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理论依据,将农村体育实践活动划分为农村体育主体、文化内容、时空条件、价值取向引导和组织管理"五要素";并以工业化与农村体育相互关系为框架,分析工业化这一变革中国社会的原始力量对当今农村体育"五要素"的冲击,探讨如何利用工业化对农村体育发展有利的一面,而避开其不利的一面,摆脱农村体育发展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2.
骆雷 《体育科学》2022,(11):82-89
研究范式是被学术共同体所约定且共同遵守的、进行知识生产与学术积累的方式。从科学问题的提出、变量思维、研究过程的可重复性与研究结果的可证伪性、体育管理领域常识的验证、数学模型与统计学知识的应用、实证研究范式的局限性等方面,对中国体育管理学的研究范式进行反思。研究发现,无论是基于学科定位还是学术共同体的研究任务,实证研究范式都应成为体育管理学的主流研究范式;中国本土文化与体育管理现象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决定了以强调证据链和科学性为代表的实证研究范式与强调直觉和洞见为代表的思辨研究范式将长期共存;缺乏学术成果间的有效对话是阻碍体育管理学知识积累的突出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1)中国体育管理研究应主动融入科学研究的主流范式之中;2)阐释与回答中国体育管理问题需要研究范式间的相向而行;3)追逐体育管理领域的热点议题不能代替体育管理学的学科建设;4)体育管理研究者需要保有对科学研究的敬畏与真诚;5)要让好奇和趣味成为体育管理研究者开展科学研究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3.
任何理论范式的出现总是与特定时空下的社会制度背景紧密相关。"国家—社会"分析框架在中国体育社会组织研究中的应用正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深刻变化的一种现实反应。运用文献资料、综合分析等方法,对这一分析框架的应用情况进行归纳和总结,进而探讨其积极意义及其局限。研究认为,"国家—社会"分析框架的引入突破了体育社会组织研究的"三段论"传统模式,加强了相关理论的探讨,无疑是在理论层面的提升。同时也为改变传统的以"国家本位""政府本位"为中心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思路提供了一个新的观察视角。当然,该框架运用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对其适用性的争议。  相似文献   

4.
构建体育统计学的应用体系新框架,既是学科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体育科学发展对体育统计学科的必然要求。笔者在对现体育统计学科体系内容结构进行扫描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构学科体系新框架的原则和基本构想,以期引起体育界同仁的重视和共鸣,促进学科建设健康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实践需求是学科构建的动力,服务实践是学科构建的目的。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体育外交实践成果备受瞩目,如何在新的国际环境中更有效发挥它在我国特色外交战略中的价值,从学科建设视角进行思考应是一个重要路径。通过文献研读、逻辑思辨、访谈调查等方法,在对体育外交学科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根据学科成立条件标准,从体育外交的本体维度、认知维度、价值维度及实践维度出发,能对体育外交学科构建的应然性进行全面辨析。认为:中国特色体育外交学科建设是体育外交社会属性本质使然、是世界体育可持续发展需要、是实现中国体育强国战略目标必然、是学科发展规律应然,它具有成为一门学科的应然条件。但作为一个应然学科,体育外交学科目前的内外建制均存在不足,需要从明确学科建设指导思想和原则、提升学科建设3个意识、协同推进学科建设内外建制等3个方面进行提升。  相似文献   

6.
高等医学院校体育学科建设的改革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课题研究为出发点,提出医学院校体育学科建设要依托高等医学教育资源,改革目前医学院校体育学科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开发校本课程,体现优势特色,以实现高等医学院校体育学科建设的个性化和职业化,为今后的医学体育学科建设发展提供一个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7.
