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与学,教师与学生,这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最基本的一种关系,也是一种最复杂的关系。它涉及到教师的思想观念、知识水平、心理品质和作风方式等一系列因素。分析研究这些因素,有利于探索教与学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规律和途径,有利于探索教与学有效联系的方式和技巧,最终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2.
教师为了追求教学效果,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教学设计工作。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创造一个教与学最优化配置的条件。本世纪五十年代,教学技术研究的重点是“如何教”,以后发展到“教什么”。七十年代开始转到“如何学”,即学习需要的研究,把教学的中心从“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以下谈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研究学科特点,把握学科教学过程规律,融合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形成教学个性风格,使学生在整体优化的教学氛围中得到生动活泼和主动的发展,成为广大教学工作者的追求目标。在这种背景下,各种教学理论、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百花齐放,竞相出台,给沉寂了多年的中国教坛,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带来了一片蓬勃的生机,“语文教学最优化”是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课题。 所谓“优化”,《现代汉语词典》注:“改良或选择优良”。顾名思义,“语文教学最优化”就是用系统的观点去改良或选择教学中的诸因素,使其发挥极能效应达到全面提高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线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慢慢在发生变化。很多教师能够对各种理论心领神会并将之正确、灵活地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极大程度地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并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最后与学生真正做到了教与学的“双赢”。但是也有一部分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教学中所谓的“出彩”“出色”,曲解新课标,在语文教学中摆花架子,  相似文献   

5.
早在六十年代,苏联广大教师就掀起了探索教学最优化的热潮,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或教学最优化)理论就是对苏联广大教师探索教学最优化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与此同时,巴班斯基还吸取了苏联过去和当代先进教育家如克鲁普斯卡娅、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等人有关教学教育最优化的思想;更重要的是他综合运用当代许多科学的成就来建立教学最优化理论,从而使这一理论具有坚实的基础,形成了严密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综观多年历史教学研究与改革,多偏重在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教学设计或各项技能。在调查研究中发现,虽然某一环节设计精巧,或教师的某一项技能过硬,但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并不理想,达不到提高质量的目的。这就启示我们,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需从宏观上,从整体上看待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研究影响课堂教学的诸多因素,以及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为此,借鉴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指导中学历史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一、什么是“教学过程最优化”1972年,苏联的巴班斯基发表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用辨证的、系统的观点来分析教…  相似文献   

7.
谈对话在新课程实践中的误区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的课程标准引入“对话理论”之后,对话便成了当今课堂教学的时尚。引入对话理论打破了教师的“一言堂”,赋予了学生言说权,标志着课堂教学的进步。实践对话理论也就成了教师的自觉追求。但是在当今的教学改革实践与理论研究方面对话又存有明显的偏差:如在教学实践中追求“对  相似文献   

8.
《浯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为此,广大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对话教学理论,改革课堂教学成了一种自觉追求。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教学中进行无效对话、形似对话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剖析对话教学中的问题因素,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9.
教与学,教师与学生,这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最基本的一种关系,也是一种最复杂的关系。它涉及到教师的思想观念、知识水平、心理品质和作风方式等一系列因素,也关联着学生的心理发展条件、心理发展规律、所处的环境、学习的兴趣、意志情感、智力发展水平等一系列因素。分析研究这些因素,有利于探索教与学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规律和途径,有利于探索教与学最佳联系的方式和技巧,最终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本文着重对影响和制约教与学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与学有机联系,形成合力,达…  相似文献   

