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散文教学历来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许多老师不知道怎么把握散文教学的一些本质性和规律性的东西,稍不留神就把散文教成了记叙文或议论文。有一次与老师们交谈散文教学时,互相启发,发明了一个“散文味”的词(或许是受到“语文味”一词的启发),认为“散文味”具有理念和方法的意义。问题是,如何达到这样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写好散文,不仅要靠精神涵养,文字上的功夫也是缺不了的。散文最讲究味儿。一个人写散文,是因为他品尝到了某种人生滋味儿,想把它说出来。散文无论叙事、抒情、议论,或记游、写景、咏物,目的都是说出这个味儿来,说不出一个味儿,就不配叫散文。譬如说,游记写得无味儿,就只好算导游指南,再也没有比无味儿的散文更让人厌烦的了。  相似文献   

3.
老子的味道     
正老子的味道是平淡。他说“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平淡即无味,而无味之味更加有味。对于老子的味道,许多人解读为言不尽义,也不无道理。但是我觉得王弼的解读似乎更为贴切,更为有味道。王弼说:“以恬淡为味”,他具体的强调了艺术的审美趣味和审美风格。曾翔的字“像小孩写的”一样,听到不少人如是评价曾翔的书法。我揣摸,像小孩写的一样至少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天真,另外一层是平淡。如果把天真与曾翔联系起来,必然想到“老夫聊发  相似文献   

4.
一位年轻朋友问我,何谓散文?怎样区分散文与小说和诗歌? 我开玩笑、打比方说: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说。一个人给大地弹射到月亮里——那是诗歌。散文,就是写平常生活中那些最值得写下来的东西。不使劲,不刻意,不矫情,不营造,更无须“绞尽脑汁”。散文最终只是写一点感觉、一点情境、一点滋味罢了。当然这“一点”往往令人深切难忘。  相似文献   

5.
散文是一切文类的基础,就像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散文的特色,就在一个“散”字,“散”的意思,是拘束少,可以随便、自由,爱怎么说就怎么说,爱怎么写就怎么写.海阔天空,无拘无束,我们的日常生活琐事,都可以融入散文的内容之中。  相似文献   

6.
新贵嘱我给他的这本散文集——《高原散笔》写序,我应允了。虽然我没有系统地阅读他的散文,只是平日零星地读了一些,而且我本人对如何写散文也不在行,但我很乐意。因为我很喜欢这位朝气蓬勃的年青人,很喜欢这位奋发有为的青年作家。 新贵已经写书十几本了。他开始是业余写作报告文学,兼写些古体诗词。出版有《多彩集》、《渭北崛起的新星》、《北方闪烁的星辰》、《古都泾渭》、《四味集》等多部著作,多为报告文学作品,有百余万字。后来业余转写随笔、散文(也写报告文学),出版有《生活散记》、《雾里看花》等散文作品集,近50…  相似文献   

7.
曹保顺 《中学生阅读》2004,(10):38-39,42
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是文学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是“情文”“美文”。据统计,近两年高考考生中采用散文文体者高达20%。如何写好散文呢?通常我们说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这是就散文的总体而言,只凭这一句话并不能学好散文的写作,学好散文的写作要具体地学习散文的笔法和语言,散文的结构就是散文笔法的一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散文是重在抒情的文体。无论是写事还是写人,都离不开一个"情"字。散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品味和体悟文章中的情感。美酒佳茗,"味虽美,不亲尝者不甘也";同样,"文字之佳胜,正贵读者之自得"。什么是品味?读者自得文字之佳胜,就是品味。  相似文献   

9.
王力 《小读者》2010,(10):45-46
语文课上.老师一边分段朗读朱自清的散文《春》,一边停下来分析。在分析写“春风”的一段文字时。老师讲道:“作者之所以能把无形无味的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是因为作者能进行细致的观察……”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散文易写难工。写人散文比起写景状物散文来,又多一些约束和难度,而写名人、伟人的散文更是难上加难。一难在于涉及名人、伟人,下笔心中惴惴不安,唯恐言语不当,有损伟人形象;二难写人散文贵在人物形象真实鲜活,稍有溢美掩饰,就使人感到虚假造作;三难在于伟人与凡人毕竟不同,以常人之眼之心去观伟人,终有所隔膜和距离,其中分寸感也极难把握,写得太奇异,似有伟人不食人间烟火之嫌,让人敬而不亲,写得太平淡,又仿佛与伟人名实不符,使人亲而不敬……等等难处,不一而足。故在历代写人散文中,佳作不多,精品很少,能…  相似文献   

