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空白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没有空白就没有艺术,一切艺术都体现着空白的美意,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们往往通过“空白”和不“完满”的“形”给欣赏者以无限广阔的想像空间,造成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语文教学也是一门艺术,也讲究留白。然而,目前语文教学的现状,要么是“满堂灌”,要么是“满堂问”,学生没有体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缺乏“涵咏体悟”、  相似文献   

2.
尚玲 《文学教育(上)》2011,(20):144-144
留白是绘画中常用的一种艺术表达方法之一,画家采用留白的艺术,让欣赏者在观看画面时有丰富的想象空间,把自己的情感都融入到画中。同样,文章“留白”也是一种艺术,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对文章中的“留白”进行个性化补充,让学生阅读文章更具有创造性。  相似文献   

3.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的艺术性更强。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叫布白艺术,例如中国画,追求“似而不似,不似而似”的意境美;“雾里看花”“水中望月”,透露出一种朦胧美。断臂的维纳斯为什么美?美在留给欣赏者想像的余地,再创造的空间,这是一个多么大的审美空间!欣赏者可以把自己的理解、情感、美学追求等全部融注进去。语文教学中也可以给学生一点留白,任其自由想像、发挥,学生就会像放飞的小鸟一般快乐,如翱翔的雄鹰那般自信!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中规定要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注…  相似文献   

4.
"留白"是中国艺术审美的一个重要观点。"留白"这一艺术表现手法,是指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留出"空白",它显示出中国传统艺术的智慧。国画给欣赏者主动参与留下了极大的空间,即所谓"无画处皆成妙境"。中国  相似文献   

5.
布白是指在艺术创作中为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下空白。其功能在于给欣赏者创造广阔的空间,通过欣赏者的想像、体验等活动,进行“二度创造”,从而使艺术作品达到“无画处皆有画”的高深艺术境界。落实到教学上的布白艺术,是指教师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空白,通过激励、引导、启发、点拨,促成知识内化。  相似文献   

6.
孙成兰 《学苑教育》2012,(19):38-38
“留白”是从中国山水画中衍发出来的,指的是通过空白,在画面中形成虚实结合之境,给予欣赏者无画处生出妙境的美感享受。同样,教师把留白艺术运用到语文教学中,也能够点燃学生的思维火种,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运用留自艺术时要注意因“白”利导,并立足于教学实际,巧用教学策略,做到留白有度。  相似文献   

7.
"留白",即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在国画创作中,留白是一种重要的构图方法。画家通过有意"留白",实现"虚实相生",使得"空白是画","无画处皆成妙境"。这种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给欣赏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拓展了作品的意境。所以"留白"是一种  相似文献   

8.
格式塔心理学研究认为:当人们看到不完美的即“空白、”“缺陷”的事物时,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内驱力,去填补、完善那些“空白”,从而获得愉悦的感受.艺术创作中,艺术家通过“空白”给欣赏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这即是“留白”艺术手法.留白是传统国画的一种艺术手法,它能使艺术形式更加多变,传达出丰富的意境.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每一  相似文献   

9.
陈静 《考试周刊》2012,(94):52-52
“留白”是中国画特有的一种艺术语言。“三分画,七分白”.艺术家在画面上的大片空白,往往能给欣赏者提供一个深远的意境.让欣赏者去思考,去补充发挥.完成对作品美学价值的再创造。而文学与艺术是相通的,作家在文本中也会有所写有所不写,这就形成了文本的“留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空白,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广泛的想象与联想。引导学生思考和感知.充分发掘作者未写出来的文外之意、弦外之音,  相似文献   

10.
留白,是我国古代特有的哲学观和审美观在书画篆刻、文学作品、园林建筑、舞台戏剧等领域中的艺术体现,给欣赏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无限的艺术美感。而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同样需要借鉴留白的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创造出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语言等方面的空  相似文献   

11.
南宋马远有一幅《山径春行图》:柳树一棵、一鸟飞于空、一鸟蹲于枝。未画一朵花,未见一棵草,却让人从中感受到了满眼春色……一片小小的留白竟然营造了“画中有画,画外有音”的艺术效果,给欣赏者留下了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2.
一、图画书的留白 留白是中国画的一种经典技法,在天和地之间留下空白,于是便有了“从简心境淡,留白天地宽”的意境。目前,留白已经远远超越了技法的范畴.而成为一门艺术、一种思想渗透在各领域中,文学作品也不例外。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曾说过:“好的作品懂得怎样给欣赏者留下足够的心理空间,给读者留下再创造的余地,这就是文学作品的留白。”图画书因其肩负着为儿童提供“润物细无声的养分”的使命。  相似文献   

