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学艺札记     
听到几位新闻界的前辈说“新闻”。“新”和“闻”一位新闻界的前辈说:“‘新闻’一词,取得很好。”他说:“新闻,新闻,一要‘新’,二要‘闻’。“所谓‘新’,是说新闻必须有新东西:新闻要反映新事物、新人物、新气象、新风尚。“所谓‘闻’,是说记者要‘多闻’,要‘耳闻八方’  相似文献   

2.
李频 《编辑之友》1993,(3):37-40
在中国期刊发展史上,茅盾曾倾心投入期刊评论工作,可以说是现代期刊评论的先驱。早在五四时期,茅盾就倡言期刊评论:“倘使一二‘有心者’肯破费工夫,博览每月出版的大大小小面目不一的文艺性定期刊,写这么一篇‘每月定期刊鸟瞰’之类的文章,给这个千奇百怪的‘文坛’画出一幅‘卡通’来,算是社会生活反映之反映,则对于读者未始不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我1978年进县广播站当编辑,一位好友开导说:“那是个‘出生入死’的地方,不可呆长。”我听了有点摸不着头脑:“啥叫‘出生入死’?”他说:“广播这一行待遇差,‘进步’慢,入了行就甭想有什么发达,只能当一辈子末流编辑”。我就此请教一位老编辑,他反问我:“你爱不爱广播这一行?”我说:“爱呀,不爱咋进  相似文献   

4.
知识窗     
徐特立的‘日积月累’读书法徐特立的读书办法是以‘定量’、‘有恒心’为主。他在学‘说文’部首五百四十字时。每天只读两个字,一年才学完‘说文’。他四十三岁时才开始学外文,每日只学一个单词,一年学三百六十五个单词,终于学会了法文、德文和俄文。徐特立常说:‘读书切不可贪多,要理解,必须记忆基本的东西,必须“经常”“量力”才成’。他称这种读书方法为‘日积月累’法。(据《经济时报》)  相似文献   

5.
问:“编辑同志,我给你们寄去的稿子,不见音讯。听说通讯员的来稿没看,就装进大麻袋里了。”答:“编辑部确实有大麻袋,专装没有被采用的稿件。但是,对通讯员的来稿,编辑同志还是认真过目,精心挑选的。如发现新闻性强的好稿,就及时向版面推荐。”问:“请你说说不被采用的稿件的毛病在哪里?”答:“没有被采用的来稿,应该结合具体稿件来分析。离开稿评稿,不好说清楚。但就我接触到的通讯员来稿,一般有‘四种病’,即‘单字号’,‘全字号’,‘通字号’,‘老字号’。“所说‘单字号’,就是品种单一。大多是消息、通讯,很少看到速写、特写、来信、小言论等多种形式的新闻来稿。老吃过油肉,还能不腻味吗?饭桌上需要花样,版面上也需要多品种的稿件。“所说‘全字号’,就是大而全的一般化稿件。一  相似文献   

6.
一、马克思:“服务就是商品” 我读到《新闻大学》1998年秋季号喻权域同志《对新闻学中一些基本问题的看法》一文的第四点“新闻是不是商品”。其基本观点作者用黑体字标出:“新闻报道和报纸都不是‘商品’,而是‘服务’。”这里的“服务”显然不是无私奉献意义的服务。喻接着说:“我国那些主张‘新闻是商品’的学者,忘记了辩证逻辑,用的是‘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不知  相似文献   

7.
来函照登     
《新闻记者》编辑部: 贵刊第5期发表了陈谈强同志对我去年在贵刊“记者的报告”栏的一篇消息的批评文章《也谈<三次冲击>引来的冲击波》,我就此作几点答复: 一、我写的是消息,不是论文,因而欢迎对消息报道的准确性提出批评,可是批评文章说:“陈力丹忠实于意见书的主旨”,即承认我没有歪曲当时评报者的意见。批评文章一开始就说:“陈力丹同志是借新华社这篇评述新闻和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在波浪冲击中前进》发表后,报社内部评报栏的‘一份份批评性的评报意见书’来  相似文献   

8.
下面是从几家报刊上摘录的文字: “古人说:‘信盖天下,然后能约天下’。”“古人说:‘凡人劳其形者疲其神,悦其神者忘其形。”“古人说:‘大智若愚、大辩若讷、大巧若拙’。”  相似文献   

9.
读者来信     
“日本危机专家分析的中国城市安全,很深刻,说得很有道理。地震,井喷、SARS和禽流感等天灾人祸,让我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我们的安全受到了威胁,‘城市预警系统’和‘城市应急系统’,显得如此的重要。” sina 新浪网评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我国广播界的一些同志,常常用列宁讲的“不要纸张、‘没有距离’的报纸”这句话,来说明广播的特点。一九七九年第一期《北京广播学院学报》刊登的《广播特点初探》一文(以下简称《初探》),对此作了更加具体的阐述。该文说: “‘不要纸张’和‘没有距离’这两条,实际上就是列宁对广播特点的高度概括。‘不要纸张’,指的是声音的特点;‘没有距离’,指的是无线电的特点。”又说: “广播特点大体上可以用四句话来表述,  相似文献   

