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提高新产品研发效率、加强项目沟通,产品开发项目中各职能部门井行工作模式导致项目集成风险管理的产生和发展;而产品开发项目风险管理本身是一个知识管理系统,风险管理过程实质上是各种知识综合运用、交互作用的过程.在对知识和风险的内在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知识和过程的产品开发项目风险集成管理模型.  相似文献   

2.
产品开发集成创新的过程与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产品开发集成创新是在了解顾客需求的基础上,设法把这些市场信息集成化并转化为产品概念,根据这种产品概念来在众多技术选择中挑选出最适合的技术,再通过研究、开发和制造等人员的共同努力,最后转变为满足顾客需求的有形商品。探讨了产品开发的集成创新过程,提出了产品开发集成创新的四阶段模型,并对产品开发集成创新过程中的沟通机制和信息演化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产品开发能力已成为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标,而提高产品开发能力的有效途径就是集成创新。本文在汲取国内外有关集成创新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产品开发的集成创新体系,并从要素维、保障维和工具维三个维度对其作了全方位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技术集成:应对技术变化的产品开发管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技术集成”是企业产品开发过程中应对技术变化的一整套策略、措施。本文简要介绍了“技术集成”概念的涵义、体系与理论背景。  相似文献   

5.
九十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有着几个趋势:(1)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全球化,全球贸易的迅速增长给企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新产品开发成为一个组织的全球经营战略的一部分;(2)消费者的消费态度和生活方式变化越来越快,使得顾客的需求越来越复杂化,市场越来越细分化;(3)全球企业正以增长的速率创造新技术,许多公司成为高技术型、高增长型企业;(4)技术变革的加快促进了产品的不断更新,使得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同时技术变革的加快也改变了企业的竞争方式,一个企业不进行创新、停滞不前,就意味着落后,就…  相似文献   

6.
刘俊  朱欣民 《软科学》2012,(3):20-23
在提出八大假设的基础上,构建集成创新链模型和开发3C融合产品的集成创新概念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其结果是对集成创新理论的补充,能给国内3C企业开发3C融合产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新产品研发过程中研发与服务的联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聚焦新产品开发、新产品研发管理,继而对新产品研发过程及研发过程风险进行了分析.认为服务因素对于成功的新产品研发是不可或缺的,研发与服务的联动可有效降低新产品研发的风险,并且贯穿于新产品研发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8.
电子信息行业正在发生着深刻的革命。该行业突出体现了市场变化快、产品更新快的特点,具有明显的不连续创新特性,这就需要有一套新的产品研发管理模式。通过分析面向不连续创新的电子信息行业的研发过程特征,对不连续创新的产品知识源进行解读,在现有集成产品开发管理的基础上提出针对协同研发、探索营销、反复"探测-学习"的流程调整,并提出客户参与的组织形式及强化外部搜索的信息支撑体系,以实现对不连续创新研发过程的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9.
制造企业只有构建与服务化转型升级相适应的能力,才能在向客户提供集成解决方案中避免出现“服务化困境”,实现价值共创。结合中国制造业的“二元”背景,界定了集成解决方案的内涵与特征;通过集成解决方案生成过程分析,从企业内部提供和网络集成两个视角,提出了集成解决方案提供需要构建客户关系能力、制造能力、服务创新能力、网络协同能力等关键能力。以陕鼓案例为研究对象,验证了四种关键能力构建的必要性,并发现风险管理能力的不可或缺性。研究表明,我国制造企业需要以实物产品为载体提供面向客户问题的集成解决方案,五种关键能力可有效支撑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0.
文华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0):160-162
新产品开发是企业增加竞争力的一个决定因素。为保证新产品开发过程的质量,有关新产品开发过程的研究越来越得到企业界及学术界的关注。本文将探讨运用过程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进行新产品开发过程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在新产品开发中引入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管理模式,对于提高企业新产品开发的成功率和项目绩效有重要作用。在分析IPD的发展与应用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对实施IPD管理模式影响因素进行梳理和初步分析,设计并发放影响IPD实施关键因素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找出实施IPD的关键因素,并根据这些关键因素初步探讨在实际中如何应用IPD管理模式来指导新产品开发。  相似文献   