11.
平淡的境界     
很想写好的散文,一篇篇写,有一天突然发现竟积了厚厚一摞。这样过日子,倒是很惬意的。至于散文怎么算好,想来想去,还是归于"平淡"二字。以平淡为散文的极境,这当然不是什么新鲜的见解。苏东坡早就说过"寄至味于淡泊"一类的话。今人的散文,我喜欢梁实秋的,读起来真  相似文献   

12.
苗莉为邢台文坛有成就的女性散文作家,她的散文充满了"情"味,亲情、友情,对祖国河山之情,对人民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情,空灵、柔软、细腻,如云似水,如歌如泣.她的写法是传统的,却创造了优美的散文意境,其散文的可贵,在于她写了人性、人生,写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她的特点是把散文的意境美和人性美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3.
汪曾祺曾说:散文就是燕子、黄鹂或金铃子,她们可以在蓝天随意而灵巧地飞来飞去,唱自己的歌——散文的写作随意自然。冯骥才也做过一个比方,散文就像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散文就是写平常生活中那些最值得写下来的东西。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散文的确是高中生作文时最普遍的选择,然而,学生也最感困惑——老是写不好散文,或者说散文很难得高分。也许是因为散文有失记叙文的朴素平实、议论文的逻辑严谨;也许是散文的"形散神聚",说  相似文献   

14.
杨柯 《陕西教育》2005,(2):50-51
本世纪初美国著名学者斯特娜夫人有一个女儿叫维尼夫雷特,从3岁起就会写诗歌和散文,4岁起能用世界语写剧本。她的诗歌和散文从5岁起就被刊登在各种报刊上。日本儿童早期教育的鼻祖木村久一在其《早期教育与天才》一书中,用大量的篇幅介绍了斯特娜夫人的教育方法。她的教育方法主要有下面几种:  相似文献   

15.
<正>虚实是我国古典美学术语。它被广泛地运用到诗歌、小说、戏剧、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这里,我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实际谈谈诗词的虚实美。所谓的实,就是诗词直接提供给欣赏者的艺术形象,即诗歌所展现的人、事、景、物等。所谓的虚,就是诗词间接提供给欣赏者的需经想象才能把握的审美内容,即非现实的人、事、景、物等。然而,虚不是无,也不是直观的有,而是指言外之象、景外之景、味外之致、味外之旨、弦外之音等。宋代范唏文说:"虚者枯,实者塞。"如果诗歌只写"虚",就显得抽象,干瘪无味,没有诗味;如果只写"实",就显得堆砌,死气沉沉,没有生气。虚写与实写应  相似文献   

16.
我们说的文学作品也就是指的散文与小说。散文1.散文的知识要点对人生或自然的感悟———表达感悟的形式2.运用散文的有关知识,结合文章的内容,我们可以去体会:①整体感知散文。领会作者对自然、对人生的感悟,从而得到怎样的启迪和享受。②理解散文。把握散文的脉络,理清结构线索、作者的思路,并分析作者表达感悟的形式,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还是忆人写事,抓住感悟的媒介,分析特征,挖掘精神实质。③领悟散文。反复品读、品味凝练自然、清新含蓄、优美富有人生哲理的语言,体悟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情、理、意、味,并对作者的感…  相似文献   

17.
散文是一种篇幅短小,形式自由的文体。文笔优美,是散文发展的一大特点。这就要求作家必须有很高的文学造诣(用写小说、戏剧的语言去写散文都不行)看来,散文的语言对作家的创作也是一个限制。纵观现代散文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五四”时期周作人、林语堂等人提倡的小品文,在散文语言的发展史上确实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  相似文献   

18.
细微之处见精神──品武华散文集《佛梦》姜宇清武华散文中表现出的情感矛盾和对于苦难、理想的体味是具有现实深度的。散文中的忧愁之绪、愤慨之情、追寻之思,实质上就带有很浓重的民族悲剧意识。《那一个多雪的冬天》是写亲情的,更是写社会的,那一场“雪”在作者心中...  相似文献   

19.
美焦山     
写了这么些年叫做“散文”的文字。此刻仍不知如何为它命名。它如同一个人的呼吸。跟随这个人生活,行路,成长,起伏。但它比真实的呼吸吝啬一点。因而也就不可一天到晚“散文”。它越到后来越接近人的心,心感知、折射着世界。  相似文献   

20.
写散文和写小说的区别。于我首先在于,有散文约稿我才肯写,而无小说约稿我仍可写。这里自是不排除喜好的程度,但深究起来.我觉得对散文我是有几分怕的。这怕就像一个大人对一个小孩子的怕,看似没有道理,实则最是一件不容易面对的事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