11.
淇县苏堆乡裴海峰来信说:“我很喜欢写稿,常常以写稿为荣,以写稿为乐,但却常遭到别人的非议,家里人为这事跟我吵嘴,邻居们说我‘不务正业’,好心的朋友也说我不是这块料’,劝我‘丢掉幻想’。请问编辑,我该怎么办?”夏邑县罗庄乡蔡伟来信说:“我因为爱写稿被人讥笑为‘瞎逞能’、‘不够料’,我父亲也埋怨我干这事‘丟人’。有一次我去采访一个烧窑专业户。那个专业户见了我‘嘿嘿’冷笑,说:‘你是咱村唯一的新闻家,恭敬你光临寒舍.’我问烧窑情况,专业户说:‘对不起,我有事,以后再谈吧! ’我吃了闭门羹。二次又去采访他时,他说:  相似文献   

12.
读10月6日《今晚报》的文摘版,有一短文题为《一位作家“贪污”一只桃》.说的是有一位知名度很高的作家在自己的文章中把“广为人知”的典故“二桃杀二士”写成“一桃三士”.那位作家说:“中国古代有则成语‘一桃三士’,讲一个桃子不说究竟赐给三个有功的大将中的哪一个.结果他们互不相让,以决斗分雌雄,最后皆死于对方的刀剑之下.”文章批评得很幽默,说:“这位作家不仅‘贪污’了一个桃子,还把三位大将的‘自杀’定为他杀’”.  相似文献   

13.
去年12月7日的湖南南县报上,登了一篇“自力更生造化肥”的评论,全文二百来字。开头是这么说的:“提起造化肥,有的人就说:‘么子家伙都冒得(没有),咯不是空手打哇哇。’一听就晓得,这种人搞化肥缺乏自力更生的气魄。缺乏自力更生气魄的人,一年四季眼睛向上,没有这样,找上级;没有那样,找上级。比如造化肥,似乎上级不给原料,不给工具,就是呆路一条,却看不到只要大家动手。就像‘蚂蚁掉到磨缝里——尽是路’……”。农民群众读了这篇评论,反应很好。他们说:“这硬像和我们扯谈一样。”还说:“好一个‘蚂蚁掉在磨缝里——尽是路!’道理说得兒多透,听起来真像‘韭菜煮豆腐——一清二白’的。”  相似文献   

14.
周末在“‘越野’性的看法”一文里(见新闻业务1957年第七期),提请大家注意一个“新”的论点,那就是所谓“新闻的二重性”。作者说:“新闻本身是没有阶级性,但是当新闻事业萌芽诞生时,新闻报道就落入了‘阶级’的手中,成为阶级斗争主要武器之一。”接着作者就说:“因此,归纳起来说,新闻  相似文献   

15.
前年以来,我在20多家市级以上的新闻单位发表了100余篇评论稿件,有的还获了奖。有明友问我:“你的这些评沦是怎么‘论’得起来的?”我的回答是,评论稿件和其它新闻稿一样,总得先找个“由头”。这样才可能“说原由,讲道理”,写出一篇评论来。那么,评论  相似文献   

16.
从前有个老翁接到女婿让他代买“否”的信,到处打听也没有,他戴上老花镜又仔细看后,忽然想到可能是让他买“杏”。于是,他跑到街上买了几斤杏,写了封信,托人捎去。信是一首打油诗:“贤婿来信要买‘否’,急得你翁满街走;买了一筐小黄杏,不知是否不是‘否’?”有个学生在送给老师枇杷的附信上,把“枇杷”写成“琵琶”。老师见后痛心地说:“‘枇杷’不是这‘琵琶’,只因当年识字差!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只因这个学生“枇杷”、“琵琶”  相似文献   

17.
曹罡 《视听界》2001,(5):58-58
从高校退休的邻居张教授是个特别认真仔细的人。一次他突然问我:“你们记者的‘身后’是什么?”我一时被问得糊里糊涂。他见我搞不明白又笑着说道:“你们在搞新闻报道,常常有个记者对着镜头作一段开场白。”“那叫现场报道,”我插嘴解释。他说:“对!就在这个现场报道中,十有八九的记者都说,‘我的身后’怎么怎么着。”张老怕我不信,边说边拿出他的记录给我看:某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淡》播出的《悉尼——另一个赛场》,报道北京在悉尼申奥情况。记者张洁面对镜头介绍说:“观众朋友,我‘身后’就是  相似文献   

18.
张芹 《新闻实践》2001,(10):33-35
有人断言:“未来的人们,或许将不再渴望‘独家新闻’”因为“我有‘我的报纸’,‘我的电视’,完全个性化的内容设置,切合个人的需要,对我本人来说,这难道不是真正的‘独家新闻’吗?”“网络时代的受众人人都拥有‘独家新闻’”显然,这里的所谓“独家新闻”是“个人化新闻” 那么,到底什么是独家新闻?独家新闻对新闻媒体、对记者编辑、对新闻接收者,意味着什么? 甘惜分主编的《新闻学大辞典》解释说:独家  相似文献   

19.
影响档案价值鉴定的主观方面因素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对影响档案价值鉴定的主观因素 ,包括“对鉴定地位的认可不足”、“‘馆藏丰富’与‘收藏优化’的两难选择”、“对于档案‘精华说’、‘财富说’、销毁‘风险说’与档案管理‘效率观’的理解”、“缺乏现有联系支持”以及“理论研究的脱节”等 ,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俞明芳 《新闻记者》2005,(10):14-14
贵刊2005年第8期刊登了王志广先生的短文《“砍价”和“侃价”》(以下简称“王文”)说:“可见,在上述例句的语境中,‘砍价’是正确的,而‘侃价’这一词汇在词典中并不存在,属于‘生造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