10.
“最优化”原理“最优化”是控制论中的一种控制方法。所谓最优化,就是根据确实的目标,在一定的外部(客观)和内部(主观)条件下,使事物沿着可能性空间的某一最好的方向(或状态)发展。最优化的本质在于: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根据事物的进程和外部条件的变化,可不断地修正内部条件,使事物发展方向和所确定目标之间的目标差越来越小,其事物发展最优化进程如图1所示。最优化教学控制系统从现代控制理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教师、学生、知识信息三个要素组成的教学控制系统,其系统组成方框图如图2所示。图2最优化教学控制系统教学目的随着我…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理论和实践.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给传统教学带来了很大影响,使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发生了诸多变化,同时由于它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了教学改革,也加快了教育现代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人的意识活动都希望通过最佳的活动过程得到最满意的结果。“最佳”、“最满意”也就是“最优化”。从这个角度讲,教学优化是一个古老而富有生命力的课题。说它“古老”,是指从有教学以来,师生们都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他们各自理想中的教与学的优化,世界上的教育家也都企盼通过自己的教学思想和理论去影响实际教学以达到他们心目中的“优化”。说它“富有生命力”,不仅因为正是教育及其研究活动的主体对优化孜孜不倦的追求,构成了教学活动发展与改革永恒的动力,还因为时代的发展,教学优化的课题已从潜在的自发状态中走出来,催促人们从理论和实践上更加自觉地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3.
和谐教学既是一种实践理念,也是一种审美性教学形态,所追求的是教学中教与学及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衡、共生、融合的状态。因而,教师角色应从“教”为出发点的角色定位转向以“学”为出发点的角色定位,以此为思考视点,教师的角色是对话者、融合者和学习者。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为此,广大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对话教学理论,改革课堂教学成了一种自觉追求。教师“一言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被打破,以对话为形式,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实质的教学方式被广泛运用。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无效对话,形似对话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剖析对话教学中的伪对话因素,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5.
“教后记”就是教师在完成一次教学或一阶段教学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回顾总结所做的笔记,它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积累、不断提高的重要途径,在完善授课艺术、提高教学质量、积累教学经验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一、“教后记”的作用1.“教后记”是最优化教学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指出:教师的活动,实质上总是同创造性地探索最优化的教学方案、创造最佳教学效果、保证教学的圆满完成而创设最优条件相始终的。“教后记”就是为创造这样优越的条件而作的一步一个脚印的探索性劳动。因…  相似文献   

16.
提高教学质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与学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元素。在教学全过程中,唯有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开发学生智能为核心,促其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原则,发挥教与学的“双边互动效应”,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力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力形成最优化的有机运行合力,促使教与学相长,才能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就学生创新能力的培  相似文献   

17.
正中书局1935年创办的《教与学月刊》杂志,系我国近代第一份教学论学术期刊。《教与学月刊》以权威性、学术性和专业性为办刊定位,栏目设置丰富,作者群体知名度高,旨在使刊物成为教育界公开讨论的园地、科学救国或文化救国的先声、教师与学生共同的良友。紧扣“教”与“学”的办刊要旨,围绕“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材”等研究领域,《教与学月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同时也不定期推送“教学专题号”来组织广大学者深入探讨课程、教材、教法等问题。《教与学月刊》是近代教学论学科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和教学论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8.
巴班斯基指出:“只有在师生的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产生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确实,要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与学双方的最优结构。因此,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要坚持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统一。众所周知,在教学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缺少其中任何一项都不能称为完整的教学过程。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什么和怎么教是两个基本的问题。有的教师只凭知识进行教学———充当教材或教案的搬运工。教师把教材奉为金科玉律,照本宣科,毫无遗漏地传授教材,重知识、轻能力,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9.
我国著名教育实践活动家陶行知就曾对“教与学二者之间的关系”,作出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教学合一”的精辟论述.构建学认为,教学活动是教与学之间相互渗透,有效融合的统一整体.教师的有效“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高效“学”,达到“以教导学”.反之,学生的深刻“学”是为了推进教师的深入“教”,达到“以学促教”,最终实现“教学相长”、“教学共赢”的目标追求.众所周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主体实际、教材内容要义等因素,确定好“教”的策略.通过“以教导学、以教引学”等指导活动,讲解传授数学知识技能.学生主体在此进程中,积极呼应,配合策应教学活动,深入参与师生互动、探知分析数学知识、问题活动.高中生学习习惯逐步树立,学习要求逐步提升,需要教师“拿捏”好教与学之间关系,做到“教学合一”.本人现对“教学合一”理念在三角恒等变换章节中的应用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0.
郭晶  鞠宽礼 《江西教育》2022,(36):63-64
“上好课”是每个教师的追求,而磨课便是成就“好课”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磨课中,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研磨,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才能使得师生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实现教学相长,从而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