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借助隐喻的力量,可以使观众更好地理解一部电影的主题和深刻思想,更加深刻地理解这部影片独特的审美价值,同时,也可以使观影者以一种与众不同的视角解读这一作品。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伴随着大众文化的兴起,"纯文学"逐渐衰落,一批电影人不约而同地选择将王朔的小说翻拍为电影,这与大众文化兴起之后人们心理上的需要有密切关系,同时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于王朔突出的影视化写作策略以及独特的写作风格。一批令人耳目一新的电影作品"应运而生",其中包括1994年姜文根据王朔短篇小说《动物凶猛》改编而成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文章以此为例通过比较两者之异同,探究姜文如何巧妙利用王朔小说语言具有的影视化创作特色,并重点阐释姜文是如何在原作基础上建构出其独特的审美价值的。  相似文献   

3.
每一个观众在欣赏电影作品时,都会不自觉地接受先在结构的影响。显然,社会性与时代性是影视文化研究不能回避的课题。当时代气息渗透于先在结构,观众在选择、感受、欣赏、评判一部电影作品时就不可避免地带上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4.
文章认为,成人爱国主义教育最有效的途径是电影,尤其是富于丈化内涵的作品。作者以《色.戒》这部电影的小说原典、历史原典为基点,讨论在网络时代,如何通过创造富有丈化底蕴的作品,来表现爱国主义主题,更加人性化,也更易为成人观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5.
接受美学理论视角下的电影片名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片名好比影片的门楣,好的译名能够使影片锦上添花,使观众欣欣然想先睹为快。而在电影片名翻译过程中,观众是一个能动的主体,观众对译名的阅读和接受是一种创造性的审美行为。文章从语言、文化的差异及观众效应,即观众的期待视野、审美情趣和接受能力等角度,阐释了电影片名的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6.
当今电影与文学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文学,尤其是戏剧和小说,广泛地受到了电影的影响。许多作家开始放弃纯文学的原则,从事创作电影化作品。本文将以英国小说家E.M.福斯特小说以及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作品为例,探讨文学创作的电影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电影产品对市场的不同影响力,将其价值区分为作品价值、精品价值、品牌价值和符号价值等四个层次,这些价值的依次实现过程就是电影产业(电影企业)发展的历程。相比较而言,我国近代电影业实现的是作品价值和精品价值,而当下的电影业则在作品价值和精品价值的基础上,部分地实现了品牌价值和符号价值。  相似文献   

8.
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很有深度和教育意义的影片,深受观众者的喜爱。影片中搞笑感人的故事情节、绚丽多彩的歌舞画面等一方面给予观众丰富的视觉盛宴,另一方面也较好的诠释了印度文化。本文将从影片的文化价值的角度来阐释印度文化。  相似文献   

9.
要实现电影片名的等值翻译,译者应尽可能做到让电影译名在译入语国家观众中产生与原片名在原语国家观众中大致相同的效果。因此,译者应遵循忠实反映原片内容、了解中英文化差异、注重译名的美学价值。本文从三个方面来探讨英文片名翻译中审美价值原则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要实现电影片名的等值翻译,译者应尽可能做到让电影译名在译入语国家观众中产生与原片名在原语国家观众中大致相同的效果.因此,译者应遵循忠实反映原片内容、了解中英文化差异、注重译名的美学价值、挖掘电影片名的商业广告宣传功能等四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电影作为交流载体,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更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在电影片名翻译方面,传统的等效理论已滞后于电影产业的发展。功能翻译理论中的目的论为电影片名翻译研究展开了新的视角,使电影片名翻译能更好地让目的语观众理解源语方的文化,实现电影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迪斯尼《花木兰》改编自中国传统经典故事《花木兰》,影片中的画面和音乐体现了浓郁的中国风味和中国特色,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也有一定的阐释。但其核心是美国式的精神理念,这不仅体现在其中的人物形象、性格具有美国人的典型特征这一方面,更体现在其小人物也能拯救国家、改变历史的观念,以及通过木兰形象展现一个现代女性寻求自我价值实现历程的主题及皇帝在广场上与民同欢等场景的塑造上。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旅游的重要资源,同时旅游又有利于彰显文化。既保留古中原遗风,又融合各地文化特色的客家文化,在旅游开发中具有很高的体验价值、观赏价值、教育价值和科研价值。作为客家祖域的三明,拥有丰富的客家文化,是发展三明旅游业的重要资源,但由于三明的客家文化资源未能得到很好的开发与利用,三明的客家旅游业并不发达,存在着规模小、效益低、缺乏趣味性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三明应通过整合资源、突出特色、加强宣传等方式来发展客家旅游业。  相似文献   

14.
孙仁歌 《滁州学院学报》2012,14(1):44-47,58
有关散文问题的讨论,这几年很是热闹,甚至由正常的讨论演至"众声喧哗"的争论。然而,争论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有人一味坚守传统,有人一味倡导创新,都有失之偏颇的极端倾向。近读谢有顺先生《重申散文的写作伦理》一文,也同样存在可取与偏颇"同日而语"的问题。谢有顺先生在文中对近些年来盛行的"文化大散文"的评判以及对当下散文写作所阐释的某些主张或观点是可取的,但文中提出的什么什么散文可阐释或需要阐释,什么什么散文只在阅读享受中而不在批评阐释中甚至"拒绝阐释"等云云,就未免失之偏颇乃至极端。本文就针对谢有顺先生所谓什么什么散文可阐释或需要阐释及其什么什么散文"拒绝阐释"的观点提出一点个人的看法,试与谢有顺先生进行商榷,以便为散文问题的讨论推点"微波"、助点"微澜"。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attempts to unite The House on Mango Street by Sandra Cisneros with the participant and spectator theories of James Britton and D. W. Harding in the hopes that such a union will provide new insights into each. In particular, this article explores how the speech acts of Esperanza, the novel’s protagonist, are indicative of a shifting stance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 novel. This shift, from participant to spectator, enables Esperanza to objectify her experience and eventually narrate her departure from Mango Street. Aside from its attempts to join theory and literature, this argument has implications for the classroom as well, a space in which the value of the spectator stance is often overlooked.  相似文献   

16.
游赏作为文化、美学现象,在明代以独立而丰富的形态拓展了游赏视域,形成从台阁到山林、从自然到世情、从古雅到平俗的走向;它构建了独特的品味型游赏方式,产生了以“趣”为中心的游赏情调,并广泛整合了多种游赏心态而成一体;标识着从古典理性主义到近代感性主义的历程。  相似文献   

17.
成人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成人教育比较于全日制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要求,网络的普及势必为成人教育教学提供帮助,我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捷时,应着重考虑利用网络进行文化建设。基于此,在论述成人院校网络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建设网络文化的必要性的基础上,重点对成人院校网络文化建设需加强的几方面工作进行了探究,以期通过成人院校网络文化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和要求加强对成人学生的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生态美学理论对《聊斋志异》进行分析,揭示了作者"倾听自然--欣赏自然--化为自然"的生态观.《聊斋志异》重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描写,显示出难能可贵的生态美学价值.它体现出中国古代文人独有的审美心胸与追求和谐的审美趣向,继承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天人关系的传统,与自然平等对话.  相似文献   

19.
法治是以人为核心、完善和满足人类自身需要的价值追求,法治的价值不可脱离人的价值去谈论。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人创造价值的目的是享用价值。法治的价值在于对人创造价值和享用价值的关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