”,可以混用。但是,休屠与屠各及其异译绝不混用。由于南匈奴单于与部众之间的矛盾长期积聚和不断激化,酿成中平五年南匈奴的事变,作为南匈奴“国人”,屠各在事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屠各种是匈奴占统治地位的部落,包括匈奴单于挛鞮氏及呼延、卜、兰、乔所谓“四姓”。《晋书.北狄匈奴传》关于“屠各最豪贵,故得为单于”的记载无可怀疑。屠各刘渊本是南匈奴单于嫡裔,绝非假托。南匈奴五部都以屠各刘氏为部帅,故五部匈奴都称为屠各,这不是所谓屠各之称的泛化。  相似文献   

18.
王昭君:幽怨的琵琶蒋淑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从你负气走向匈奴的那一刻起,你的幽怨便凝固成永恒的美丽斑斓着苍白的历史,为怀才不遇的士大夫们提供了一个借古抒怀的绝妙题材。传说你是汉宫中最美貌的女子,曾在苦苦的等待中渴望命运的转机。但元帝是个昏庸的皇帝,皇宫里的  相似文献   

19.
秦人出自赢姓,其先祖非子初居于西犬丘(今甘肃天水西南),周孝王赐之秦邑(约在今宝鸡市东),始称秦。秦德公元年(前677)建都于雍城(今陕西凤翔),自此至献公二年(前383)都栎阳止,雍城作为秦国都城时近三百年。经过二十位秦公的经营,秦国力渐强。尤其在秦穆公时,数败晋人,使“秦地东至河”,西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史记·秦本记》),从而为后世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司马迁《史记·秦本纪》记载说:“卜居雍,后子孙饮马于河”。正义曰:“卜居雍之后,国益广大,  相似文献   

20.
在”六王毕,四海一”的大好形势下,秦始皇又北伐匈奴,南取百越,为中国的大一统作出了重大贡献,这里就南取百越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南取百越的时间 《史记、南越传》说:”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杨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与越杂处十三岁”。这是根据“王翦遂定荆江南地,降越君,置会稽郡”,推算的。故《集解》徐广曰:“秦并天下至二世元年十三年,并天下八岁乃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