中美体育法学研究现状比较及对体育法学学科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中美体育法学研究的各自特点进行了分析和对比,指出了目前中国体育法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对体育法学学科体系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并对体育法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思路和见解,指出对“体育”的明确定义、对学科价值目标的确定、对学科研究对象、内容和体系结构的确定以及形成自身成熟的方法论,是目前构建体育法学形成学科体系框架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中国体育史学已经走过百年的发展历程,经过几代学人的努力,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学科建设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体育史学科反思史的系列研究成果表明,体育史学仍然存在着学科地位不高、分支学科建设不系统等诸多问题。基于当下业已形成的学科“危机”话语,对中国体育史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扫描”,并蠡测体育史学科未来走向。研究认为,在分支学科建设上,要建设体育史学术史、体育史史料学和体育史学理论等3个分支学科;在学科发展平台建设上,进一步打造体育史学教学平台、学术交流平台、社会服务平台;从国际和国内史学研究主要趋势中吸取学科建设经验,推动体育史学科建设,开创体育史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以CNKI数据库收录“体育学科建设”主题相关的CSSCI来源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文献为数据来源,体育学科建设研究为研究对象,借助Citespace5.6.R4软件为研究工具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索我国体育学科建设研究的发展状况,把握体育学科建设研究热点趋势。研究表明:体育学科建设领域中论文发表数量呈波动起伏,形成了鲁长芬、杨文轩、刘青为代表的高产作者;研究高产机构主要为北京体育大学、成都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等院校;体育学科建设的研究热点集中于我国体育学科的自身建设研究、高等院校体育学科建设研究、学科教育体系建设研究三个方面;研究脉络随时间演变,从体育院校与学科体系的研究演变为具体的二级学科建设,最后演变为更加注重以重大教育政策为导向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政府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现实困境进行研究。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贯彻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之一,在这个战略背景下,体育作为影响国民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要通过体育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对于促进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有重要意义,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现实困境,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治理对策。以"健康中国"战略为契机,加快完善政府购买的体制机制,全面提高公共体育服务的均等化水平和国民健康水平,是实现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利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特色体育事业图景建构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认为,当前国内主流话语使用的"体育大国"、体育强国"等图景描述都不足以完全指称我国体育发展的独特特征,而基于中国体育深度分析的基础上而提出的"体育中国",具有指称我国体育建设成就的可能性。"体育中国"是从体育方面建构国家形象的尝试,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体育事业及其发展模式的综合表征在国内外投射。而作为中国特色体育事业图景的"体育中国"之构建,可以经由体育软实力建设、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体育对外宣传与交流和体育文化输出等路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我国40名青年体育学者以本土情怀和全球视野对我国运动训练学的现状和未来进行思考,达成共识。在梳理“运动训练学”在不同语种中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学科内涵、研究范式、研究问题和面临挑战4个方面介绍世界运动训练学的学科现状,从学科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实践应用和国际交流等5个方面分析我国运动训练学的学科现状。认为,未来我国运动训练学发展应拓展学科国际视野,调整学科人才培养方式,完善学科研究范式,加强学科成果转化,强化学科价值应用。提出:“运动训练学”可对应国外的“Sports Science”和“Trainingswissenschaft”,是以提升运动员竞技表现为目的、整合运用竞技体育相关学科的科学原理和方法的一门体育科学下属学科门类;“科学化”是我国运动训练学未来发展的主要路径和必然趋势,我国运动训练学将从学科诞生50周年这一历史节点开启科学化发展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3.
从思想史视角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体育分类内容及思想进行谱系性考察。研究认为:"体育分类"可以划分为五个历史时期:①凸显体育军事化思想的分类;②引入体育教育化思想的分类;③彰显体育"本土化"思想的分类;④赋予体育"使命化"思想的分类;⑤呈现体育"多元化"思想的分类。体育分类的历史演变浓缩了我国体育"本土化"、现代化历史进程,也暴露出我国体育分类研究受到实用性、工具性思想的掣肘。启示:需要重新界定"体育分类"概念,解构和重构体育分类研究问题域,构建体育分类研究新范式。同时,构建中国特色体育学科体系,加强体育基础性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从思想史视角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体育分类内容及思想进行谱系性考察。研究认为:"体育分类"可以划分为五个历史时期:①凸显体育军事化思想的分类;②引入体育教育化思想的分类;③彰显体育"本土化"思想的分类;④赋予体育"使命化"思想的分类;⑤呈现体育"多元化"思想的分类。体育分类的历史演变浓缩了我国体育"本土化"、现代化历史进程,也暴露出我国体育分类研究受到实用性、工具性思想的掣肘。启示:需要重新界定"体育分类"概念,解构和重构体育分类研究问题域,构建体育分类研究新范式。同时,构建中国特色体育学科体系,加强体育基础性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与我国体育法治体系相比,体育法学体系的构建具有滞后性,因此亟需对体育法学体系进行构建。我国体育法学体系的现状为已有规范基础、已有体系构型、已有全球化倾向和已有相应热度。体育法学有着行政法学、社会法学、程序法学和国际法学的学科基础,而从法学部门划分的相对性、体育法学的规模性、其他部门法学无法覆盖以及体育法的法文化关联等方面分析,体育法学已表现出独立性。体育法学体系的构建应当包括体育行政管理制度的研究部类、体育社会动员制度的研究部类、体育违失救济制度的研究部类和国际体育规则的研究部类。  相似文献   

16.