13.
“留白”,作为中国画创作艺术手法,营造了画中有画,画外有画的艺术效果,赋予作品无穷的魅力,给鉴赏者留出了想象的一片蓝天,为艺术鉴赏的再创造留下了广阔的空间。课堂教学也是一门综合艺术,恰到好处的留白,不仅有助于教师生动地“授业”,更有助于学生主动地探究——驰骋思想的骏马,用已有的知识和独特的体验去阐释演绎,去“补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适当运用“留白”手法,  相似文献   

14.
<正>留白一词,主要起源于中国山水画,意思是通过留白,使虚实结合在画面之中,给予欣赏者以于无画处生成妙境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留白是中国艺术审美的一个重要观点,显示出中国传统艺术的智慧,但留白的艺术并不是画家的专利。语文教学是科学的,又是艺术的,所以,语文课堂教学也可多给学生营造"留白"的时空,让学生自己思考、品味,让语文课  相似文献   

15.
曹忠华 《广西教育》2014,(41):78-78
正"留白"是中国绘画的一种手法,即在整幅画中留下空白,给人以想象的余地,这种以无声胜有声的"留白"艺术,更能让人回味无穷。语文教材中就有大量的"留白"之处,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地利用"留白"艺术,为学生营造一个想象与创新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留白"处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阅读教学效果。一、借助插图"留白",强化语言表达课文插图是文本的有效组成部分之  相似文献   

16.
“布白”是中国书法术语,指作者在书法作品整体布局、局部关联上为达到虚实相映、高度灵动的艺术效果、艺术境界,有意识地造白、留白的艺术活动。这种“空白”,并非无生命的“真空”,而是有生命的“以白控黑”、“计白当黑”,内中蕴涵着作者的艺术寓意、品味和技巧。给人以虚灵的美感,也是作者留给欣赏者自由想像的空间,引发欣赏者自我解读、领悟,进行“二度创造”.达到欣赏者与作者心灵上的互动、沟通与意会,以收到“无声胜有声”、“无为无不为”的艺术功效。作为艺术表现手法之一的布白艺术。在诸多艺术门类中也被广泛运用,并成为艺术家造诣修为的重要标志。如绘画中“留白,、文学中的“悬念”、建筑中的“空间”等等。  相似文献   

17.
李可 《广西教育》2013,(34):95-95
留白是一种运用非常广泛的艺术表现方式,在中国画中运用得比较多,在音乐中也常常用到,指创作者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在艺术创作中留出“空白”。艺术作品中的“空白”常常展现出一种“虚灵”的“空间感”,使艺术作品形神俱备,有虚有实,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美妙艺术境界,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无尽的艺术美感。教育也是一门艺术,  相似文献   

18.
刘自芬 《云南教育》2005,(11):19-20
这里讲的“留白”艺术,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设置空白,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大胆想像、互动合作,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正如画家画画,总要留点空白,目的是给欣赏者遐想的余地;文人写文,讲究含蓄,目的是让读者从有尽的文字中体会无尽之意;音乐家演奏,时而千山咆哮,时而万马齐喑,目的是让听众于无声处体味音乐。教师教学,也应该如此,在细针密线、鞭辟入里的同时,给学生留点回味、思考的余地,即讲究“留白”艺术。  相似文献   

19.
留白,是我国国画技法中的精髓,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版面构成艺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主要作用是给读者留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建立出多姿多彩的画面,提高读者的兴趣.而对于设计者来说,留白更是一种艺术,利用无形的语言,使自己的作品更有震慑力.本文通过介绍留白艺术给读者带来的画面、意境,充分体现出留白艺术在版式设计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刘芹 《教学随笔》2016,(3):19-19
留白,是一种绘画手法,作画的人通过艺术留白给欣赏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欣赏作品的同时融入自己的独特感受,获得不一样的审美体验。而对于文学作品,同样也有艺术留白的地方,作者匠心独运的弦外之音或者未尽之意,同样激发了读者的想象,让阅读过程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