12.
跨国公司在华新产品开发的绩效提升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组织、过程和产品分析层面实证考察了跨国公司在华新产品开发的绩效提升机制。利用165家在华跨国公司高层管理者填写的调查问卷,采用因子分析、路径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假设进行检验,研究揭示出组织学习、知识转移与过程创新及其动态匹配机制对在华跨国公司新产品竞争优势及其管理绩效和财务绩效的微观驱动效应,最后,对文章的理论贡献、管理价值、研究不足及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3.
姚伟  张琼 《科技广场》2012,(10):253-256
随着红色旅游热的升温,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中国最具红色旅游地代表之一"的井冈山在国内外知名度不断提升。伴随着井冈山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其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井冈山旅游产品开发的研究,找出井冈山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以期促进井冈山旅游市场朝着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时间因素对企业新产品研发(NPD)项目成功标准的影响为研究目标,在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五条基于时间因素的企业NPD项目成功标准差异性假设,通过对国内82家企业进行的问卷调查而采集到的数据,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最终验证了五条假设基本成立。  相似文献   

15.
PDM在产品设计与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惠兰  刘永  李泽峰  王素立  潘孝帅 《情报科学》2004,22(12):1470-1475
PDM系统在现代企业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PDM的体系结构及在企业中的应用过程,决定了在现代制造企业中的地位。如何将单一系统与其它应用系统集成,是众多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也是PDM在企业中有效实施应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新产品开发管理新范式:基于核心能力的平台方法   总被引:19,自引:9,他引:19  
持续迅速地把新产品推向市场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直接手段。企业核心能力是持续竞争优势之源。如何使持续竞争优势之源真正成为源源动力呢? 新产品开发管理新范式———基于核心能力的平台方法应运而生,它能够整合核心能力与市场需求,使企业竞争优势之源成为“活”源,化潜在优势为现实优势。本文首先介绍平台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然后简单介绍核心能力理论。在这两部分的基础上,再详尽论述基于核心能力的平台方法的理论框架与效益分析。最后,以杭州西泠冰箱厂为例进行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7.
梁永康 《科技广场》2013,(10):200-204
低碳经济是现在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在这种环境下,旅游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低碳旅游则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本文着眼于低碳经济环境下的旅游业发展,阐述了低碳旅游产品的特点,提出了低碳旅游产品开发的原则、思路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期望对今后更好的发展低碳旅游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从企业模块化战略对新产品绩效的影响出发,探索技术模块化、产品模块化与流程模块化三者间逻辑关系;其次通过对产品创新性和制造敏捷性的中介效应的发掘,力图揭示模块化策略对新产品绩效的影响机理,最后形成了一个模块化生产网络中新产品绩效的研究框架模型。研究发现:在本土模块化新产品开发企业主导的产品模块化生产网络中,产品技术模块化推动产品模块化发展,且产品模块化提升产品制造流程的模块化水平;产品模块化及技术模块化通过显著提升产品创新性,进而间接提振新产品绩效。  相似文献   

19.
发达国家推动绿色能源发展的历程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艳婷  徐利刚 《资源科学》2012,34(10):1855-1863
绿色能源被认为是人类第四次技术革命的突破口,全世界高度关注。近年来我国也积极发展绿色能源,尤其在风能、太阳能等领域的投资快速增加,装机容量迅速增长。我国能源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势头,但绿色能源发展仍面临核心技术欠缺、低端产能过剩等问题。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长期持续综合运用法律、经济、金融等手段鼓励绿色能源的技术研发、生产和消费,形成了全面支持发展绿色能源的路线图,积累了大量经验,并建立起各自在绿色能源领域的比较优势。本文系统梳理了发达国家推动绿色能源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状况,展示发达国家绿色能源定位的演化,研究发达国家推动绿色能源发展过程中的典型特征和最新趋势,以期为我国推动绿色能源发展提供借鉴,并与世界发展最新趋势接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