文章统计分析中国26-55岁城市居民参与体育运动的影响因素,找出阻碍中国26-55岁城市居民参与体育运动的共同的主要障碍;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分析体育行为的产生、发展、形成的具体过程.结论:影响大众参加体育运动的主要因素是"人"本身,大众参加体育运动的决定因素是"人"这一行为主体,外部环境条件只起到推动、限制和导向等辅助作用.讨论:"人"的体育行为的特殊性--行为主体、行为客体、行为手段三者同一,解决大众参与体育运动的  相似文献   

17.
高峰 《体育与科学》2012,33(4):62-65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十一五"以来我国女性体育研究领域的相关成果进行梳理,评述女性体育研究领域的进程与历史走向。结果发现:我国女性体育研究整体成果数量不多,研究过程中出现"女性体育"、"妇女体育"与"女子体育"概念相互混淆的局面,其中以"女性体育"研究文献居多;目前我国女性体育研究的典型成果主要围绕"女性体育参与的状况","女性体育与性别","女性体育媒介呈现","女性主义与女性体育","女性身体观与体育"等维度展开;女性主义、西方社会学理论与女性体育研究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断;对女性身体观与体育、性别与体育领域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8.
体育教学中大学生心理品质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关于体育经济学的学科属性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和意见,虽各有道理,但其性质差异决定了体育经济学科的发展方向和进程。通过对经济学科的显学地位问题、经济学科的发展历程、体育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国内外体育经济学教材体系结构等方面的分析探讨,认为:将体育经济研究纳入经济学科的研究体系,将是揭示经济、体育乃至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可以比较合理地确立体育经济的研究思路,从而更好地构建和完善体育经济学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9.
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建构中国体育国际话语权的理论,目的是为中国体育国际话语权理论的丰富和实践的发展提供帮助。基于此,在界定理论建构涵义基础上,以归纳法为主要研究方法,按照现象观察→经验概括→理论建构的思路进行研究,研究过程与结果如下:中国体育代表团在近3届奥运会均遭遇不公待遇,之所以存在这种现象,是因为中国在国际体育中地位不高权力不大,认为决定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体育中地位和权力(因变量)的因素应包括国际体育组织任职(自变量)、体育国际传播力(自变量)、体育话语体系(自变量)、体育外交能力(自变量);据此抽象出其共性,即它们都是主权国家体育国际影响力的组成要素;据此确定的解释项概念为体育国际影响力,被解释项概念为体育国际话语权;由此形成了一个理论命题,即体育国际影响力的大小与体育国际话语权的强弱存在因果关系;据此建构出中国体育国际话语权理论:体育国际影响力的大小与体育国际话语权的强弱呈正相关。最后对建构的中国体育国际话语权理论存在的局限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健身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我国休闲体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并推动了现代城市管理与社会体育的不断完善。本文通过对河北省休闲体育公共服务提升路径的研究,去探索和了解河北省休闲体育公共服务的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找出制约本省休闲体育公共服务的因素所在,并提出适合本省实际的休闲体育公共服务的提升路径,从而为更好地发展本省休闲体育奠定理论基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